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松榮
“工匠文化”是手工業(yè)時代逐步形成、演繹和養(yǎng)成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它是古代文化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工匠文化”,藝術史將無法書寫。然而,由于手工業(yè)時代所處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工匠文化”有意無意地被“正史”所忽視,為學術界所淡忘。在幾乎所有的藝術史書籍中,基本上都是述訴藝術發(fā)展的史實,闡釋藝術演繹的規(guī)律,或者從社會、歷史的角度對藝術作品以及藝術現象進行概括性的分析,很少從“工匠”這一主體、從“工匠文化”這一層面來解讀藝術史,這是藝術史研究中研究視角的一個缺陷。
在我國工業(yè)現代化不斷走向深入的當下,國家開始從經濟與文化的戰(zhàn)略層面,對曾經為我國古代社會經濟與人們生活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工匠文化”有了更高層面的思考,試圖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為振興當代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在這一背景下,開展對“工匠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緊迫而特殊的意義。
本專題主要聚焦在藝術史中的“工匠文化”研究。“工匠”是藝術史的直接和重要創(chuàng)造者,從制作與創(chuàng)造藝術史的主體來考察藝術史,還原藝術史中“工匠”的真實角色和地位,給“工匠階層”以應有的歷史地位、社會地位和尊嚴,對澄清與糾正藝術創(chuàng)造史觀上的一些偏差等學術認知問題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從藝術史的全過程、全方位來抽取“工匠文化”的內涵、特征,同時,又從“工匠文化”的角度來分析與解讀藝術史,將拓展藝術史的研究范圍,展示新的研究視角和方法,對藝術史研究方法論起到豐富與補充的作用。除此之外,手工業(yè)時期所產生的“工匠文化”在當下工業(yè)化時代更加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工匠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是將工業(yè)文明推向更高層次的核心力量。
圍繞這一專題,此組文章分別從不同的方面與層面,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對古代的“工匠文化”進行了梳理和闡釋,各有側重、各有特色。希望能借此機會,拋磚引玉,喚起大家對古代“工匠文化”的重視,并對現代語境下如何實現“古為今用”有一個更深入的研究,出更多更好的學術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