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清時期沙市民風民俗探微
——以沙市竹枝詞為核心

2018-03-20 18:31李義芳
關(guān)鍵詞:沙市竹枝詞唱戲

李義芳

(長江大學 文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竹枝詞作為一種民歌型詩體,在唐代開始出現(xiàn),至明清時期已經(jīng)普及。竹枝詞以吟詠地域風土人情為主要特色,能比較全面地反映一個地區(qū)的社會思想、文化觀念和鄉(xiāng)土意識。目前搜集到的沙市竹枝詞都創(chuàng)作于明清時期,作者基本可分為三類:一是沙市本地人,如李營之、陳士塤、劉竹蓀、《沙市志略》作者王百川等;二是在沙市置辦房產(chǎn)、客居沙市的文人,如明代公安袁氏三兄弟;三是到沙市旅游的士紳,如王啟茂(明末石首人)、王明沂(清代監(jiān)利人)。沙市竹枝詞數(shù)量較多,且題材豐富,反映了沙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分析沙市竹枝詞中涉及沙市人閑暇看戲、春天到郊外踏青、端午觀龍舟競渡等內(nèi)容,以此了解明清時期沙市民風民俗,管窺明清時期沙市社會狀況。

一、唱戲之風盛行

沙市人愛看戲,沙市因此有“戲迷之城”的稱號。晚清沙市人劉竹蓀的竹枝詞反映了當年沙市唱戲之風普遍,唱戲的時間、地點和目的各不相同,每逢社日、各商會日、各行業(yè)祖師誕生日和菩薩生日等都要唱戲,出現(xiàn)行行辦戲會、四季戲不斷的盛況。

1、社日唱戲

社日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荊楚歲時記》記載:“社日,四鄰并結(jié)宗會社,宰牲牢,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盵1](P33)“社日”即祭社神(土地神)之日,分春社和秋社?!渡呈兄韭浴份d:“以二月二日各街坊為土地會,宴劇會飲?!稓q時記》同。至八月初二,亦為會。名曰春祈秋報。”[2](P217)“春祈秋報各方同,土地人多供奉隆。二八月間迎賽盛,搭臺唱戲競成風?!薄耙荒陜啥雀鳛闃?,赴會歸來作醉翁。擠滿大街聽坐唱,家家門口點燈籠。”[3](P601)這二首詞沒有明說是社日迎神唱戲,但從“春祈秋報”“二八月間”“一年兩度”可以判斷是社日舉行的系列活動。社日迎神唱戲的習俗在沙市起源很早,一直延續(xù)至清代,雖形式有所變化,由過去“宰牲牢,為屋于樹下”,發(fā)展為“宴劇會飲”,但目的都一樣——“春祈秋報”。社日,市內(nèi)各行各業(yè)都要“宴劇會飲”,唱戲是必備節(jié)目。這充分表明社日唱戲已成為普遍風氣。

沙市讀書人每年也要“春祈秋報”,在文廟舉辦兩次唱戲活動,以祈求奎星保佑科場及第,或者如愿以后叩謝奎星?!拔膹R一年戲兩臺,監(jiān)生相伴秀才來??钦找男秋@,劇演然燈席始開?!盵3](P599)“文廟”本是紀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廟建筑,是文人書生活動的場所。沙市文廟在文星樓。“手持紗帽筆高懸,供奉奎星閣上虔。四面軒窗真爽朗,高樓雄峙大堤邊?!盵3](P599)位于(荊江)大堤邊的文廟內(nèi)供奉的是奎星,是文人“春祈秋報”的活動場所。

2、會館唱戲

明清時期沙市不僅商業(yè)發(fā)達,而且外籍人多。《沙市志略》云:“五方雜處,土著無幾,即世族故家亦不過占籍二三百年。”[2](P214)旅沙客商為了共同利益和加強聯(lián)絡(luò),免遭其他社會力量的欺侮,在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都有成立同鄉(xiāng)會、建立會館的要求,于是幫會組織應(yīng)運而生。幫會參加者既有社會知名人士和富商巨賈,也有一般店員、手工業(yè)者及普通民眾。此外,還有較幫會更晚成立的各行業(yè)組織的商業(yè)公所?!案鲙蜁^盡堂皇,演劇偏多是武昌。江瀆三清雄兩觀,道人閑散廟寬長。”[3](P601)各幫會館都舉辦戲會,武昌幫會館唱戲最多。江瀆觀、三清觀因為場地寬敞,經(jīng)常有幫會在此唱戲。三清觀內(nèi)有專門的戲臺叫紫云臺?!皩訉语糗β柎尬?,何首烏盤墻上來。演戲酬神歸本地,相邀都上紫云臺。”[3](P601)旃檀庵是十三幫的公所,是幫會總會首辦公之地,是官商名流聚會和交易的場所。各幫之間發(fā)生糾紛,先由各幫會首協(xié)調(diào),解決不了再交總會首仲裁。“雜幫”(即十三幫之外的商幫)商人初次運貨到沙市也要在旃檀庵請客、唱戲。所以,旃檀庵成為經(jīng)常做會、唱戲的地方,非常熱鬧。當時沙市有一句歇后語:“旃檀庵看戲——擠人?!薄肮賵鲎钪厥龓?,凡事相邀共酌量。轎子跟班都擠滿,旃檀庵里接官忙?!睅蜁膭萘梢娨话摺8餍袠I(yè)都有自己敬奉的祖師,傳說中的祖師誕生日都要舉行祭祀活動,每逢祭祀便要唱戲。“趙公誕日人爭祭,做會各行最認真。”[3](P601)“六月六日王爺會,西幫一日敬三回?!盵3](P602)“誕日筵開面最精,熱池圍碟擺分明。每天翻閱長庚錄,準備衣冠去拜生?!盵3](P603)每天要翻閱“長庚錄”,祭祀祖師誕生甚至成為一門苦差了。

3.寺廟唱戲

戲曲和寺廟的關(guān)系源遠流長。中國的戲曲起源于生產(chǎn)勞動,卻逐漸形成于祭祀酬神,在原始的宗教活動中孕育了“優(yōu)人”。巫覡通過祭祀表演營造出特定的氣氛來舉行迎神、思親、抒懷等儀式。后來巫覡中逐漸產(chǎn)生以歌舞表演為主的“倡優(yōu)”、以詞令小調(diào)表演為主的“俳優(yōu)”和以樂器表演為主的“伶優(yōu)”,統(tǒng)稱“優(yōu)人”。荊楚一帶自古“信巫鬼”“重淫祀”,酬神之風久盛不衰。楚莊王時期的優(yōu)孟即是著名的俳優(yōu)。傳說后來藝人奉其為祖師——老郎神,很多地方都建有老郎廟?!俺晟窀鲝R常多戲,惟有忌辰鑼不開。今日有無臺演戲,老郎廟首看牌來?!盵3](P601)老郎廟系舊時戲曲藝人奉祀祖師和聚集議事之地,后來也發(fā)展為一種藝人行業(yè)組織,管理藝人日常事務(wù),協(xié)調(diào)各個戲班之間的關(guān)系,維護當?shù)匮莩鲋刃蚝退嚾说墓餐?,與幫會、公所職能相似。所以有“今日有無臺演戲,老郎廟首看牌來”之說。

寺廟盛行唱“廟戲”,每逢菩薩生日即唱戲,所謂“酬神各廟常多戲,惟有忌辰鑼不開?!鄙呈蟹鸬老慊鹜??!渡呈兄韭浴份d:“南朝四百八十寺,大半荊郢間”。[2](P141)劉禹錫《自江陵沿流道中》詩:“沙村好處多逢寺,山葉紅時覺勝春。行到南朝征戰(zhàn)地,古來名將盡為神?!盵4](P106)寺廟之多、菩薩生日之密,可見一斑。一年四季,各行各業(yè)都要做會,演戲娛神,會餐聚飲,各得其樂,出現(xiàn)了沙市“天天有戲”的盛況。各行各業(yè)做會時間不同,祭祀的祖師不一樣,演唱曲目也不相同。如洗染業(yè)于三月初三做二仙會,祭祀葛洪和梅仙;廚師于三月十三日做詹王會等等。據(jù)統(tǒng)計,沙市戲曲行從正月初一唱“開鑼戲”到臘月二十四唱“封箱”戲,各行業(yè)做會53場,分布于除十月外的各月份。沙市戲曲行的開鑼戲演《天宮賜?!?,財神會必演《財神歸位》,老郎會演《優(yōu)孟衣冠》、觀音會演《觀音得道》等等。[5](P54~56)

4、圍鼓堂唱戲

“惹得游人逐隊來,品項題足聚成堆。布棚下面聽圍鼓,貪看佳人不走開?!盵3](P601)劉竹蓀這首詞既描述了看戲人之多,又交代了當時流行的一種戲曲表演形式——圍鼓堂。圍鼓堂即在布棚下豎起幾塊屏風而搭建起來的戲曲表演舞臺,“一堂圍鼓八塊屏,鑼鼓喧闐演戲文”說的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簡陋的表演環(huán)境不需要太大花費,普通老百姓都能進場看戲,才“游人逐隊來”“聚成堆”。雖然表演條件一般,但“貪看佳人不走開”。

明末沙市市面上流行的戲曲有“吳歈”“楚調(diào)”和青陽腔。袁中道《游居柿錄》云:“晚赴瀛洲、沅洲、文華、謙元、泰元諸王孫之餞。諸王孫皆有志詩學者也。優(yōu)伶二部間作,一為吳歈,一為楚調(diào)。吳演《幽閨》,楚演《金釵》,予笑曰:此天所以限吳楚也?!盵6](P374~475)楚調(diào)“或稱楚聲,是自古產(chǎn)生于楚地的音樂。”[7](P527)楚調(diào)源自古代楚國音樂,是一種由楚歌發(fā)展而成的、帶有明顯地方色彩的音樂種類,隨著時代發(fā)展其表演形式也不斷融合、發(fā)展。漢代房中樂即為其表現(xiàn)形式之一。《舊唐書·樂志》:“楚聲者,漢房中樂也,高帝樂楚聲,故房中樂皆楚聲也?!狈恐袠芬彩窍嗪颓?或相和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民間歌謠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成的一種歌舞藝術(shù),是漢代較為流行的一種俗樂。相和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人聲相和,二是以管弦器樂相和?!稌x書·樂志》云:“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痹谒卧懊鞒醣憩F(xiàn)為南戲。南戲在流傳和發(fā)展過程中逐漸與各地的民間藝術(shù)結(jié)合,“至明代已形成海鹽、余姚、弋陽、昆山這四大聲腔并列競爭和交流發(fā)展的局面。這四大聲腔都不同程度地傳播到楚地,為楚人所喜愛?!盵8](P625)尤其是弋陽腔,帶有明顯楚文化特色,其演唱形式是“一人唱而眾和之”,音調(diào)特點是“其節(jié)以鼓,其調(diào)喧”,都與楚地樂歌有淵源關(guān)系。據(jù)《中國昆劇大辭典》,“吳歈”指昆曲。明萬歷年間潘之恒在《鸞嘯小品》卷二《艷曲十三首》中說:“吳歈元自備宮商,按拍推宗魏與梁?!盵9](P4)昆曲是文人在吸收弋陽、海鹽兩腔長處基礎(chǔ)上改造而來的,唱腔偏于優(yōu)雅,且形式精美,主要集中于城市表演,觀眾主要是文人士大夫。相對而言,被文人雅士看作俗音卻被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弋陽腔流傳更久遠。但弋陽腔“作為誕生于民間、成長于民間,依托民間市場發(fā)展壯大并雄踞縉紳士大夫階層,甚至大受歡迎于皇家教坊舞臺的聲腔,并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有名有姓的戲本撰稿者”,[10](P243)因此在流傳到各地后便與本地戲曲結(jié)合產(chǎn)生“弋陽諸腔”。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云:“至嘉靖而弋陽之調(diào)絕,變?yōu)闃菲?,為徽、青陽?!痹甑烙谌f歷二十七年寫給住在沙市、任荊關(guān)抽分的友人沈伯函的信中說:“南郡地暖,以使君之尊臨之,如居第六天中。然在兄丈亦有小苦?!鑳航郧嚓栠^江,字眼既訛,音復(fù)干硬?!盵11](P158)三年后(萬歷三十年)他又寫了一首竹枝詞表達對青陽腔的感受:“一片春煙剪轂羅,吳聲軟媚似吳娥。楚妃不解調(diào)吳肉,硬字乾音信口訛?!盵3](P203)說明當時沙市既有昆腔也有青陽腔,文人更喜歡昆腔,青陽腔的鄙俗往往令文人生厭。明萬歷八年進士、湖廣武陵人尤鷹《中原音韻問》云:“如青陽等腔,徒取悅于市井嬛童游女之耳,置之幾案,殊污人目?!北磉_更加直白。因此我們便能理解為什么袁宏道要對友人說聽青陽腔是生活之“苦”了。

到了清代,楚調(diào)又表現(xiàn)為皮黃腔,它是由傳入境內(nèi)的西皮腔和二黃腔于乾、嘉之際融合發(fā)展而成的聲腔系統(tǒng),是湖北藝人兼取南北演唱藝術(shù)而創(chuàng)新的成果。皮黃楚調(diào)形成后立即風行南北各地,并在各地生根開花結(jié)果,形成新的地方劇種。在湘、鄂毗鄰地區(qū)形成荊河戲(上河戲),在漢口形成下河戲(漢調(diào))?!鞍嘧尤朔稚舷潞?,近來名腳恨無多”“漢腔偏是客幫重,調(diào)愛荊河本地哥”表明晚清沙市流行荊河戲和漢戲。外地人喜歡漢戲,本地人喜歡荊河戲。清咸豐年間,不同戲路組成不同戲班,沙市荊河戲有太壽班、三元班,漢劇府河戲有太和班、同樂班,后來還有巴陵戲人和班等,均長期在沙市獻演,相互爭強比勝,又互相交流借鑒。沙市諺語“琵琶多于飯甑”正是這一情景的寫照。

沙市人何以如此愛戲?原因如下:一是如前所述,戲曲和祭祀密不可分,楚人“淫祀”習俗的延傳和深遠影響。從前述竹枝詞可見,無論是什么人組織的唱戲活動,主要目的是為了“酬神”,祈求神靈護佑。唱戲和祭祀活動往往同時舉行,于是“何似醉游沙市里,琵琶相共鯽魚多。”(湯顯祖)二是沙市時常遭遇水火之災(zāi),于是人們祈求神靈護佑,保一方平安。沙市本是古長江中的洲渚淤積而成,長江主水道歸漕后人們筑堤防汛,但江堤一旦潰口,便會家毀人亡,且水災(zāi)過后往往“時疫甚劇”“或一家數(shù)口俱死,或巷空人絕”。[6](P27)因此人們設(shè)廟祭祀江神,江瀆宮、禹神廟即為祭祀江神之所。沙市是商業(yè)之都,人口密集,火災(zāi)時常發(fā)生。宋淳熙七年(1180年)沙市“大火,毀民舍數(shù)千家,江艦焚溺不可記,死者甚眾?!盵6](P23)《沙市志略》曰:沙市“地方繁盛,屋宇毗連,多火災(zāi)?!盵2](P215)三是沙市外地商旅客多,幫會組織多。外地商販到沙市短期逗留,需要有休閑娛樂的場所,戲場是其中之一。會館是各行業(yè)議定物價的場所。據(jù)沙市老人陳歧章回憶,沙市商會成立之前,各行業(yè)的貨物要漲價,先要寫一個議單到旃檀庵張貼,上演半本或一本戲就算通過了。

二、端午觀看龍舟賽

“粽角沉江哀屈子,于今包裹萬家同。菖蒲碧艾懸門外,炮點黃煙放滿空?!盵3](P602)劉竹蓀的這首竹枝詞記載的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門外掛菖蒲艾草、燃放黃煙炮等傳統(tǒng)習俗。此外,在荊沙地區(qū)端午還盛行龍舟競渡的習俗。袁中道《午日沙市龍舟》詩:“旭日垂楊柳,傾城出岸邊。黃頭郎似馬,青黛女如仙。龍甲鋪江麗,神裝照水鮮。萬人齊著眼,看取一舟先?!痹甑酪灿小皟A城出觀巷陌隘,紅霞如錦汗成河”的詩句。午日即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楚人在這一天開展龍舟競渡活動?!皟A城出岸邊”雖有些夸張,但競渡場面著實壯觀:頭纏黃巾駕龍舟如馬奔馳的“黃頭郎”,如同仙女一般的“青黛女”,雕刻或繪有龍紋的“龍甲”,鋪滿了江面。袁宏道有《甲辰午節(jié)觀競渡》詩三首:其一:“平湖新漲滑如油,十丈紅旙繞樹流。我有敝綈三兩幅,也將裁去掛船頭?!逼涠骸氨毯窍滤较愠剡吶照?。橋上橋下人如蟻,只愁翻卻孟公堤?!逼浠鸨潭瓤梢娨话摺?/p>

到了清代,因為龍舟競渡屢屢惹出禍端,便遭人們反對,官府也出面禁止。劉竹蓀視賽龍舟為蠢事:“欲看龍舟內(nèi)外河,爭強好勝蠢如何。輕身不解緣何事,拼命年年惹禍多。”[3](P602)王百川也反對龍舟競渡:“江上遙看遍設(shè)標,龍舟不肯暫停橈??蓱z水底船沉去,幾個健兒會弄潮?”[2](P222)官方亦屢次發(fā)布禁令。王茂才《龍舟怨并序》載:“午日競渡之戲,沙頭痼習也。司牧者每循故事而申禁,棰埋少年置若罔聞。同治庚午五月廿五日,便河有混江龍之斗,環(huán)橋而望者,幾千、萬人矣。會橋西欄折其半,望于橋上者,既推擠之不止;游于水面者,復(fù)沉溺之不及避?!盵2](P222)既然悲劇時常發(fā)生,為什么屢禁不止呢?大致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人們對水的恐懼與崇拜轉(zhuǎn)化為對龍的崇拜。袁中道有這樣一首口占詩:“沙市水漲,時六月杪矣,居民猶競渡,口占:‘等閑滄海變揚塵,九陌茫茫倦問津。六月已殘猶競渡,楚人終是愛靈均?!盵12](P188)六月將盡,進入農(nóng)忙季節(jié),非競渡之時。茫茫一片大水,災(zāi)荒嚴重,本應(yīng)投全力抗災(zāi)自救,農(nóng)民卻丟掉農(nóng)事忙于競渡,難道真是因為楚地人熱愛屈原嗎?只有信仰才能有如此大力量,農(nóng)民或許正是祈求通過此舉感動上蒼,保佑天下生靈平安。二是龍舟競渡極具觀賞性,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儀式早已深入人心?!百亢銮帻埡?,翻身截逝波。攪江搖地軸,激水濺天河。態(tài)似七盤舞,聲同九辨歌。黑云樓閣起,風雨奈游何?!盵12](P186)場面既壯觀且典雅?!捌弑P舞”和“九辨歌”分別是古舞名和夏樂名。《通典·樂》:“盤舞,漢曲,至晉加之以杯,謂之世寧舞也?!薄峨x騷》:“啟九辨與九歌兮?!蓖跻葑ⅲ骸熬疟?、九歌,禹樂也。言禹平治水土,以有天下,……故九州之物,皆可辨數(shù)?!本疟妫沧鳌熬呸q”?!皯B(tài)似七盤舞,聲同九辨歌”是在極言歌舞的古雅。平日忙于勞作的人們,到了節(jié)日這一天,一方面可以觀賞激動人心的競渡場面,同時也可以展現(xiàn)個人風貌。尤其是足不出戶的女孩子,可以借此機會精心打扮,走出家門,一睹外面的世界,且不會因此招來閑言碎語,“妖鬟袖底出巾冠,白顛髯下立青娥。朱閣玲瓏窗窈窕,輕煙倩語隔紅羅?!?袁宏道《午日沙市觀競渡感賦》)三是體現(xiàn)了楚人奮勇當先的精神。是競技就會有結(jié)果,爭奪第一就成為競技目標。參加的隊員都會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奪得第一的團隊在社會上有很高的認可度?!霸票祭思帗嵴疲嘤懈咐蠝I滂沱。”(袁宏道《午日沙市觀競渡感賦》)四是某些利益集團出于個人目的支持競渡。據(jù)《沙市志略》記載:“嘉慶十八年,張聚源設(shè)標江上,死多人致訟?!盵2](P222)張聚源是當時沙市一家著名的鍋店,他們想利用這項活動宣傳自己的店鋪和產(chǎn)品。

三、游樂之風

長江上、便河里、夾河中的“屜廊”和“畫舫”,給文人和達官貴人提供了游玩的場所。王啟茂竹枝詞:“繁華盡說比蘇杭,誰見西湖多屜廊。今日便河橋下水,也饒畫舫泛秋光。”陳士塤沙市竹枝詞:“蕭鼓畫舫連雁齒,蘭橈輕蕩夾河里。夾河水少畫船多,只見畫船不見水?!盵2](P266~267)在“畫舫”中觀歌妓唱戲,飲酒作樂成為風氣。李營之竹枝詞:“塔橋醉女破靚妝,繞面斜紅照石梁。素腕朱環(huán)無綰帶,紛紛圍坐百花香?!痹甑乐裰υ~:“東街晴空未消泥,南陌陰霪又漲堤。恰似江頭娼女面,乍時歡笑乍時啼。”[3](P203)“風逼蓬窗暑氣消,呼朋買艇樂逍遙。垂楊兩岸青搖蕩,一路乘涼到塔橋?!盵3](P602)夏日天氣炎熱,邀幾個朋友乘坐游船觀景飲酒,消暑納涼,體現(xiàn)生活情趣。早在隋唐時期江陵就有一句歌謠:“琵琶多于飯甑,措大多于鯽魚?!盵13](P209~210)一般把“琵琶多于飯甑”理解為沙市唱戲人多,其實古代琵琶演奏者多為上等歌妓,達官貴人、富商巨賈以欣賞歌妓撫弄琵琶為樂事。因此,“琵琶”也暗指沙市妓女多。袁中道《秋日攜妓游章臺寺,同林伯雨諸公》中有“惟有主地神,曾識細腰隊”句,其中的“細腰隊”即指眾多的歌妓。

花朝節(jié)(花神節(jié))、清明節(jié)沙市人到塔橋、便河東曾家?guī)X、太師淵一帶踏青、上墳成為風氣,也是才子佳人談情說愛的好時節(jié)?!皪槑V樓閣景難描,畫舫輕車引興豪。三月游人多似蟻,春光裝點便河橋?!盵3](P602)“多似蟻”的游人在玩什么呢?王名沂《竹枝詞》有所表達:“便河橋上雨初過,便河橋下水如梭。全紅炮竹西河紙,灑向船頭一半多?!薄扒迕骷罀呔脗髀劊M為游春出似云。一事問儂儂自笑,何因又上叔敖墳?”“東家姊妹哭巴巴,西河姊妹笑啞啞。儂今難哭又難笑,斜倚東風看落花?!鼻迕鲿r節(jié)踏青掃墓是活動之一,也不乏有人借機“游春”“賞紅”。袁中道詩云:“桃花扇底步逍遙,野外鴛鴦態(tài)轉(zhuǎn)嬌。日暮游人齊注目,一枝春色過河橋?!盵14](P353)

我們從沙市竹枝詞了解到明清時期的沙市盛行娛樂之風,聽歌看戲,春日踏青,節(jié)日狂歡,不一而足。但狂歡背后反映的卻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tài)度。如前所述,沙市作為一座濱江商業(yè)都市,深受水火災(zāi)害之苦。而且沙市是南北東西交通的樞紐,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因而政局動蕩是常態(tài)。社會動亂之時,南來北往的商客往往成為官府或地方豪強盤剝斂財?shù)膶ο?。明萬歷二十七年皇帝向江陵派遣御馬監(jiān)陳奉任礦使和稅監(jiān)就使沙市經(jīng)濟凋敝,民不聊生。袁宏道《竹枝詞》:“賈客相逢信惘然,楩楠杞梓下西川。青天處處橫珰虎,鬻女陪男償稅錢?!薄把├锷讲枞〈渭t,白頭孀婦哭春風。自從貂虎橫行后,十室金錢九室空?!盵16](P64)王啟茂《沙市感賦》:“世亂蜀江稀賈客,民窮荊俗減琵琶。重來勝地增惆悵,坐對空林數(shù)暮鴉。”[2](P11)袁宏道寫給友人沈伯函的信:“荊商之困極矣。弟猶記少年過沙市時囂塵如沸,諸大商巨賈鮮衣怒馬,來往平康間,金錢如丘,綈錦如葦。不數(shù)年中居民耗損,市肆寂寥,居者轉(zhuǎn)而南畝,商者化為游客,鬻房典仆之家十室而九?!盵17](P105)宦官陳奉任湖廣稅監(jiān)一年多,沙市就“十室金錢九室空”“荊商之困極”,足以表明陳奉對沙市民眾和客商的瘋狂搜刮導致的“民生之多艱”。

一邊是休閑娛樂,一邊是天災(zāi)人禍,看似一對矛盾,其背后的原因是沙市作為楚王行宮歷史遺韻和作為東西南北交通樞紐所形成的開放、自由的地域文化傳統(tǒng)。早在先秦時代,沙市即是楚王的游獵之處,豫章臺為其行宮。高臺、沉香井、古梅等歷史遺跡吸引無數(shù)文人墨客觀賞吟詠。更有公安袁氏兄弟在此建置卷雪樓、金粟園,廣交文友。因為離荊州城不遠,沙市歷來還是達官貴人的游樂場所,明代駐荊州的遼藩和清代駐荊州的旗人即把沙市作為休閑娛樂之地。過往的文人、政客途徑此地都要上岸游覽古跡,抒發(fā)情懷。多種因素促成本地形成自由開放的文化傳統(tǒng)。尤其是商人,長途跋涉來到此地,人困馬乏,需要歇腳放松,在等待交易的過程中需要有個輕松愉快的好去處,休閑娛樂場所應(yīng)運而生。需要強調(diào)的是,沙市人的游樂之風絕對不等同于游手好閑、好逸惡勞,而是緊張勞動之余的放松,或談生意、拓業(yè)務(wù)的應(yīng)酬,是積極樂觀生活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否則沙市也不會出現(xiàn)“列肆則百貨充牣,津頭則萬舫鱗集”的繁榮興盛景象。

猜你喜歡
沙市竹枝詞唱戲
慶祝建黨100周年
黨的100年
函數(shù)搭臺 導數(shù)唱戲——構(gòu)造函數(shù)破解導數(shù)問題的三種策略
書法《竹枝詞》
無人機告白
《竹枝詞兩首》其一
竹枝詞視野下的徽商婦形象
政府搭臺 自由唱戲
山西縣級公立醫(yī)院改革:搭臺與唱戲
齊心協(xié)力 同臺唱戲 合力推進職業(yè)院校關(guān)工委建設(shè)
辰溪县| 西华县| 阿拉善左旗| 海口市| 邹平县| 霞浦县| 焦作市| 南靖县| 玉屏| 隆安县| 安溪县| 甘德县| 常山县| 义马市| 涞源县| 平度市| 勐海县| 惠安县| 尼玛县| 潼关县| 南华县| 利津县| 长治县| 调兵山市| 芷江| 罗平县| 武夷山市| 宜兴市| 镇远县| 高淳县| 芦山县| 伊宁县| 云梦县| 泾源县| 明星| 祁门县| 穆棱市| 介休市| 皮山县| 琼海市|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