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敏
摘 要:《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對于小學美術教師注重強調了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其教育主旨在于使小學生能夠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以此增強小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高度的責任感,達到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美術教育的主要模式,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到素質教育的成功與失敗。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實效性是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所要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
一、充分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致,有效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任何一位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都深知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主要途徑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致。在陳舊落后的思想中,學生及家長都不把美術學科放在重要的學習科目之中,都將美術學科定為可學可不學的科目,不去重視。這種局面的出現(xiàn),會嚴重影響我們小學美術教學的效果。為此,美術教師要求學生努力去學習美術的可能性幾乎就不存在,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致。因此,小學美術教學,應該在激發(fā)學生的內在興致方面做文章。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知道決定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因素無非有兩種:一個是認識,另一個就是興致。在這兩個因素當中,興致起著非常重要的決定性作用,關系到一個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為此,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致是增強美術課吸引力的最為有效的途徑。那么,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致,從而有效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我從這些年來的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找到幾種較為有效的途徑。
(一)貼近小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興致
新頒布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該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相連,讓小學生能夠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全面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為此,我在美術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出發(fā)點,探究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美術內容,有效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達到一種與生活共鳴的狀態(tài),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興致的目的。例如,在學習三年級《我們的社區(qū)》這課時,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家所在的位置環(huán)境,另外也可以從網(wǎng)上、雜志中找一些關于居住環(huán)境的圖片,上課時,我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或是收集來的關于居住環(huán)境的圖片拿出來掛在黑板上供同學們欣賞,這樣一來,使學生內心產生一種好奇的感覺,在這樣的氣氛下,再讓學生畫心目中的社區(qū),學生會感到有很多內容可畫。
(二)努力創(chuàng)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情景,有效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致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依據(jù)教學內容,借助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音樂、影視、圖片等資料,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僅可以豐富和深化教學內容,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各種各樣的鞋》這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快遞員叔叔給小朋友們的一封信”這樣一個情境,由一名小朋友讀快遞員叔叔的來信,他在信中邀請小朋友制作一雙鞋子參加動物王國舉辦的手工制作大賽。然后,我問學生接不接受快遞員叔叔的邀請,意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在這種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勢利導地引入了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各種各樣的鞋》這一課。通過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讓每一位學生融入到設計大賽中,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三)通過小組競賽的模式,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致
根據(jù)兒童的年齡段特點,小學生好奇心強、自尊心強,愛表現(xiàn)自己、喜歡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和表揚。作為教師要深刻地體會并利用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安排一些有競爭意識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比如,我在上學期教《中國龍》一課時,采用了分組競賽的形式進行,將學生分為6組,每組4-5名學生合作一件作品,并編成故事向其他同學展示,優(yōu)勝的隊伍可以獲得教師親手做的“龍卡”獎勵,通過競賽,既鍛煉了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注重小學美術課堂結構的優(yōu)化,有效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美術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除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及教學手段的使用外,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也是關鍵。設計新穎、獨特、合理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美術教學中存在的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得以解決。
通過多年的小學美術教學工作,我總結出一套較為有效的教學結構:(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2)觀察欣賞圖片或例作,引出教學內容;(3)學生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4)學生創(chuàng)作作品,教師個別指導,完成美術基本技法的教學;(5)課堂展示,師生互評。在這個課堂教學結構的基礎上,我根據(jù)每個班級不同的學情和不同課程內容對教學的不同要求,分別設計可行的課堂教學結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學美術教學只有與學生生活密要聯(lián)系,把趣味性、知識性和科學性結合起來,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編輯 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