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開玉
(安徽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蕪湖 241002)
河南安陽殷墟甲骨文是現(xiàn)今已能識讀的成熟文字,距今三千多年。其中有大量關(guān)于疾病的記錄,涉及到內(nèi)科、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婦產(chǎn)科、兒科、骨傷科、皮膚科、泌尿科等,其中有關(guān)耳鼻喉科疾病的甲骨文較多,反映了殷商時期耳鼻喉科醫(yī)學發(fā)展的初始水平和祖國早期的醫(yī)學文化。
甲骨文中記載有多種耳鼻喉科疾病名稱,其中涉及耳部的有疾耳(害耳)、耳癘、耳鳴、聽力障礙;涉及鼻部的有疾自(鼻)、鼻瘜肉;涉及喉部的有疾言(疾音)。
1.1 疾耳(害耳) 卜辭有“貞:疾耳,隹有害”[1]13630“疾耳,隹有……”[1]13631“貞:疾耳,御于……”[1]13632正“已未卜,隹父庚害耳”[1]21377?!凹捕êΧ奔炊考膊?,應(yīng)是外耳或內(nèi)耳道炎癥,表現(xiàn)為耳內(nèi)紅腫疼痛。
1.2 耳癘 卜辭有“……耳萬,以……”[2],甲骨文中,癘作“萬”,文中“耳萬”即“耳癘”?!鞍O”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癘,惡疾也?!倍斡癫脤Υ俗⒃唬骸肮帕x謂惡病包內(nèi)外言之,今義別制癩字,訓(xùn)為惡瘡,訓(xùn)癘為癘疫。古多借萬為癘?!盵3]631由此可知,“耳癘”應(yīng)指耳廓凍瘡或耳疔。
1.3 耳鳴 卜辭有“庚戌卜,朕耳鳴……”[1]22099、“丁卜,子耳鳴亡害”[4]501、“癸卜,貞:子耳鳴亡害”[4]53。“耳鳴”指患者感覺耳內(nèi)有響聲,如蟬鳴、潮聲、鼓聲等,有時大有時小,妨礙聽覺。“耳鳴”是耳病中的一種癥狀,屬疾病范圍,古籍中又稱“聊啾”或“聊”,如《楚辭·九嘆·遠逝》中有“耳聊啾而戃慌?!蓖跻葑⒃唬骸傲泥保Q也?!盵5]《說文解字》:“聊,耳鳴也,從耳卯聲?!盵3]1041在漢代醫(yī)簡中也有“耳鳴得事”“耳鳴望行事”[6]1413之說??梢?,耳鳴在秦漢時期有較多的記載。于省吾在《甲骨文字釋林·釋耳鳴》中說:“甲骨文耳鳴之占屢見,文多殘缺”,并對“耳鳴”進行了詳細考述[7]220-221。
1.4 聽力障礙 卜辭有“”“”,釋作“聽”字。郭沫若認為,古“聽、聲、聖”乃一字,其字即作”,從口耳會意,言口有所言,耳得之而為聲,其得聲之動作則為聽。“聖、聲、聽”均是后起之字[8]。此類有關(guān)“王聽”的卜辭較多見,至少“有20多片甲骨”[9],如“王聽隹(憂)。王聽不隹(憂)”[1]6033正、“貞:王聽隹(孽)。貞:王聽不隹(孽)”[1]9671正,卜辭中的“聽憂”、“聽孽”即指“聽覺有障礙”[10]。
1.5 疾自(鼻) 卜辭有“貞:有疾自,隹有害。貞:有疾自,不隹有害”[1]11506正。鼻的字形在甲骨文中寫作,釋為“自”?!墩f文解字》:“自,鼻也,象鼻形?!倍斡癫米⒃唬骸按艘员怯?xùn)自。而又曰象鼻形。”[3]265甲骨文的“自”字,其字形正象鼻形,《說文解字》所言正是“自”的本意?!白浴弊直臼恰氨恰弊殖跷摹2忿o中的疾自(鼻),即指鼻子有病,應(yīng)該是鼻腔或鼻竇炎,主要癥狀是鼻塞、鼻腔紅腫、鼻流濃涕并頭痛,甚至鼻內(nèi)出血。
1.6 鼻瘜肉 卜辭中有“貞:帚(婦)好隹出,疾”[1]13633。甲骨文中的“”字,從肉從自,肉旁有小點。王國維釋為鼻液之流涕,如此則應(yīng)是感冒、呼吸道感染等引發(fā)的鼻塞、流鼻涕、流鼻水等癥狀。溫少峰、袁庭棟則將之隸定為“”字,是“?”字的初源文字,“從自從肉,會鼻中長肉之意。”[11]查《方言》中有:“?,也?!惫弊ⅲ骸埃^息肉也?!贝髡鹪凇斗窖允枳C》中對之作案語曰:“《玉篇》、《廣韻》于字并云:‘肉?!盵12]另《說文解字》:“瘜,寄肉也,從疒息聲?!倍斡癫米⒃唬骸跋⑷饧疮屓??!稄V韻》曰:惡肉。”[3]631可見,應(yīng)指鼻瘜肉,指鼻腔內(nèi)長出的條狀或塊狀之物。今天,醫(yī)學上稱突出于粘膜表面的增生組織塊為 “息肉”,古中醫(yī)稱鼻瘜肉為“鼻痔”,西醫(yī)則稱之為“鼻蕈”。鼻瘜肉堵塞鼻腔,妨礙呼吸,并且常常伴發(fā)鼻炎或者鼻竇炎。
1.7 疾言(疾音) 卜辭有“貞:(有)疾言,隹害”[1]440正“……疾言……”[1]13636“貞:言其(有)疾”[1]13637正等。胡厚宣在《殷人疾病考》中曰:“疾言者,發(fā)音嘶嘎,咽喉之病也?!盵13]426于省吾認為,甲骨文“言其有疾”“有疾言” 中的言字應(yīng)讀作音,“言與音初本同名,后世以用各有當,遂分比為二”,“音其有疾與有疾音,指喉音之臨將嘶啞言之。舊讀如字,失之?!盵7]87另《說文解字》:“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3]180;“音:聲生于心有節(jié)于外謂之音?!盵3]203可見,甲骨文“音、言”二字同形,“言”本來就有說話的意思,而人要說話必然要發(fā)出聲音,無音則無言。由此可見,卜辭中的“言其有疾”“有疾言”“疾言”,應(yīng)指語音之疾,癥狀表現(xiàn)為聲音嘶啞、言語受礙,一般是咽喉疾病(如扁桃體周圍膿腫等)所致。
卜辭另有“疾[艱]。疾不隹艱?!盵1]6649反甲此辭中的“”字,上面部分從辛從口,乃是由甲骨文的辛、口組合而成的字,也即言或音字;下面部分據(jù)其形狀可釋為“凡(或盤)”“同(或筒)”,均是盛物的器皿。所以“”字乃是會意字,意為言語、聲音盛于器皿之中,或意為言語、聲音通過盛物的器皿而出。它應(yīng)該就是《說文解字》中從“疒”從“音”的“瘖”字的初源字?!墩f文解字》曰:“瘖,不能言也?!盵3]629另《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吟而不言,不如瘖聾之指麾也?!盵14]對這種不能言的病,馬王堆古醫(yī)書中記載曰:“舌坼,嗌干,上氣,嗌,嗌中痛,癉,嗜臥,咳,瘖(喑)為十病?!盵15]由此可見,“瘖”是唵然無聲的意思,它是因喉部疾病而導(dǎo)致的失音,與聲音嘶啞明顯不同?,F(xiàn)代醫(yī)學將喉瘖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喉瘖指急性發(fā)作的、病程短的喉瘖,以冬春兩季多發(fā),男女老幼都可能得;慢性喉瘖則指慢性發(fā)作、病程長的喉瘖。
由上述可知,商代人已區(qū)分出兩種不同的“不能言”之疾病,并分別稱之為“疾言”“疾”,反映出商代醫(yī)學的進步。
2.1 天帝、鬼神、先祖或惡夢致病 甲骨文中認為天帝、鬼神、先祖作祟而致病的卜辭數(shù)量最多,或謂天帝降災(zāi),或是鬼神作祟,或曰先祖為禍。殷人把耳鼻喉科疾病的病因,也主要歸因于這一類。胡厚宣在《殷人疾病考》中說:“降疾者,疑即上帝、天神所降之疾病……今言降疾,疑亦即帝降疾也?!盵13]437如“貞:疾耳,隹有害”[1]13630,此辭是卜問疾耳之患是不是鬼神在作祟?“癸卜,貞:子耳鳴亡害”[4]53,此辭是卜問害了耳鳴,是否有災(zāi)禍到來?商代人視耳鳴為不祥之兆,故對此病十分恐懼?!柏懀河屑沧?,隹有害。貞:有疾自,不隹有害”[1]11506正,此辭是卜問自(鼻)病是否由鬼神作祟而致?“貞:王聽不隹禍”[1]11498正,此辭是卜問商王的聽力下降,是否有鬼神為禍或是否會病情加重、惡化?
而商代人認為致病更多的是人鬼作祟,即死去的列祖列宗和上輩親人都可為鬼作祟禍害生者。如卜辭“已未卜,隹父庚害耳”[1]21377,父庚指已故先人,大意為已未占卜,先父庚害了耳病。再如卜辭“戊子卜,賓,貞:王聽隹祖乙孽我”[1]1632正,“乙未卜,王聽隹祖乙——乙未卜,王聽不隹祖[乙]”[1]1633,兩辭中的祖乙,指中丁之子祖辛之父,文獻資料中稱“宗中祖乙”?!拔摇弊衷诓忿o中作為人稱代詞用時實為“我們”,前辭的大致意思是戊子占卜,卜人賓問卦,商王聽覺有障礙是祖乙在禍害我們嗎?后辭的大致意思是乙未占卜,商王聽力有病到底是不是祖乙在作祟呢?
此外,殷人認為惡夢是由妖魔、精靈、鬼怪等邪惡力量引起的,它們會侵害生者,所以做惡夢是不祥之兆,也會招致疾病的發(fā)生。如卜辭 “丁巳卜,夢耳亦鳴”[1]21384,意思應(yīng)為:丁巳占卜,問,做了惡夢,亦害了耳鳴,兩者是不是有關(guān)聯(lián)呢?
2.2 外傷致病 商代人受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的束縛,在生產(chǎn)、生活中常常受外傷,如跌打損傷,竹木刺傷,武器創(chuàng)傷,蟲獸咬傷等。甲骨文中有“”字,可釋為“跎”,也即“蛇”,古代蟲蛇多,出沒頻繁,常常咬傷人甚至咬死人,故“”字的使用頻率很高,在殷墟卜辭中,有關(guān)“蟲獸傷人的卜辭可見及數(shù)條”[16]。另一方面,更多的外傷是由于竹木刺傷、刀劍砍傷、弓箭射傷等所致,這其中也涉及耳鼻喉部受此類外傷,如卜辭中有一辭為“……貞:王言疾隹”[1]13641,意為王有疾言,而其中的“”字,非常形似喉部受了箭傷。
甲骨文中還有“”字,形似一把利器(弓箭、尖木、竹刺等)刺在鼻端,也即鼻部受外傷而致病,如卜辭有云:“戊午……貞:王其……于……亡災(zāi)?”[17]此辭的大意是:大王的鼻子受了外傷,這有災(zāi)禍嗎?
2.3 內(nèi)、外在環(huán)境因素致病 內(nèi)在環(huán)境指身體內(nèi)部環(huán)境,甲骨文中有不少非鬼神作祟、非外傷所致的疾病,商代人則認為“乃是體內(nèi)平衡失調(diào)所致”[16]。導(dǎo)致體內(nèi)環(huán)境惡化、平衡失調(diào)的具體因素主要有傷食、痰濁、陰陽氣血失調(diào)等。外在環(huán)境指身體外部的自然環(huán)境,商代人已認識到“某些自然因素會導(dǎo)致疾病的發(fā)生?!盵16]如卜辭“貞:其疾。六月。貞:其大雨”[1]12704“……雨,貞:旬……萬……疾”[1]13837“辛亥方雨,……疾”[1]34075等,其中的“雨”“大雨”,即指外界下的雨、大雨而致病。此外,殷人認為受外界寒邪之氣所侵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前文所說的“疾言(疾音)”之病,《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憂恚無言》中有記載:“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于厭,則厭不能發(fā),發(fā)不能下至,其開闔不致,故無音?!盵18]卜辭中的“疾言”,應(yīng)該就是指這種因寒邪之氣侵犯會厭(發(fā)聲的門戶)引起的失音。
由于殷人把耳鼻喉科疾病的病因主要歸因于天帝、鬼神、先祖作祟,故而,其治療方法主要是行巫術(shù),向作祟者禱告求其離開,或者行法術(shù)讓其離去。具體行巫方式有“告”和“御”兩種?!案妗笔窍麡O療法,即以卜筮求問于天帝或祖先,以預(yù)測吉兇禍福,一旦確認病因是上神或先祖所為,便設(shè)法懇求他們離去,并貢獻祭品、檢討過失、許愿,使之滿意而去,這樣疾病就會早日痊愈?!坝笔怯膊〉姆e極療法,即一旦確認病因是鬼怪作祟所為,巫師便施法術(shù)調(diào)解,勸告他們離去;如果病人虧欠他們的情感、財物,則清算歸還以求諒解;而如果勸告不成,則巫師便施法術(shù)恐嚇,強行驅(qū)除或懲罰,以達病情好轉(zhuǎn)。
卜辭“……疾耳隹……二告”[1]13631,即為得了耳病,舉行告祭儀式以求禳解。“貞:疾耳(御)于”[1]13632正,此辭是卜問害了耳病是否要舉行御祭儀式以排解。再如卜辭“貞:疾言[](御)于祖[]”[1]13639,此辭是卜問患了疾言,是否要舉行御祭儀式以祈求先祖庇佑。還有一辭記載了商王為了御除自己的耳鳴之疾,竟然要用百余頭羊作為祭品,以乞求先祖庇佑:“庚戌卜,朕耳鳴,(御)于祖庚羊百用五十八,女三十,今日”[1]22099。
殷人以行巫術(shù)作為治病的主要方法,顯示出其方法的落后性、愚昧性。然而,殷人也使用灸療、針刺、按摩、藥物治療等較科學的方法來治病,這在甲骨文中也有不少記載。殷人應(yīng)該也運用這些方法來治療耳鼻喉科疾病,只是筆者未能查到有此確切記載的卜辭。
甲骨文所載的疾耳、耳癘、耳鳴、聽力障礙、疾鼻、鼻瘜肉、疾音等病癥,也是現(xiàn)代耳鼻喉科疾病的主要病種。商代人認為耳鼻喉科疾病的致病原因有外傷致病和內(nèi)、外在環(huán)境因素致病,這是已為現(xiàn)代醫(yī)學所證實的科學原因。這些內(nèi)容彰顯出商代醫(yī)學的進步和祖國早期的耳鼻喉科醫(yī)學文化。另一方面,生產(chǎn)力水平的低下,導(dǎo)致商代及其后的周代、春秋戰(zhàn)國時期長期巫醫(yī)不分和鬼神崇信占主導(dǎo),由此殷人所謂的天帝、鬼神、先祖致病和惡夢致病,則是非科學的原因。由于殷人把病因主要歸因于天帝、鬼神、先祖作祟而降疾,故而其治療方法主要是行巫術(shù),向作祟者禱告求其離開,或者行法術(shù)讓其離去,這是極端愚昧、錯誤的。
:
[1]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釋文[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2]董作賓.殷虛文字乙編[M].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 1948.
[3]許慎.說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5]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 1983:294.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漢簡甲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
[7]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M].北京:中華書局, 1993.
[8]郭沫若.卜辭通纂[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3:489.
[9]彭邦炯.甲骨文醫(yī)學資料釋文考辨與研究[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197.
[10]宋鎮(zhèn)豪.商代的疾患醫(yī)療與衛(wèi)生保健[J].歷史研究,2004(2):3-26,189.
[11]溫少鋒,袁庭棟.殷墟卜辭研究—科學技術(shù)篇[M].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83:309.
[12]楊應(yīng)芹,諸偉奇.戴震全書第三冊[M].合肥:黃山書社,2010:222.
[13]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下冊[M]. 民國33年(1944).
[14]司馬遷.史記[M].《國學典藏書系》叢書編委會.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0:542.
[15]魯兆麟.馬王堆醫(yī)書[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4.
[16]李良松.甲骨文化與中醫(yī)學[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3:57.
[17]黃濬.鄴中片羽初集1·38·11 [M]. 北平尊古齋影印本,民國24年(1935).
[18]黃帝內(nèi)經(jīng)[M].謝華,編著. 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 20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