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切身的哲學命題:價值,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看論據(jù),哪一派似乎都有道理。主觀主義者說: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我看妙齡少女在櫻花樹下翩翩起舞,落英與水袖齊飛,你卻患有花粉過敏癥,避之唯恐不及。一些人覺得紅酒洋氣,小啜一口別有風情;一些人覺得紅酒太娘炮,白酒雄渾剛毅,喝起來才夠Man。
客觀主義者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人人都知道、都同意:生存比死亡好,健康比疾病好,長壽比短命好,美貌比丑陋好,聰明比愚昧好,富裕比貧窮好,真實比虛假好……
價值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都各有理據(jù),為什么不可以都對呢?但把這兩派觀點等量齊觀、強行捏合到一起,也是不妥的。直接放到一個籠子里會打架,為了讓他們不打架,何不放到一個有上下間隔的籠子里?
一階價值客觀論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基本的生物學設(shè)定,那就是自我保存、生存繁衍,把生命之火更多更好地傳遞下去,這是寫在基因上的本能。為此,每個人必須努力奮斗,積累生存資源;為此,男女要結(jié)成家庭,共同撫育后代;為了增加生存優(yōu)勢與競爭優(yōu)勢,大家還要結(jié)成宗族乃至民族、國家等大共同體。人與人之間抱團、結(jié)成共同體也是較為底層的本能。
理解了這個基本設(shè)定,就不難推出一組完備的底層價值觀,乃是維系個人與家庭及以個人與家庭為基底的共同體生存綿延所必需的根本價值觀,可以稱之為一階價值觀。
首先,把自我保存的目標適當拆解開來,不難推知生存比死亡好,健康比疾病好,長壽比短命好;從基因選擇與個體選擇等角度看,美貌與聰明更有生存優(yōu)勢;為了更好地自我保存,個人必須積累更多更好的生存資源,故而富裕比貧窮好;為了在競爭中更好地決策與行動,個人必須占有更精確、更全面的信息,故而真實比虛假好、科學比盲信好。顯然,這些價值排序,全是基于對個人的利害關(guān)系而言的,涉及個體自我保存的目標與基本手段。這是“把自己當人”。
或有人會說,也有人生無可戀,覺得死亡像櫻花凋零一樣唯美;也有人舍棄萬貫家財與富貴榮華,追求個人解脫。當然,世上不乏這樣的零星個體,追求與這些底層價值觀相反的價值觀。但從自然選擇的角度,這些個體都是進化樹上的死端。然后呢?沒有然后了。所以,從代際傳承的角度看,能夠伴隨基因傳遞而穩(wěn)定傳遞下去的價值觀,是這些底層價值觀,而不是相反的價值觀。
其次,因為生存資源是稀缺的,所以必然導致競爭與對產(chǎn)權(quán)的界定。在一個物質(zhì)極大豐富、消滅了稀缺性的社會,是不會有競爭與產(chǎn)權(quán)的,甚至不會有“富裕比貧窮好”的觀念。但在稀缺性的基本約束下,必然要以某種游戲規(guī)則及競爭準則來定勝負。唯一正當合理的競爭準則是每個人生產(chǎn)出滿足其他人需求的產(chǎn)品,然后彼此交易,而不是彼此掠奪或寄生于人。這是唯一沒有“租金消散”的競爭準則:你購買某一消費品付出的錢,是你辛勤工作換來的,意味著你對社會的貢獻。如果通過排隊來分配消費品,大家用來排隊的時間并沒有任何產(chǎn)出,沒有對社會有任何貢獻,故而是經(jīng)濟上白白的浪費。如果通過爭搶與叢林法則來分配消費品,引起的死傷更是無謂的耗損。
由此引出的價值觀是:尊重而不是侵犯別人的生命、自由與財產(chǎn),尊重而不是侵犯別人的自然權(quán)利,生產(chǎn)比寄生好,交易比掠奪好,自愿比強制好,勤勞比懶惰好,節(jié)儉比揮霍好。人是具有同理心的物種。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把別人當人”。
一個正派、繁榮與永續(xù)的社會,必然以這些價值觀作為這個社會的底層價值觀、一階價值觀,否則就會陷入交相傷害、人人自危的境地。社會民主主義與福利主義就是反這些底層價值觀的價值觀,獎勵懶惰、揮霍與短期考慮,懲罰勤勞、節(jié)儉與長遠考慮,不足為訓。
另外,“男女居室,人之大倫存焉”,成年男女之間的相互愛慕,也是寫在基因里的,以此為基礎(chǔ),不同的人類種群均進化出了婚姻家庭制度?;橐黾彝ヒ彩堑讓觾r值觀、一階價值觀,對婚姻的嚴肅與鄭重、對家庭的忠實與責任、對子嗣的投資與資源傾斜,也是維系社會存續(xù)所必須。一個自由社會,當然可以容許一小部分人不婚不育。但如果不婚不育成為主流價值觀,那種群的存續(xù)就成了問題,這個社會的前途就堪憂。
許多人艷羨歐洲的“開放前衛(wèi)進步文明”,但歐洲的生育率低得嚇人,遠不足以維持世代更替。目前歐洲幾乎所有主要國家的領(lǐng)導人都沒有孩子,給國民提供了什么示范呢?這恰恰折射了歐洲文明內(nèi)在的危機之深。如果一個文明“文明”到失去人口更新能力、連文明本身難以為繼了,這種“文明”還能稱得上文明嗎?
最后,對文明與共同體本身的認同,對野蠻力量及邊緣力量的壓制,也是底層價值觀、一階價值觀,也是維系社會存續(xù)及文明綿延所必需。文化多元主義、文化相對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就是與這些底層價值觀背道而馳的價值觀,只是“看起來很美”,只會把一個社會最終引向無盡的混亂與無底的深淵。
簡而言之,上述所有的底層價值、一階價值都是統(tǒng)一的、客觀的、明確的,容不得模糊與混淆。一個社會的主流群體遵循這些價值觀,這個社會就會走向興旺繁榮。一個社會弱化甚至背離這些主流價值觀,這個社會就會走向衰落解體。這就是一階價值客觀主義,構(gòu)成了一切文明與和諧美好生活的最深厚根基,乃是讓這個世界更和諧更美好的不竭泉源。
二階價值主觀論
在上述寥寥幾條、定義清晰、內(nèi)在一致的一階價值之下與之外,存在著不可勝數(sh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二階價值。事實上,彼此歧異、彼此看不上甚至彼此沖突,乃是二階價值之間的常態(tài)。
例如,每個人要吃飽吃好是一階價值,但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等就是二階價值。北方人覺得面食比米飯有嚼勁,南方人覺得吃飯當然是指吃米飯而不是面食;豆花與湯圓分“甜派”與“咸派”;中國人用筷子,洋人用刀叉;我愛喝白酒與茶,你愛喝紅酒與咖啡。
甚至,在二階價值上,許多人還會奉行雙重標準,并且切換自如,毫無違和感?!拔页錾鷷r已經(jīng)存在的流行文化基本都是陳舊老土破爛玩兒,我10-30歲之間誕生的流行文化基本都是無法復制的經(jīng)典,我30歲之后出現(xiàn)的流行文化基本都愚蠢淺薄幼稚不值一哂”。為人子時,覺得父母思想保守,對自己管束過多;為人父人母時,覺得子女不聽自己的教導,長此以往如何了得……
這些價值永遠無法統(tǒng)一,也沒有必要統(tǒng)一。這些價值永遠無法爭出個是非對錯,也沒有必要爭出個是非對錯。
因為二階價值說到底是人的偏好問題,人的自由選擇問題,是個體化的、主觀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追求自己所偏好的價值排序,只要他自己為此付出對價,只要他不侵犯其他任何人的正當權(quán)利,就可以從心所欲。這就是二階價值主觀主義。
對于二階價值,“和而不同”的中國傳統(tǒng)智慧是最切題的。
取消人與人之間的一切差異,讓每個人都變得一樣、變得平等,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食物、看一樣的文藝作品,營造一個阿米巴蟲式、千篇一律的無差別社會,這樣的平等就是“同而不和”,是社會的毀滅而不是社會的和諧。
反過來,酸甜苦咸鮮五味調(diào)和,才能烹飪出最可口的食物;宮商角徵羽五音協(xié)和,才能演繹出最動聽的旋律;赤橙黃綠藍靛紫七色漸變搭配,才能織就雨后天空最絢麗的彩虹;不同偏好、不同(二階)價值觀的人爭奇斗艷,才能織就繁花似錦的文明奇觀,這些情境就屬于“和而不同”。
所以,當我們說“尊重彼此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差異”,指的應(yīng)當是且只能是個體性、主觀性、各美其美的二階價值,而不是統(tǒng)一性、客觀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一階價值。我可以尊重你吃狗肉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但無法尊重你吃人肉或以掠奪與寄生為生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也無法尊重你“要求別人必須尊重遷就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但絕不尊重別人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對二階價值的尊重,應(yīng)該是相互的、對等的。一階價值“尊重而不是侵犯別人的生命、自由與財產(chǎn),尊重而不是侵犯別人的自然權(quán)利”,已經(jīng)內(nèi)在蘊含了這個道理。
結(jié)論
綜上,對“價值,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問題的合理解答是:事關(guān)種群與社會存續(xù)及文明綿延的一階價值是客觀價值,一個共同體的絕大多數(shù)人員理應(yīng)尊重這些價值;在一階價值之下、之外的二階價值是主觀價值,大家可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而不同。合起來就是一階價值客觀主義+二階價值主觀主義。這兩條,乃是人類文明的根基與核心所在。甚至可以說,這兩條就是人類文明本身。
可見,在合理的界定之后,價值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都可以成立,但不是把這兩種觀點簡單地調(diào)和折中起來,而是通過合理分割,讓這兩種觀點都找到了各自應(yīng)得的位置。文化多元主義錯就錯在認為一切價值都是主觀的、相對的因而是平等的,實質(zhì)上否認了維系文明存續(xù)的一階價值的統(tǒng)一性、客觀性,從而動搖了文明的根基。
(作者為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