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主體與時尚之間的交互構造

2018-03-13 05:56:37史亞娟
藝術探索 2018年1期
關鍵詞:意向性時尚主體

史亞娟

(北京服裝學院 語言與文化學院,北京 100029)

在探討主體與時尚的交互構造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對主體問題做一個簡單回顧。從哲學意義上講,主體與客體相關,是用以說明人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哲學范疇,主體既是實踐活動也是認識活動的承擔者,換言之,人既是認識論主體也是實踐論主體。自笛卡爾以來的西方傳統(tǒng)哲學注重主體研究,強調自我意識、主觀能動性對于主體建構的影響,而以胡塞爾等人為代表的現(xiàn)代語言哲學則注重研究主體間性,強調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交往互動對主體建構的作用及影響。從主體概念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來看,主體概念經歷了從古希臘的實體主體到近代的認知主體,再到現(xiàn)代的生命主體,體現(xiàn)了哲學從本體論到認識論,再到人本學的轉向。本文中要探討的時尚主體首先是一個現(xiàn)代的生命主體,是一個以肉身為基礎建構起來的精神存在、文化存在,具有自我相關性和社會相關性,是人格自我與個體肉身在心理物體學基礎上的統(tǒng)一,是自我的被動的和主動的意向性的統(tǒng)一;其次是一個時刻與時尚處于相互構造過程的主體,二者在相互構造過程中建構了一個新的生命共同體,同時這種交互構造過程也成為整個交互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的一部分。

交互主體性又稱主體間性,主體間性強調的是人的主體性在主體間的延伸;“交互主體性”的表述包含了“主體性”的基本涵義,同時又強調其“交互”的特征,即主體與主體相互承認、相互溝通、相互影響。二者在本質上仍然是一種主體性。[1]35然而,眾所周知,無論是交互主體性構造還是主體建構都是非常復雜的問題,時尚主體不過是個體復雜多變的主體身份建構過程中的一個方面而已,因此在以往的時尚文化研究領域,學者們似乎更注重研究階級、權力、文化等各種社會要素在主體身份建構過程中的作用和影響。例如,美國時尚文化研究學者、服裝心理學研究專家蘇珊·凱瑟在《時尚與文化研究》一書中認為“保持現(xiàn)有身份”和“改變現(xiàn)有身份”是時尚主體構成中兩個交替出現(xiàn)的過程,并將時尚主體的建構置于由“生產、分銷、制約、消費”組成的文化回路研究模式中進行討論[2]14-20,重點分析主體的階級、國別、民族、種族、性別、性取向等身份特征在時尚主體建構過程中的作用及影響。另一位英國社會學家喬安妮·恩特維斯特爾在其著作《時髦的身體:時尚、衣著和現(xiàn)代社會理論》中探討了時尚與身體、身份之間的關系,強調了時尚是對身體的表達,提供關于身體的話語,認為“衣著或飾物是將身體社會化并賦予其意義與身份的一種手段”[3]2。然而,這些研究幾乎都忽視了時尚與主體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時尚對主體意識和精神方面的影響以及主體對時尚構造的主觀能動作用,從而沒能更好地揭示時尚與主體之間的交互構造關系。因此,本文將從時尚本體出發(fā)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闡釋。

首先,主體與時尚之間的交互構造不同于身體與服裝之間的交互構造,身體是一個生理學上的概念和存在,身體與服裝之間的交互構造很容易理解。人們常說的“服裝是身體的第二層肌膚”便是服裝構造身體的最好注腳。服裝可以滿足身體的保暖、透氣、遮羞、舒適等基本需要,好的服裝不僅可以讓身體更美,也可以掩飾或者彌補身體的缺陷。身體對于服裝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為了滿足不同條件下身體的種種需求,服裝也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不斷變換樣態(tài)。

但是,時尚不同于服飾,主體更不同于身體。人們談到主體與時尚之間的關系時,除了上面提到的身體這個著眼點之外,最常用的另一個視角就是身份。從凡勃倫關于時尚是有閑階級的炫耀性消費到西美爾提出時尚的階級區(qū)隔特征開始,時尚就成為了某種階級身份的標志、表征及載體。后來美國學者布魯默又提出了“品味說”,認為現(xiàn)代社會中的時尚是集體選擇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公眾品味(taste)是形成選擇結果的關鍵。[4]10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理論中,時尚物品不僅成為一種符號編碼,更是一種沒有深度的符號象征,而主體在時尚面前則完全失去了主觀能動性,淪為不折不扣的時尚跟隨者,一切對時尚的反抗與批判都是徒勞,因為時尚一但達到自身的飽和狀態(tài)就會自我爆發(fā)、自我消解。時尚在當代多元文化社會中似乎又成為了個性的代言人。然而,所有這些被廣泛討論的時尚學說,似乎都忽視了時尚本身與生命主體之間最基本的交互構造關系。雖說廣義的時尚可以指某一時期內社會上流行的風尚或者人們對社會某項事物一時的崇尚,但狹義的時尚可以理解為當下流行服飾的總稱。時尚對于主體的構造不僅僅在于改變身體的外在感觀,滿足身體保暖、舒適、遮羞、修飾等要求,更重要的是賦予身體以活力、新鮮感和時代氣息,提升主體的內在精神氣質和外在精神風貌,使時尚主體的工作生活變得更加充盈和美好。在時尚的幫襯下,生命主體不僅可以呈現(xiàn)出種種姿態(tài),如高端大氣、低調內斂、優(yōu)雅端莊、風度翩翩、雍容華貴等等,還會因為時尚而自信滿滿、精神煥發(fā)。因此,時尚在賦予身體以意義的同時,實際上首先完成了對主體精神氣質的培養(yǎng)、呵護以及構造,其次才是對穿著者身份地位的彰顯、個性品位的表達。這一過程是建構個體主體性的內容之一,也是主體心理及精神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對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現(xiàn)代民主社會中復雜的主體性建構以及主體間性問題,尤其對時尚主體的建構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一、主體與時尚之間的交互構造

(一)時尚對主體的構造及其作用機制

時尚一詞的意義非常寬泛,“百度百科”中將時尚定義為“人們對社會中某事物一時的崇尚”。這應該是廣義的時尚定義,社會上某一時期流行的各種事物,如健身、看美劇、打網游,甚至吃小龍蝦都可以短時間內在社會上流行開來,成為一種時尚。英文“維基百科”中將時尚定義為在服裝、鞋類、配飾、化妝、身體或者家居設計領域內流行的風格或實踐活動,尤指服裝及與之相關的研究。時尚就是流行的服飾及其風格,這是狹義的時尚定義,也是時尚研究的主要對象,當然也是本文要討論的時尚。不過,流行的服飾及其風格只是時尚的外在表現(xiàn),而非時尚的本質,時尚的本質是永恒的變化和更新,“時尚易變而風格永存”從一個側面道出了時尚的本質。每一次或長或短的時尚周期都是時尚生命歷程中的一個階段、一次旅行。變化和更新既是時尚的本質,也是其存在方式,更是時尚生命得以延續(xù)的秘訣。時尚在變化和更新中具有了生命力,也具有了影響主體構造的能力,并首先表現(xiàn)在對主體氣質、精神風貌的提升和塑造方面。這一點不難理解。流行的肯定是當下的、受人艷羨的、被人追捧的、具有時代氣息的,甚至是前衛(wèi)的可以引領潮流的事物。同站在時代前列受人仰慕的科學家、政治家、企業(yè)家、明星以及各類社會精英一樣,一身“潮范兒”足以為一個普通的生命個體增加幾分存在感、自信和尊嚴,而這也應該是時尚從最基本層面出發(fā)構造主體精神氣質的表征。其次表現(xiàn)在時尚對主體人生所具有的緩解焦慮(如異裝行為對同性戀文化焦慮癥的緩解作用[2]53-15)、激發(fā)、引領、改變和超越現(xiàn)狀的作用,這種作用可稱之為時尚領導力。時尚有如此魅力,主要是因為時尚的本質切合了主體生命的本質——厭惡平庸,害怕被忽視,渴望被關注認同,喜歡冒險、刺激、新奇,期待超越,而時尚的力量正在于標新立異、常變常新以及對庸常乏味的徹底拋棄。時尚用一次又一次的涅槃重生幫助生命主體遠離平庸,克服年華易逝的焦慮感,賦予生命以新奇感、生命力和永不放棄的力量。簡言之,時尚不僅可以讓主體生命充滿自信,也可以用自身的魅力、新奇的樣式和大膽的突破影響生命主體的存在狀態(tài)以及生命主體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讓主體生命煥發(fā)生機,充滿活力。

時尚對主體的構造機制可以從如下三個層面來考察:一是技術層面,二是文化層面,三是美學層面。技術層面是時尚構造主體的基礎,與主體身體的構造關系最為緊密。主要涉及與時尚設計相關的面料設計與研發(fā)、色彩搭配、廓形剪裁等一系列設計和制作過程,也包括時尚生產、營銷及消費在內的整個流程。時尚主體位于整個流程的終點,主體消費時尚的過程也是被時尚塑造或者說是構造的過程。文化層面是時尚構造主體的必要條件,為技術構造的主體賦予意義和價值。如果說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話,那么時尚在文化層面對主體的塑造就在于為主體提供一種生活方式。事實上每一種時尚風格都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比如以流蘇、長裙、繁復的配飾、濃烈的色彩為主要特征的波西米亞風表達了流浪、自由、放蕩不羈的情感,代表了擺脫都市喧囂之后的一種回歸自然、休閑而又灑脫的生活方式。當下時尚圈里流行的中國風則是運用各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如國畫、水墨、刺繡等)創(chuàng)造一種皈依中國傳統(tǒng)文化,崇尚端莊、內斂、含蓄又不失優(yōu)雅自然的生活方式。時尚風格對時尚主體的塑造是潛移默化的,時尚主體對某種時尚風格的選擇可能是有意為之,也可能是無意的,但都意味著主體對時尚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的選擇和認同。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美學追求,就身體層面來說,唐朝以豐腴為美,而過去幾十年來以瘦為美已是全球性共識,當下瘦而不失健美、骨感間雜豐滿似乎受到更多人的青睞。因此,時尚構造的主體必須是符合當下流行美學標準的主體,美是時尚構造主體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符合時代審美的身體外觀是生命主體最需要的、最珍視的,時尚在用自己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主體構造的同時,還必須用符合時代流行美學標準的美的形式來構造主體。美是每一個生命主體窮其一生都不會放棄的生活理想,而這也是時尚從未放棄的追求之一,不能讓主體感受到美的時尚注定不會長久,不能讓主體獲得美感認同的時尚肯定不能流行開來。只有符合時代流行美學標準的時尚才可以使生命主體更加自信、更加有勇氣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換句話說,美的時尚有助于構造一個自信滿滿的生命主體。

在上述三個層面的共同作用下,時尚不僅參與并完成了對主體外觀的構造,也賦予了主體以生活的意義。技術層面的時尚使得時尚塑造主體成為可能,為之提供了必要條件。如果說時尚賦予身體的是作為自然身體所不曾擁有的意義,那么文化和審美層面的時尚賦予主體的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一種美的存在,是強大的自信、強烈的意向性、充盈的生命活力。這才是時尚構造主體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所在。

(二)主體對時尚的構造及其作用機制

主體對時尚的構造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絕不是“量體裁衣”四個字所能概括的。在這一過程中,主體賦予時尚以生命。首先,時尚的“生命”就是從誕生(由設計師設計出來)到生產、營銷再到被消費直至消亡(不再流行)的整個過程,這可以稱為時尚的流行周期。有些服裝(尤其是一些奇裝異服)雖然被設計出來,但是除了走臺展覽之外從未在社會上流行過,這樣的服裝稱不上時尚,或者說是“朝生暮死”的時尚。時尚離不開生命主體的研發(fā)、生產、營銷、發(fā)現(xiàn)、選擇、認同、追逐以及最后的遺棄。所以說生命主體對時尚流行周期的參與過程實際上也是賦予時尚以生命、意義和價值的過程。同時主體對時尚的研發(fā)、營銷、發(fā)現(xiàn)、選擇、認同、追逐以及各種規(guī)劃也是賦予時尚以意義的過程,不管是香奈爾(Chanel)小黑裙的性感魅惑,還是迪奧(Dior)時裝新風貌的優(yōu)雅動人,抑或“中國風”的內斂含蓄,都離不開穿著者身體、相貌、內在精神和外在氣質對時尚風格的演繹與賦值,時尚世界的意義都來自于創(chuàng)造時尚和穿著時尚的主體。時尚世界首先是一個被主體賦予了意義和價值的世界,沒有生命主體的參與,時尚流行周期以及時尚的各種文化表征就無從談起。

生命主體對時尚的構造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兩個方面:首先是設計、生產和營銷時尚的主體,其次是穿著主體。前者只負責將時尚帶到這個世界,是否流行成為有生命的時尚則依賴于后者——穿著主體賦予時尚以生命,并主要體現(xiàn)在穿著主體的氣質和精神風貌對于時尚構造的影響。經常聽到有人說,T臺上的時裝穿在模特身上光芒萬丈,穿在街頭普通人身上就像一堆垃圾。這種說法似乎有些夸張,但是也有一定道理,不是每個人都能駕馭時尚,都能把時尚穿成時尚,與時尚相搭配的首先是合適的身體,其次是擁有這個身體的主體氣質(或者說氣場)、精神風貌,后者同樣決定了這件時裝能否稱之為時尚。多數(shù)情況下,主體的精神氣質都是后天培養(yǎng)的。在時尚發(fā)展初期,貴族和上層階級的穿搭能夠影響時尚潮流的發(fā)展方向,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高高在上,下層階級注定就要仰慕、追隨、模仿,趨之若鶩,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還包括貴族和上層階級擁有高貴的血統(tǒng)、優(yōu)越的社會地位、高雅的生活方式、無上的權力,這些決定了他們是充滿自信和擁有強大個人精神意志的存在,無形中賦予了他們的服飾穿著以權威性,讓他們能夠成為時尚領袖。一個擁有強大自信心和意志力的生命主體能夠賦予時尚以生命力,這也就從一個側面回答了時尚領袖的誕生機制。在階級地位日益弱化的現(xiàn)代民主社會中,主體的內在氣質同樣也是成為時尚領袖的必要條件之一,時尚的光輝需要生命主體多種形式的滋養(yǎng)。一個形容猥瑣、缺乏自信,每每在人前低眉順眼、小心翼翼的人穿什么樣的服裝都不會讓人聯(lián)想到“時尚”二字,反而會讓身上的時裝黯然失色。此外,一個人內在的學識教養(yǎng)、言談舉止會影響到一個人外觀的呈現(xiàn),“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人的內在氣質對主體時尚外觀的影響和塑造。

穿著主體對時尚的發(fā)現(xiàn)、選擇、追逐和遺棄是主體構造時尚的主要途徑和方法。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生命主體,這個生命主體從誕生之日起就有性別、種族、國別及階級差異,又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接受不同形式的培養(yǎng)、熏陶、教導以及規(guī)訓,從而擁有不同的性格和身份,所有這些都使得他們在成為一個時尚主體之前,就已經擁有了其他主體身份,而其他主體身份對于時尚主體身份的構造不會無動于衷,而是從各自的立場出發(fā)對這一過程施加影響。關于這點最鮮明的例子就是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社會階層的人會選擇不同的時尚風格。20世紀六七十年代英美等國很多青年人熱衷于嬉皮風、泰迪男孩風、朋克風。而八十年代的時候,西方社會經濟復蘇,女權主義運動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權威套裝、雅痞風、簡約風成為新的時尚潮流。潮來潮往,其背后的原因并不復雜。工人階級出身的嬉皮士不僅渴望改變自身境遇,也有著青年人的朝氣和叛逆性格,有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向主流社會說“不”的勇氣,所以他們最終選擇了具有強烈叛逆色彩的服飾風格。而對于八十年代的職場女性來說,能夠和男性一樣立足職場成就人生價值已經取代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權成為新的奮斗目標,穿戴具有權威感的中性服飾也就成為了實現(xiàn)這一人生理想的有效途徑之一。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社會地位和不同追求的社會個體有著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體驗以及人生目標,這些因素決定了不同的生命主體會有不同的時尚態(tài)度和時尚人生。當然,生命主體的其他主體身份如性別、種族、國別、宗教等等,也會按照各自的立場向主體的時尚選擇施加影響,從而使得主體對時尚的選擇成為一個受到多方因素影響的交叉構造過程,而這種影響的直接結果就是時尚流行周期的形成以及時尚風格的潮來潮往。

(三)主體與時尚之間的交互構造

通過以上論述,主體與時尚之間的交互構造可以總結如下:時尚在技術的支撐和幫助下,從文化和審美兩個方面幫助生命主體遠離平庸,克服焦慮感,賦予生命主體以充滿魅力和信心的外觀氣質和精神風貌,以不竭的生命活力,并激發(fā)主體勇于突破、改變現(xiàn)狀的勇氣;而生命主體則以其內在的生命力滋養(yǎng)時尚、支撐時尚,賦予時尚以生命和存在的意義。盡管時尚主體是建立在其他主體身份之上的,隨著其他主體身份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但在某種程度上,主體對于時尚的選擇權足以左右時尚潮流的發(fā)展方向,所以為了滿足主體的要求,時尚必須不斷更新、變換形態(tài)以適應主體態(tài)度和需求的改變,并表現(xiàn)為一個又一個時尚周期的更替。從間性理論的視角來看,無論是時尚對主體的構造,還是主體對時尚的構造,都不是單獨發(fā)生的事件,而是彼此交織在一起的。時尚與主體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相互蘊含、相互奠基的關系。時尚主體的誕生是二者交互構造的結果。作為生命主體的一種重要存在方式,時尚主體是一個擁有尊嚴、自信滿滿的主體,是一個充盈著生命活力的主體。

二、過程性、階段性和差異性:主體與時尚之間交互構造的基本特征

主體與時尚的交互構造不是截然分開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二者之間達成默契成為一個整體是一個非常復雜、不斷變化的過程,也是一個互相發(fā)現(xiàn)、不斷成長的過程,要不斷磨合之后才能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生命共同體。首先是因為主體是一個變化中的主體。在主體的眾多主體性特征中,年齡、職業(yè)、身份的改變最為頻繁,而國別、信仰、性別等特征雖然發(fā)生改變的機率不是很大,但是一旦發(fā)生改變,對于主體與時尚之間的交互構造也會造成影響。其次,時尚符號所表達的文化意義和內涵同樣具有可變性。例如,在傳統(tǒng)性別文化視閾中,抹胸、低領、露背裝、吊帶裝、超短裙等服飾都被看作是低俗的、不登大雅之堂的,這些服飾符號所表達的文化意義就是低俗、放蕩,甚至不堪入目。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女性社會和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同樣的服飾現(xiàn)在已經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內涵,成為女性性感、優(yōu)雅、自信的象征,女性可以穿著這些服飾出席很多正式且隆重的儀式和活動。因此,研究時尚與主體的交互構造,必須注意主體和時尚二者都始終處于變化之中,這種變化決定了二者之間的交互構造是一個不斷發(fā)生變化的過程,這種變化也許是緩慢的、微妙的,但仍然具有階段性和差異性,這是我們下面要論述的問題。

就階段性來說看,主體與時尚之間的交互構造和人生的重要成長階段是一致的,基本上也可以分為幼兒和青少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和老年時期。在幼兒和青少年時期,生命主體的時尚觀基本上屬于被塑造階段,童裝、校服、學生裝是最常見的著裝選擇,主體的時尚選擇、時尚觀念更多受到父母等家庭成員以及學校老師的左右,對社會上各種流行時尚風潮還處于懵懂階段,在時尚面前基本沒有選擇權,自我主體對時尚的構造作用較弱,二者之間互相構造的張力較小。青年時期是人一生中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時尚觀等等逐漸確立的時期,感情、職業(yè)、思想、身份(如學生、職員、主婦、明星、老板、官員等等)等各方面都會發(fā)生較大變動。這一時期,在經濟條件、政治權力、文化規(guī)范與社會話語的聯(lián)合作用下,主體與時尚之間互動頻繁,交互構造特征最為明顯,二者之間的交互構造充滿張力,不斷調整變化。到了中年時期,隨著主體涉世程度的加深,對于各種權力、文化規(guī)范及社會話語的運作有了較為客觀清晰的認知(從開始的拒斥到容忍直至習以為常),逐漸擁有了較為穩(wěn)定的人生觀、價值觀、事業(yè)觀、愛情觀、婚姻觀,當然還有時尚觀。不同的人生階段需要不同的時尚。這時主體的時尚外觀與精神氣質較好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的生命共同體。因此這個階段多數(shù)生命主體歷經生活的磨難、歲月的洗禮,逐漸克服了青年時期的懵懂、莽撞和沖動,擁有了成熟的氣質、淡定的心態(tài),也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時尚風格,時尚與主體之間的交互構造也逐漸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關系。

主體與時尚之間交互構造的過程還會因主體的性別不同而具有差異性。其中,女性主體與時尚之間的互動和構造作用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和活躍,追逐時尚幾乎是每個女性一生的夢想,在女性人生的各個階段幾乎都有所表現(xiàn),尤其是青年和中年時期,表現(xiàn)得最為活躍和顯著。同時時尚對于女性個體性別和身份的塑造作用也很重要。在時尚發(fā)展史上,女性時尚風格層出不窮,不同時代的女性時尚也是各具特色,塑造著不同時代女性的形象和身份。例如,二戰(zhàn)期間大批男性參軍走上戰(zhàn)場,婦女們不得不走出家門開始承擔先前由男性承擔的工作,這時英美等國的女性時尚表現(xiàn)出很強的功能性,款式簡單,用料節(jié)儉,塑造出干練且有社會責任感的女性形象和身份特征。又如20世紀80年代,隨著女權主義思想逐漸被社會接納,大批女性走入職場,阿瑪尼(Armani)順勢推出了的“權力套裝”(Armani power suits),對女裝款式進行了大膽的顛覆,將傳統(tǒng)男式西裝的特點融入女裝設計,以寬大而圓潤的肩墊為顯著特色,加上西裝式翻領、松身的結構,單調的基本色和闊腳長褲,塑造出灑脫自然又略帶幾分豪氣的時代新女性形象,也把時尚對女性職業(yè)身份的塑造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然而,男性主體與時尚之間的交互構造作用在男性一生的各個階段表現(xiàn)都不是十分活躍,社會上流行的男性時尚明顯缺乏變化,單調乏味。當然這并非意味男性主體和時尚之間沒有互動,而是這種交互構造通過另一種方式——反時尚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男性反時尚風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法國大革命時期。18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和發(fā)展,男性放棄了服裝中各種鮮艷的的色彩,華美精巧甚至多余的飾物,將這些完全留給女性使用,而將自己的裁剪變成陰郁、簡樸的藝術。直到現(xiàn)在男裝時尚依然保持著傳統(tǒng)三件套形式,將服裝的角色降到基本需求的程度。然而男性主體反時尚的態(tài)度以及男性反時尚風格的持久性恰恰塑造出男性不隨潮流而動、陽剛、堅毅、果敢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同時表明了一種不需要取悅他人的性別和身份優(yōu)越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父權思想及其統(tǒng)治地位。

主體與時尚之間的交互構造具有過程性、階段性和差異性的特點,這也意味著時尚主體不是某一時空交叉點的偶然事件,而是一個受到多種內部和外部因素制約的復雜活動。這主要是由生命主體建構本身的復雜性所決定的。事實上,生命主體從出生到暮年會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階層、權力等各方面的影響和塑造,不僅主體與時尚之間,主體與主體之間也時刻處于交叉互動的狀態(tài),從而構成了主體間性,而時尚與主體交互構造而成的時尚共同體也不過是主體間性的一種存在方式。

三、意向性、主體間性和超越性:主體與時尚之間交互構造的動力之源

主體與時尚之間的交互構造之所以成為可能,與主體意向性、主體間性和超越性密不可分?!耙庀蛐裕↖ntentionality)”概念最早由布倫塔諾提出,他認為意向性具有兩種功能:一方面,意向性可以包含實際上不存在的內容;另一方面,意向性指意向活動與對象之間的關系。[5]141-142胡塞爾在《邏輯研究》中用“意向性(Intentionality)”指代主體意識活動的指向性和目的性,意向性是意識的本質和根本特征。外部世界被人的意識的意向性光芒照亮之前是一片黑暗、一片混沌,沒有意義和沒有秩序的,只是當意識的意向性投射于外部事物,當外部事物成為意識的對象時,它們才有了意義和秩序,也才使得世界上自我存在之外的一切具有了客觀有效性。主體意識意向性的存在也使得主體與時尚的交互構造成為可能。人作為意向性的主體,其意識活動必定指向某種意向活動的對象,在主體與時尚交互構造活動中,時尚就是主體意向投射和再構造的目標。

胡塞爾在《沉思》(1931年)一書中將“交互主體性”規(guī)定為由我與他人群體化而產生的共同體。后來在《危機》(1938年)一書中多次論及“交互主體性”問題,并將之定義為所有人的“同一世界的意識”“一個共同的世界統(tǒng)覺”“一個唯一的心靈關聯(lián)”等等,可見他強調的是交互主體性是各種主體意識的共通性和統(tǒng)一性。[6]203“所有這些心靈都不是外在地而是內在地統(tǒng)一的,即通過他們的生活的公共化作用這樣一種意向的相互交融與滲透而統(tǒng)一的?!盵7]304此外,在論述主體間性問題時,胡塞爾還認為,每一個人當他與具有世界意識的他人進行交往時,同時就意識到這個具有“他人”特性的他人。自己的意向性以令人驚異的方式延伸到他人的意向性之中。與此同時,自己的存在有效性和他人的存在有效性,也以一定的樣式相互結合在一起。[6]2 1 1正是在主體意向性相互結合的基礎上,主體之間的交互構造才得以完成。胡塞爾對交互主體性構造的論述與本文中主體與時尚之間的交互構造似乎存在差異,因為時尚不是具有生命個體的“他人”,然而時尚的存在是穿著時尚的主體與眾多時尚主體之外的生命主體集體創(chuàng)造的結晶,作為技術、文化和審美的產物,時尚的背后有著設計師、制造商、營銷商、廣告商等一系列主體存在,所有這些主體對于時尚的誕生都投入了各自的意向性,從而使得時尚成為一個具有技術性、文化意義和審美價值的獨立存在。因此,作為一個被賦予了意義和價值的獨立的技術與文化存在,時尚既可以被視為主體間性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可以被視為主體之間交互構造的中介。

圖1 時尚與主體交互構造示意圖

從交互主體性的視角來看,穿著時尚主體的意向性與時尚本體之間的交互構造從本質上來講也是主體的意向性與被灌注到時尚本體中的諸種意向性之間的一種磨合、碰撞、相互修正,直至彼此接納、相互支撐,最后形成一個嶄新的生命共同體——時尚主體。從整個人類文化世界的構造來看,時尚主體與時尚本體之間的交互構造實際上也是更大范圍內生命主體間交互構造的一部分,是時尚主體與時尚設計師、生產者、營銷人員之間主體的交往互動和交互構造,是多個生命主體意向性的交織和主體意識的統(tǒng)一與融合,當然也可以被視為人類交互主體性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和載體。而時尚之所以能夠以一定的流行周期流行開來,成為一種有一定生命周期的文化現(xiàn)象,與這個時尚主體背后發(fā)生作用的群體化意向性有關,單一主體意識的意向性很容易受到周圍群體意向的影響,從而加速單一主體與時尚之間交互構造的速度,擴大其規(guī)模,最后形成某個時尚群體及時尚風潮。

為了便于理解,我們以圖1來表示時尚與主體之間的交互構造關系。

此外,主體與時尚本體之間的交互構造還有賴于生命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超越性。生命主體的超越性就是主體意向性的延伸,意味著作為生命主體的人能夠超越人與物、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界限,甚至將它的有效性延伸至非物質的境界。正是這種外在超越性使得生命主體能夠賦予時尚以生命和活力,也使得時尚對主體的構造成為可能。換言之,這種內在超越性在賦予時尚以生命和活力的同時也賦予時尚本身所沒有的構造能力,超出了時尚原有的勢力范圍,使其成為建構生命主體的重要內容之一。

現(xiàn)代民主社會中,隨著時尚的階級性特征日益模糊和街頭時尚的高歌猛進,時尚與主體之間的交互構造似乎不難達成。庸碌世間,不是每個人都能過上被人仰望的生活、詩意的生活、無憂的生活,但是過上時尚生活成為一個個體可以實現(xiàn)的愿望。時尚是現(xiàn)代民主社會中每個普通個體都有望擁有的一種生活方式和一份生之榮耀。

[1]郭湛.論主體間性或交互主體性[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3).

[2]Susan B.Kaiser.Fashion and Cultural Studies[M].London,New York:Berg,2012.

[3]喬安妮·恩特維斯特爾.時髦的身體[M].郝元寶,等,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Herbert Blumer.Fashion:From Class Differentiation to Collective Selec-tion[J].Selection Quarterly,1969.

[5]欒林.胡塞爾發(fā)生現(xiàn)象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6]雷德鵬.自我、交互主體性與科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7]胡塞爾.危機[M].王炳文,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猜你喜歡
意向性時尚主體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環(huán)保很時尚
Coco薇(2016年5期)2016-06-03 02:21:50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淺析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意向性結構
中國市場(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53
美妝fun時尚盛典
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 16:55:01
時尚首次觸電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2:04
(簡論詩創(chuàng)作的意向性)
只為寫作的慢時尚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0:44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選擇中國共產黨”何以成為群眾集體意向性——讀《井岡山的斗爭》
探索(2013年3期)2013-04-17 02:37:57
西宁市| 瑞丽市| 商洛市| 奉节县| 新闻| 台山市| 汾阳市| 郧西县| 农安县| 通辽市| 昌江| 宁阳县| 通化县| 禄丰县| 岫岩| 上虞市| 鄂尔多斯市| 嵊泗县| 富宁县| 侯马市| 福建省| 即墨市| 鱼台县| 大理市| 固始县| 黑河市| 女性| 咸阳市| 安西县| 临高县| 舟山市| 沂源县| 奈曼旗| 称多县| 全椒县| 客服| 龙江县| 永昌县| 吴堡县| 大名县|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