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肇凡
甲骨文里的“月”字很像一彎新月,蘇軾有詞曰:“月有陰晴圓缺”,可是只有每月的十五才能見到月兒圓,而月缺的時候比較多,所以古人就用近似半圓的字形來表示月亮。大詩人李白有很多寫到月亮的古詩,比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無聊時獨自飲酒的李白;再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是看著月亮思念家鄉(xiāng)的李白;又如“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這是想象天馬行空的李白。
明月當空,標志著漫漫長夜的來臨。所以 既表示月亮,又表示夜晚。但時間一長,人們覺得有必要區(qū)分這兩個字,于是在月中加了一點,又造出一個字 來表示夜,這就是蘇軾所問“今夕是何年”的“夕”。這兩個字長得實在太像了,漸漸地人們居然把它們的寫法顛倒了過來,“月”字寫成了 ,“夕”字寫成了 。后來啊,它們就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楷書模樣。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毙∨笥褌儯﹃栂律搅?,夜幕降臨了,月兒也掛上了樹梢,早點睡覺才能長得高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