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木屐與俳句

2018-03-15 17:28
南方周末 2018-03-15
關鍵詞:木屐俳句周作人

?日下常談

李長聲

年輕時讀詩,非讀注不可,也記住了一些,例如謝公屐的典故。據(jù)說一千五百多年前謝靈運發(fā)明了一種活動木屐,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后齒。李白穿上它登山,大概像女人穿著高跟鞋,還吟道: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人生多難,卻不曾攀過蜀道難,更沒登過青云梯,倒是在日本拖沓過貌似謝公屐的“下馱”。板底貼了一層膠皮,走路不大有聲響,雖然木板敲石板路的聲音應該很動聽,尤其在深夜,引人遐想,但現(xiàn)代人是討厭周圍被弄出動靜的。小時候見過這東西,叫趿拉板兒,但生長在東北,也可能是日本人侵略時留下的習俗。用兩個腳趾夾持“鼻緒”——這個帶子容易斷,電影里常有男人幫美女修理,于是引起了愛情故事——總有點緊張,而且疼,終于不能像周作人那樣“喜歡著”。

又記起兩句古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大家都會吟,尤其后一句給后世留下了一個幽默?;蛟S有人不記得前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南宋葉紹翁所作,也有近千年了,那時人們仍然穿木屐。從何時不穿了呢?莫非真像誰說的,崖山之后,連木屐都棄之了?

木屐底下有兩條橫木叫作“齒”,倘若印在蒼苔上,就是一個個“二”。以前用鉛字印書,撿字排版,工人(雅稱手民)遇到一時找不到的字,就把一個鉛字反過來植放在版內,印出校樣就是個小“二”黑。行話是“倒空”,我當編輯時大家叫它“黑屁股”。日本印刷業(yè)把倒空叫“下馱”,也就是木屐。

有一位叫吉田金彥的語源學家認為下馱的發(fā)音是“足桁”的音變,始用于室町時代(1336-1573),更古的時候叫“足馱”或“木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見過從古墳出土的一雙石下馱,像模像樣,標明為公元五世紀,正是謝靈運存活的時代。雖然并沒有確鑿的證據(jù),但古老的東西總是被認定來自中國。不管從哪里來,下馱被他們做出了繁多的花樣,也足以讓外人夸贊其工匠精神。例如餓鬼畫卷上畫的高齒下馱,男女老少出恭就好似腳下墊了兩塊磚。還有更高的。影視劇演青樓,主角必定是“花魁”,賣油郎獨占過的那種,花魁則必有游街的壯舉,只見兩個男人左右扶持,她赤腳拖著黑漆漆的巨無霸木屐,畫外八字行進。誰說日本的民族性偏好縮小呢,那木屐起碼高七八寸,底有三道齒,怕是穿慣恨天高的女孩兒也望而生畏。下馱早已不是日常的用具了,一大半變成“民藝”,但時逢廟會或者放煙花,女孩子們身裹薄薄的和服,光著腳踢踏下馱,仍然是夏日一景。

不跟著叫木屐,“下馱”二字不免給我們漢字本家?guī)砹寺闊?,譬如永井荷風有一本隨筆集,書名原文是“日和下馱”(說是原文,但這里用的中文簡化字,與原文有異),周作人說不知該如何譯,就照搬了原文。一般讀者不會像他那樣有個日本人太太,說日本話過日子,當然鬧不清下馱為何物。翻譯了這本書的陳德文便指出:“‘日和或許勉強可以為國人接受……查遍漢語詞典,‘馱除了作動詞(tuó,背負——我家鄉(xiāng)老人,絕不說‘背著孩子,而一定說‘馱著孩子)或名詞(duò,馱子,騾馬背上的貨物)使用外,同‘木屐‘拖鞋等‘履き物,はきもの,hakimono之類,似乎毫無關涉?!彼运菍ⅰ叭蘸拖埋W”翻譯為“晴日木屐”。其實,周作人在文章里也曾把“日和下馱”譯作“晴天屐”。

周作人時常談到日文的難譯,乃至令人有夸大其辭之感。譬如他說過:“于現(xiàn)今日本作家的作品中,島崎藤村的文章我是欽佩的。他的文章實在好,可是翻譯起來即感覺無從下手,譯出之后亦恐落俗,把原作含有的優(yōu)美的氣息喪失盡了?!庇终f:“武者小路實篤的作品,乍看好像是很簡單的文章,可是翻譯起來就很難。他那短的語句若譯為漢文,必感拉長的困難。”這是真正翻譯家的態(tài)度。由于翻譯使用權的限制,世界級作家也只能有一個中譯本,所以譯者說作家由于他的翻譯才得以在中國走俏,聽者也無話可說。周作人向來用一種做學問的態(tài)度從事翻譯,令人佩服,但動輒不譯,似乎少了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氣魄。

特別是俳句,周作人固執(zhí)“原是不可譯的詩”,“百試不能成,雖存其言辭,而意境迥殊,念什師嚼飯哺人之言,故終廢止也”。他只是把意思譯出來,卻又一個勁兒叫好,反倒使讀者對于俳句到底啥東西莫名其妙。對待“落語”(單口相聲)亦如是。不單是日語,英語的詩他也是這樣來處理,例如“英國詩人那許(Nash)有一首詩,被錄在所謂《名詩選》(GoldenTreasury)的卷首。他說,春天來了,百花開放,姑娘們跳著舞,天氣溫和,好鳥都歌唱起來”,接著他寫道:“這九行的詩實在有趣,我卻總不敢譯,因為怕一則譯不好,二則要譯錯。”

譯還是要譯的,而且努力譯成詩。因為“詩歌之美,在乎節(jié)奏長短之間,慮非譯意所能盡也”。實際上有人在努力,把俳句或者譯成所謂漢俳,或者譯成五言絕句或七言兩句。周作人也提出一個他覺得最完美的譯法,那是英籍日本人小泉八云用英文翻譯日本詩歌,先照錄羅馬字的原文讀音,然后用散文直譯它的意思,音義并列。這是個妥協(xié)的法子,但我們通用的是漢字,終歸不可能實行。

猜你喜歡
木屐俳句周作人
說古論今話木屐
俳句生活
吃柿子后,菅義偉吟詩一首
俳句生活
不說穿
俳句里的物之哀
木屐
木屐的彼岸
周作人的后半生
魯迅與周作人
皮山县| 延边| 德令哈市| 丰县| 伊宁县| 祥云县| 景谷| 苏州市| 兴义市| 石景山区| 合水县| 孟津县| 渝北区| 朝阳县| 桐柏县| 通山县| 安阳县| 樟树市| 宁都县| 郎溪县| 公主岭市| 新乐市| 永平县| 南城县| 南涧| 郴州市| 柳河县| 姚安县| 许昌市| 宣武区| 保山市| 周宁县| 塔城市| 闵行区| 元阳县| 崇信县| 岳西县| 武夷山市| 威海市| 万载县| 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