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烈鵬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中學,四川成都 610041)
陸羽 (733—804)生于盛唐時期,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 (今湖北天門)人。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茶經》而聞名于世,其三卷十章,共計7 000余字。《茶經》闡述了與茶相關多方面,被后世譽為“茶葉百科全書”。茶葉真實價值是在飲用中來體現(xiàn)的,因此《茶經》中論述的飲茶藝術十分重要。從茶葉品質形成的先天環(huán)節(jié),到制茶的關鍵技術,再到飲茶專業(yè)器具與水質以及對茶品的鑒賞和品飲。筆者以清晰邏輯思維,將一片茶葉的價值呈現(xiàn)在大眾面前,讓大眾知道享用一杯好茶的“秘密”。今天我們將借助《茶經》把這樣的“秘密”層層揭開,呈現(xiàn)一個唐代飲茶藝術的基本面貌,也希望能夠提煉出對現(xiàn)世的意義。
擇茶,即選擇具有欣賞價值的茶葉,我們稱之為“好茶”。陸羽在《一之源》中即指出了茶樹生長環(huán)境對其品質的影響,“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边@樣的劃分成了擇茶的重要依據?!抖摺放c《三之造》闡述了茶品與氣候、采茶與制作工藝?!度臁分羞€展示了八個等級的茶葉外形與色澤,猶如展現(xiàn)了一個大千世界的面貌,這是 “賞”,不是簡單的“評”。通過茶的外形和色澤,便可知道其內質及成因,從而確定茶湯的品質。
擇器,即選擇適宜飲茶的專門器具。飲茶屬于生活常態(tài)內容,為了從日常生活中獨立出來,設置了專門器具,使之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根據煮茶技藝的需求,在《四之器》中列了一份詳盡的“茶器”清單?!捌鳌蹦耸恰爸亍保瑹o論巨細,都是茶藝活動的重要部分,茶器兼顧了宜、益等功能性,將飲茶藝術導向大眾化,重視了飲茶活動的普及性,而非束之高閣。
擇水。茶遇水則詮釋其價值,水姿態(tài)萬千,品質也不同。陸羽根據實地考察、品水論水的經歷,得出飲茶用水的選擇標準:“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加以限定條件,讓清、甘、活等優(yōu)水質,走進品茶人的生活中,從此把尋水也作為飲茶的樂趣。
備茶,在原有煮茶的習俗里欲升華出煮茶的藝術,須讓茶自身的藝術性凸顯。陸羽的備茶,在把餅狀茶變成末狀茶,包括了炙茶、碾茶、羅茶的基本過程,這些細致的環(huán)節(jié),陸羽提出“恰到好處”的原則,盡可能保持甚至提升茶的香氣、色澤,并使之可以細碎得當。茶要在水中溶解,并要有合適的口感,以“淳”為原則,所以備茶是很講究的,“碧粉縹塵,非末也”,太過細碎的茶,也是不能煮出好茶湯的。
候湯,從燃料開始,陸羽指出了燃料對水的影響,其實是煙霧與雜味的干擾,所以要選擇好炭與好薪,否則有“勞薪之味”。水溫的進程,成為煮茶的“密碼”之一,陸羽提出了水溫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命之為初沸、二沸、三沸,依據是水泡與聲響,“初沸,如魚目,微有聲;二沸,緣邊如涌泉連珠;三沸,為騰波鼓浪。以上水老,不可食也。”在每一個階段要精準地做相關的事,最終成就茶湯。
置茶,在《茶經》中,非常難能可貴的是陸羽提出了茶水比例的觀念,他設計了一個量茶器——則?!皠t者,量也,準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減之,嗜濃者增之,故云則也?!保ā端闹鳌罚﹦t,就是標準,對多數(shù)人適用,具體的比例是一升水放入一竹匕的茶末,某些特殊場合,濃淡酌情調整。這樣使得煮茶的方法明朗化,有基本的依據,茶湯并非隨意可以將就,它有標準濃度。而置茶的方法也很講究,為了讓茶末均勻溶解于水中,在二沸時,用竹筴——特制的專用筷子環(huán)擊湯心,則量末當中心而下,在環(huán)激產生的漩渦中間置入茶末,然后隨著水的轉動便均勻到整只茶鍑之中,實現(xiàn)“末易揚,其味淳也”的目的。
品茶。一碗美好的茶湯,香氣美到了極致,是茶天然的氣息,讓人印象深刻,所以,陸羽也確定了茶香作為欣賞點。入口的滋味,“啜苦咽甘,茶也”,真正的好茶,絕非一味地甘甜或苦澀,而是帶著苦味入口,然后轉化為甘甜,立體感十足,也正是回味無窮之意。陸羽所追求的純一美好的茶湯,是濃淡適中,令人回味的。
《茶經·一之源》開篇論述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賦予了茶葉儉樸、清淡、謙和及寧靜的秉性,提出“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而“精”和“儉”正是茶的精神,陸羽將茶的品質和人的心靈境界融合,要求飲茶之人具有高尚美好的品質,賦予了茶以精神和文化意蘊,其意義是深遠的?!恫杞洝に闹鳌分械摹傲钫?、務遠、守中”和“蕩昏寐,飲之以茶”都是與儒家推崇的中庸之道不謀而合。講求“喜怒哀樂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節(jié)中節(jié)謂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蓖ㄟ^飲茶、品茶、敬茶,形成茶禮、茶藝、茶俗及茶文化等形式,則實質內容是以茶示禮、以茶傳情,從而達到以茶健身、養(yǎng)性及表德。也隱含著“人法道,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追求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從陸羽對采茶時間、煮茶火候、水質優(yōu)劣、品茶環(huán)境等論述,都體現(xiàn)對自然法則的追崇。
從陸羽的時代以后,飲茶藝術便是茶文化領域中的成熟模式,每一個時代都變革著茶的形態(tài)、風格、類別,但卻始終遵循著陸羽創(chuàng)立的“純茶”原則,始終重視茶葉品質、茶器對茶湯的提升、飲茶用水的品質與來源、泡茶手法與操作技巧,并把茶的色、香、味的欣賞世代相傳,尊重茶、珍視茶,在有限的飲茶時空中,體驗無窮的飲茶樂趣,在簡約的飲茶內容中,創(chuàng)造豐富的飲茶藝術?!恫杞洝返乃枷雰群秦S富多彩,更是構建當代和諧社會應該借鑒的。我們要圍繞“茶文化”的內涵,大力弘揚和創(chuàng)造茶文化,傳承和體驗傳承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