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答題要點
1.找要素。閱讀敘事類散文,必須掌握記敘的六要素,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
2.理順序。閱讀時,應理清記敘的順序(順敘、插敘、倒敘),分析文章是怎樣進行過渡和照應的,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線索。線索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一篇文章以什么為線索,是由中心、主旨決定的。凡是能貫串材料,體現(xiàn)材料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利于凸顯中心、主旨的,都可以作為文章的線索。
4.品情感。閱讀時,要把握作者的情感脈搏。即便是敘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寫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接觸過的,有交往的,有時甚至是患難與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寫、事件的敘述中融入作者深切且獨特的情感體驗。
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發(fā)的情感,往往是其對生活的高度認識。閱讀時,一定要把握好作品的立意,透過關鍵詞句(段)去體味作者寄寓其中的道理。
美文閱讀1
瑕
付錢的時候,小販又重復了一次:
“我賣你這瑪瑙,再便宜不過了。”
我笑笑,沒說話,他以為我不信,又加上一句:
“真的——不過這么便宜也有個緣故,你猜為什么?”
“我知道,它有斑點。”本來不想提的,被他一逼,只好說了,免得他一直啰唆。
“哎呀,原來你看出來了,玉石這種東西有斑點就差了,這串項鏈如果沒有瑕疵。哇,那價錢就不得了啦!”
我取了項鏈,盡快走開。有些話,我只愿意在無人處說給自己聽。對于這串有斑點的瑪瑙,我怎么可能看不出來呢?它的斑點如此清清楚楚。
買這樣一串項鏈是出于一個女子小小的俠氣吧,然而憑什么要說有斑點的東西不好?水晶里不是有一種叫“發(fā)晶”的種類嗎?虎有紋,豹有斑,有誰嫌棄過它的皮毛不夠純色?
退一步說,把這斑紋算作瑕疵,可世間能把瑕疵如此坦然相呈的也不多吧?凡是可以坦然相見的缺點就不該算缺點。A.純潔完美的東西是神器,可供膜拜。但站在一個女人的觀點來看,男人和孩子之所以可愛,正是由于他們那些一清二楚的無所掩飾的小缺點吧?就連一個人對自己本身的接納和縱容,不也是看準了自己的種種小毛病而一笑置之嗎?
所有的無瑕都是一樣的——因為全是百分之百的純潔透明,但瑕疵斑點卻面目各自不同。有的斑痕像蘚苔數點,有的是沙岸逶迤,有的是孤云獨走,更有的是鐵索橫江,玩味起來,反而令人欣然心喜。想起平生好友,也是如此,如果不能知道一兩件對方的糗事,不能有一兩件可笑可嘲可詈可罵之事彼此打趣,友誼恐怕也會變得空洞吧?
有時獨坐品味“瑕”字,也覺悠然意遠?!拌Α弊肿筮吺怯褡?,是先有玉才有瑕的啊!正如先有美人,而后才有“美人痣”;先有英雄,而后有悲劇英雄的缺陷性格。缺憾必須依附于完美,獨存的缺憾豈有美麗可言。天殘地缺,是因為天地都如此美好,才容得修地補天的改造的涂痕。一個“壞孩子”之所以可愛,不也正因為他在撒嬌撒賴蠻不講理之外,有屬于一個孩童近乎神明的純潔真誠嗎?
“瑕”的右邊是“叚”,是“赤紅色”的意思,“瑕”的解釋是“玉小赤”,我喜歡“瑕”字的聲音,自有一種坦然的不遮不掩的亮烈。
B.完美是難以冀求的,那么,在現(xiàn)實的人生里,請給我有瑕的真玉,而不是無瑕的偽玉。
(節(jié)選自《張曉風散文自選集》,有改動)
讀后一思
1.文章從“買玉”寫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析文中兩處畫線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讀全文,請分點說出作者欣賞、喜愛“白璧微瑕”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閱讀2
戴套袖的孫犁先生
我產生要當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階段。為了驗證我成為作家的可能性,父親領我拜會了《小兵張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師。有一次,徐光耀老師對我說,在中國作家里你應該讀一讀孫犁。我立即大言不慚地答曰:孫犁的書我都讀過。他又問:你讀過《鐵木前傳》嗎?我說,差不多可以背誦。
一九七九年,我從插隊的鄉(xiāng)村回到城市,在一家雜志做小說編輯,業(yè)余也寫小說。秋天,百花文藝出版社準備為我出版第一本小說集,我被李克明、顧傳菁兩位編輯熱情地請去天津面談出版的事。行前,作家韓映山囑咐我?guī)Х庑沤o孫犁先生。
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個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我終于走進了孫犁先生的“高墻大院”。這是一座早已失卻規(guī)矩和章法的大院,各種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著,稍顯平整的一塊地,一戶人家還種了一小片黃豆。那天,黃豆剛剛收過,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會神地撿豆子。我看到他的側面,已猜出那是誰??匆妬砣耍酒饋?,把手里的黃豆亮給我們,微笑著說:“別人收了豆子,剩下幾粒不要了。我撿起來,可以給花施肥。丟了怪可惜的?!?/p>
他身材很高,面容溫厚,語調洪亮,夾雜著淡淡的鄉(xiāng)音。說話時眼睛很少朝你直視,你卻時時能感覺到他的關注或者說觀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褲,當他騰出手來和我握手時,我發(fā)現(xiàn)他戴著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著他引我們進屋,高聲詢問我的寫作、工作情況。我很快就如釋重負。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會不茍言笑的,戴著套袖的作家給了我一種親近感。
其后不久,我寫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說,篇幅卻不短,大約一萬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給省內幾位老師看,不料有看過的長者好心勸我不要這樣寫了,說“路子”有問題。我心中偷偷地不服,斗膽將它寄給孫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報》的《文藝》增刊上發(fā)了出來,《小說月報》也很快做了轉載。
我再次見到孫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著大風。他剛裁出一沓沓粉連紙,和保姆準備糊窗縫。見我進屋,孫犁先生迎過來第一句話就說:“鐵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見老?我這兩年老得特別快?!碑敃r我說:“您是見老。”我說完很后悔,我不該迎合老人去證實他的衰老感。接著我便發(fā)現(xiàn),孫犁先生兩只襖袖上,仍舊套著一副干凈的青色套袖,看上去洋溢著一種干練的活力,一種不愿停下手、時刻準備工作的情緒。這樣的狀態(tài),是不能被稱作衰老的。
我第三次見到孫犁先生,是和幾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沒撿豆粒,也沒糊窗縫,他坐在寫字臺前,桌面攤開著紙和筆,大約是在寫作。看見我們,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特別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見了那副套袖。記得那天他很高興,隨便地和大家聊著天,并沒有摘去套袖的意思。這時我才意識到,戴套袖并不是孫犁先生的臨時“武裝”。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贈我的幾函宣紙精印的華箋寄給孫犁先生時,收到他這樣的回信,他說:“同時收到你的來信和惠贈的華箋,我十分喜歡?!钡终f:“我一向珍惜紙張,平日寫稿寫信,用紙亦極不講究。每遇好紙,筆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紙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見過習慣戴套袖的孫犁先生,或許我會猜測這是一個名家的“矯情”,但是我見過了戴著套袖的孫犁,見過了他寫給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紙不是《天津日報》那種微黃且脆硬的稿紙就是郵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則是永遠印有紅色“天津日報”字樣的那種。我相信他對紙張有著和對棉布、對衣服同樣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勞動的尊嚴與德行,是人生的質樸和美麗。
(選自《從夢想出發(fā)——鐵凝散文隨筆集》)
讀后一思
1.文章開頭部分的“我立即大言不慚地答曰:孫犁的書我都讀過”“我差不多可以背誦”等句想表達什么意思?在全文起著怎樣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本文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
A.“我產生要當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階段”中的“妄想”一詞,語含貶義。
B.“我終于走進了孫犁先生的‘高墻大院”中的“高墻大院”一語雙關。
C.“他站起來,把手里的黃豆亮給我們”中的“亮”字表現(xiàn)了作者的欣賞之情。
D.文章以“帶袖套”作為抒情的“線索”,抒發(fā)了作者對孫犁由衷的欽佩。
E.“帶袖套”不僅僅是勞作的需要,還有著更深刻的含義——這正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3.篇末寫了“多年之后”的一件小事,這件事與孫犁“帶袖套”有怎樣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