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
“森”是會(huì)意字,在古文字中比“林”多一“木”,表示“森”為“很大的樹林”,也是樹木眾多的意思。
最初,甲骨文“森”的字形是“ ”,上下結(jié)構(gòu)。還有甲骨文將“森”寫成“ ”,左中右并列三個(gè)“ ”。都表示樹木茂密叢生。
篆書“ ”字,承續(xù)甲骨文的字形。行書和楷書中的“森”,字形更為方正,原先彎彎曲曲樹杈形狀的線條變得橫平豎直。草書則顯得字形消瘦而更隨性。
除了“樹多”的意思,“森”的字義還引申出“陰沉幽暗”,比如“陰森”;還有“眾多,密密麻麻”的意思,比如“森羅萬象”。
“森”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由上部“木”和下部“林”組成。觀察好三個(gè)相似卻又各不相同的“木”字,一定能夠?qū)懞盟?。書寫?guī)范上,只有左下“木”的末筆捺變?yōu)辄c(diǎn),小朋友們可要注意啦!“木”窄而“林”寬 ,上部“木”住在上半格,豎在豎中線上。下部?jī)蓚€(gè)“木”,左小右略大,分別寫在豎中線左右兩側(cè)。右邊“木”的撇伸向左“木”點(diǎn)的下方。寫“森”字時(shí)要牢記穿插避讓喲!
顏真卿所書的“森”行筆充實(shí),嚴(yán)正端莊;王羲之和陸柬之書寫的“森”字則更加飄逸灑脫,別有一種綠樹環(huán)繞、叢林茂盛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