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惠+王麗華
摘要:清學者朱珔與桐城姚鼐、陽湖李兆洛并稱儒林三大宿望。官至贊善,遷侍講。前后主講鐘山、正誼、紫陽書院三十年。著述甚豐,有《小萬卷齋詩文集》《說文假借義證》等傳世。雖然目前對朱珔的研究比較深入系統(tǒng),然卻未見年譜行世,筆者翻閱相關資料,作此簡譜,以填補學術空白。
關鍵詞:清學者 朱珔 年譜
中圖分類號:K2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4-0106-02
朱珔(1769—1850),字玉存、蘭坡,號蘭友,清安徽涇縣人。嘉慶七年(1802)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累擢侍讀。道光元年(1821),直上書房,升右春坊右贊善。后辭官歸家,歷主鐘山、正誼、紫陽書院講席近三十年。以實學造士,成就者甚眾。朱氏淹貫經(jīng)籍,精通漢學,著述甚豐,時負盛名,論者謂與桐城姚鼐、陽湖李兆洛并稱儒林三大宿望。一生所著有《文選集釋》二十四卷、《說文假借義證》二十八卷、《小萬卷齋文集》二十四卷、《經(jīng)進稿》四卷、《詩集》三十二卷、《續(xù)稿》十二卷、《經(jīng)文廣異》十二卷,另輯有《清古文匯鈔》二百七十六卷、《清詁經(jīng)文鈔》七十卷、《紫陽家塾詩鈔》二十四卷、《正誼書院課選》四編、《闡真集》四卷、《紀游新詠》(抄本)、《蘭坡酬唱集》三卷(包括:雪夜繃兒圖題詠一卷,霜帷課讀題詠一卷,山居擁卷圖題詠一卷),編纂《涇川張香都朱氏支譜》三十四卷、《培風閣藏書目》(抄稿本)。雖然目前對朱珔的研究比較深入系統(tǒng),然卻未見年譜行世,有感于此,翻閱相關資料,作此簡譜,已填補學術空白。
清乾隆三十四年 乙丑(1769) 一歲
朱氏祖先于唐末自蘇州遷居安徽婺源,后遷居涇縣。生乾隆乙丑年十月初一日午時。
清乾隆三十五年 庚寅(1770) 二歲
祖父慶霌育有子四,安沆、安淮、安邦、安桂。其生父安邦(字殿之,一字幾千,生1738年11月8日,卒1770年1月6日),在珔(生1769年10月1日)出生僅3個月即去世。祖命過繼給早已亡故的四叔安桂為嗣。繼父安桂已于朱珔出生九年前卒,年僅十九歲。
清乾隆五十二年 丁未(1787) 十九歲
十月二十三日,長子夢元出生。國學生。
清乾隆五十四年 己酉(1789) 二十一歲
八月二十八日,次子鼎元出生。舉人。
清嘉慶元年 丙辰(1796) 二十八歲
三月,作《三月三日泛舟山塘二首》。
清嘉慶三年 戊午(1798) 三十歲
九月二十九日,三子蔚元出生。增廣生。
清嘉慶五年 庚申(1800) 三十二歲秋,北上赴京。
二月二十二日,四子起元出生。優(yōu)貢生。
清嘉慶六年 辛酉(1801) 三十三歲
春,寓京西法源寺。
清嘉慶七年 壬戌(1802) 三十四歲
應進士試,高中二甲第二名,覆試第一。
五月,選翰林院庶吉士。
秋,返鄉(xiāng)。
清嘉慶八年 癸亥(1803) 三十五歲
秋,回京途中,經(jīng)常州訪洪亮吉,作《至常州訪洪北江前輩即席賦呈二首》其二。
清嘉慶九年 甲子(1804) 三十六歲
春,至京,居雙槐書屋,作《圣駕臨雍賦》序。
冬,“宣南詩社”的前身“消寒詩社”初次舉辦。成員有陶澍(云?。?、朱珔(玉存、蘭坡)、吳椿(蔭華、退旃)、顧莼(南雅)、夏修恕(森圃)、洪占銓(介亭)等人,共集會四次。詩題以飲酒賞花為內容。一年以后暫時中止。
清嘉慶十年 乙丑(1805) 三十七歲
春,壬戌科散館考試,列漢書二甲,授編修。
清嘉慶十一年 丙寅(1806) 三十八歲
充武英殿纂修、國使館協(xié)修、實錄館??惫?。
作《南苑圍獵賦》序。
消寒詩社停辦。
清嘉慶十二年 丁卯(1807) 三十九歲
正月二十九日,五子葆元出生。
秋,典山東鄉(xiāng)試。充國使館、文穎館纂修。
清嘉慶十三年 戊辰(1808) 四十歲
春,長子夢元來京,接祖母汪氏歸里,作《兒夢元來奉家慈回里,送別后車中述懷四首》
作《駕幸天津賦》序。
清嘉慶十四年 己巳(1809) 四十一歲
秋,洪亮吉亡故,作挽詩四首。
冬,居藤花吟舫,作《藤花吟舫記》。
作《北郊賦》序。
清嘉慶十六年 辛未(1811) 四十三歲
次子鼎元由姑蘇至都城訊以家事。
清嘉慶十七年 壬申(1812) 四十四歲
二月晦日,游萬柳堂,同游者胡墨莊、雪村、立亭、鶴書。
春,朝考列二等,上賜線縐褂料一匹。
夏,移居橫街,生計窘迫。
清嘉慶十八年 癸酉(1813) 四十五歲
春,請同僚王澤為生母趙氏繪《雪夜繃兒圖》,作《自題雪夜繃兒圖六首》。
七月二十二日,兄朱琛卒。
充日講起居注官,擢右春坊贊善。
清嘉慶十九年 甲戌(1814) 四十六歲
春,復請汪梅鼎學士為嗣母汪氏繪《霜帷課讀圖》。作《自題霜帷課讀圖六首》。
七月,同人集萬柳堂為鄭玄設祀,
十月,次女嵌珠于歸,作《嫁女詞示次女嵌珠》。
十月二十日,兄朱琯卒。
遷中允,教習庶吉士,晉洗馬,尋除侍講,充國史館總纂。
冬,與董國華、胡承珙、吳嵩粱、謝階樹、陳用光、陶澍、錢儀吉發(fā)起復舉消寒詩社。
作《靈臺儀象賦》序。endprint
清嘉慶二十年 乙亥(1815) 四十七歲
春,出都返鄉(xiāng)。
秋,赴京,奉生母趙氏同往,居小萬卷齋,同人消寒之會如常。
清嘉慶二十一年 丙子(1816) 四十八歲
教習庶吉士,與修《明鑒》。
清嘉慶二十二年 丁丑(1817) 四十九歲
坐承纂官累,左遷編修,充國史館提調。
清嘉慶二十四年 己卯(1819) 五十一歲
元旦,作《庚辰元旦復于邑邸舉團欒之會疉前韻二首》。正月廿四日,授劉芙初邀,同陳石士、董琴南、程春海、陳秋舫、周肖濂、錢衎石集圓通禪院,送胡墨莊之延建邵觀察任二首。
七月,同人公祭鄭康成先師于京東隅萬柳堂。
作《吳賓門舍人印正敘》。
授胡墨莊邀,與同人登陶然亭看雪。作《胡墨莊攜酒邀同人登陶然亭看雪分韻得三肴用歐蘇禁題》。
清嘉慶二十五年 庚辰(1820) 五十二歲
分校禮部議。
清道光元年 辛巳(1821) 五十三歲
四月十日, 直上書房,召對,褒免有加,賜賚不勝紀。
作《恩命直尚書房恭紀》。
清道光二年 壬午(1822) 五十四歲
八月十四日,繼母汪氏卒。
再充會試同考官,遷右春坊右贊善。以汪太宜人病,乞養(yǎng)歸,至則太宜人已考終矣。
清道光三年 癸未(1823) 五十五歲
主講鐘山書院,尋宅趙太宜人憂。服闋,輦下故人爭走書勸出山。公日:“祿不逮養(yǎng),即萬鐘何加焉?況穸窀未奠乎?”
清道光四年 甲申(1824) 五十六歲
閏七月二十日,生母趙氏卒。
作《朱氏源流后辨》補錄。
主講鐘山書院,以經(jīng)學勖士,成就者多。
清道光六年 丙戌(1826) 五十七歲
《國朝古文匯鈔》初成稿。
清道光七年 丁亥(1827) 五十九歲
春,到正誼書院主講。撰《可園記》。
余于丁亥春,主吳正誼書院講席。
作《吳郡文編》序。
清道光八年 戊子(1828) 六十歲
正月,為《韋齋公集錄曾祖父作詩》作書后。
清道光九年 乙丑(1829) 六十一歲
九月,《小萬卷齋詩稿》完稿。
《小萬卷齋詩稿》自序。……,道光九年乙丑秋九月,涇蘭坡朱珔自識于吳門正誼書院之可園。
為《吳中唱和集》八卷作序。
與人作《小滄浪七友畫卷》,刻石滄浪亭壁,并為之記。
清道光十二年 壬辰(1832) 六十四歲
十月,《紫陽家塾詩鈔》二十四卷完稿,為之作序。
清道光十三年 癸巳(1833) 六十五歲
三月,《毛詩用韻脂微有通真文解》完稿。
清道光十六年 丙申(1836) 六十八歲
四月三日,林則徐為吳云九十歲壽辰,與石韞玉等被招在撫署后樂亭觀芍藥賦詩。
七月,《文選集釋》完稿,其子葆元在其卒后二十五年(同治十二年,1873)才付之刊行。
在京,與梅曾亮、陶薌泉、賀耦、鄒松友等論詩談文,甚得其樂。
清道光十七年 丁酉(1837) 六十九歲
夏,主講紫陽書院。
為涇縣胡承珙撰《求是堂文集》六卷編次。
清道光十八年 戊戌(1838) 七十歲
元月,作《小爾雅義證序》。
十月,《小萬卷齋文稿》完稿。
為(清)梁章巨撰《文選旁證》作序。
清道光十九年 乙亥(1839) 七十一歲
為(清)梁章巨輯《制藝叢話》作序。
清道光二十年 庚子(1840) 七十二歲
書《溪頭都龍?zhí)购洗笞陟簟菲涠?/p>
清道光二十一年 辛丑(1841) 七十三歲
與蔣光煦見于金閶寓館,詢及海鹽彭孝介先生著述,欲選《國朝古文》。
在上海會好友梁章巨。
清道光二十二年 壬寅(1842) 七十四歲
在邗江會好友梁章巨。
清道光二十三年 癸巳(1843) 七十五歲
在揚州與梁章巨會于梁章鉅所居寓園。
清道光二十六年 丙午(1846) 七十八歲
同年好友梁章巨撰《朱珔》,收于《師友集》
所編《國朝古文匯鈔》,由吳江沈氏世美堂刊成出版。
清道光二十七年 丁未(1847) 七十九歲
十月,作《元和唯亭志序》。
重游泮水。
清道光二十九年 己酉(1849) 八十一歲
《說文假借義證》書成。因故,光緒十九年(1893),由其孫摘取《經(jīng)文廣異》及他說補其缺佚,付族曾孫朱麟成授梓刊出。
清道光三十年 庚戌(1850) 八十二歲
四月十三日申時卒。
咸豐元年(1851),朱珔入祀蘇州五百名賢祠。
參考文獻:
[1](清)朱彝.涇川張香都朱氏續(xù)修支譜·卷二十六[M].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刻本.
[2](清)朱珔.小萬卷齋文稿[M].清光緒十一年(1885)重刻本.
[3]郁重今.歷代印譜序跋匯編[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
[4](清)沈藻采.元和唯亭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
[5](清)朱珔.文選集釋[M].清光緒元年(1875)涇川朱氏梅村家塾刻本.
[6]楊鏡如.紫陽書院志·金天翮.朱珔傳[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6.
[7](清)梅曾亮.柏枧山房文集[M].清咸豐六年刻本.
[8](清)李元度.右春坊右贊善前翰林院侍講朱蘭坡先生傳[M].天岳山館文鈔.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54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清)趙爾巽.清史稿·卷四八二[M].北京:中華書局,1976.
[10](清)梁章巨.師友集·卷四朱珔[M].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東北園刊本.
責任編輯: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