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映勤
有些魯迅的傳記及研究文章,在提到他的感情經歷時都說他的初戀對象是他的表妹琴姑——他小舅舅魯寄湘的大女兒。
這些傳記及文章的基本內容如下:琴姑比魯迅小兩歲,知書達理、溫婉漂亮,不僅放了足,還讀了書,能看一些比較深奧的醫(yī)書,因為她的父親中秀才后屢試不第,做了郎中,對醫(yī)道頗有研究。魯迅的母親對這位內侄女非常喜歡,有意娶琴姑為媳。父女二人知道這個消息都很高興。周樹人(魯迅)是紹興名門之后,周家的長子長孫,聰明上進,志向宏大,家境雖因祖父科場舞弊一案開始敗落,但家底厚實,生活不成問題。魯迅的母親魯瑞每年都要帶孩子回鄉(xiāng)下娘家省親,祖父犯案后,十二三歲的樹人與二弟作人還在兩個舅舅家住過半年以上時間。魯迅和琴姑都喜歡讀書,常在一塊玩,感情很好,可謂兩小無猜,情投意合。據(jù)說,魯迅的保姆長媽媽聽了這個消息,對魯瑞說了一段話:琴姑屬羊,魯迅屬蛇,兩人命相犯沖,不宜婚配。魯瑞自然是最疼愛兒子的,婚事從此不了了之。
據(jù)說,魯迅的小舅舅對這種結果,非常不滿意。琴姑更是傷心欲絕,后來她嫁了人,心情抑郁,得了重病,臨終前心有不甘地對服侍她的貼心媽媽說:“‘我有一樁心事,在我死前非說出來不可,就是以前周家來提過親,后來忽然不提了,這一件事,是我的終身恨事,到死都忘不了?!髞磉@位媽媽把琴表姊臨終的話講給我母親聽,我母親聽了,低下頭,半天沒有作聲?!保ㄖ芙ㄈ耍骸遏斞腹始业臄÷洹犯=ń逃霭嫔绲?19頁)
這些文章都說,魯迅與小表妹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把她當作自己的初戀。可惜造化弄人,兩人不僅勞燕紛飛,而且琴姑為情所傷,婚后不久丟了性命。這就是所謂魯迅初戀的大致情況。
魯迅與琴姑的初戀故事流傳甚廣,此說最初的版本出于何處,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周建人在1984年口述出版《魯迅故家的敗落》之前,有關魯迅的傳記及親朋好友的回憶文章均未提到這一情節(jié)。最有可能的知情者——魯迅自己、母親魯瑞、二弟周作人、愛人許廣平及兒子周海嬰等人,從沒有提及過魯迅初戀這件事;魯迅同時代的朋友許壽裳、郁達夫、錢玄同、林語堂等等也未證實魯迅有什么初戀的對象。周建人口述的這一細節(jié)只能是孤證,其真實性值得懷疑。琴姑在魯迅的生活中確有其人,但和魯迅的初戀故事卻完全可能是杜撰的,不值得相信的。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如果琴姑是魯迅的初戀,他生前卻對這段感情只字未提。不僅未留下任何文字,對親人、知近朋友也從未說起過。
初戀總是讓人難忘的,不論這個男人是叱咤風云的豪杰,是多情多藝的風流才子,還是懵懂無知的一介草民,對于第一個深愛的女人,總會把她藏在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難以忘懷。以魯迅的性情,如果心里真有琴姑這樣一個人存在,不可能沒有一絲流露。他有兩個舅舅,大舅魯怡堂家有一個表姐,小舅魯寄湘家有四個表妹,琴姑是小舅家的大女兒,與魯迅年紀相近,只小兩三歲,在幾個表姐妹中關系應該是最近的,愛好相近,志趣相投,能說到一塊,玩到一塊,接觸最多的時期是祖父出事后寄居在大舅家那半年多的時間。十二三歲的魯迅對表妹有可能產生好感,但產生戀情的可能性不大。其后,魯迅回家讀書,醫(yī)治父病,經歷家庭敗落的過程,十八歲離開家鄉(xiāng)到南京求學,與琴姑幾乎沒有聯(lián)系。即使母親魯瑞有過讓他娶表妹的念頭,魯迅也是毫不知情的。周建人說,母親為他向小舅父提親一事,魯迅生前是不知道的。就算這件事有可能真實存在,也是魯母的意思,琴姑的意愿,既然魯迅根本就不知道,何來初戀之談?
魯迅的母親魯瑞是一個性格堅韌剛強,思想開明、富有主見的老太太,她雖然沒讀過多少書,通過自學,卻能讀書看報,接受新事物較同齡人更快,甚至不怕人們議論,放了腳。這樣的女性,認準的事輕易不會改變主意。她要為兒子找媳婦,喜歡上自己的侄女琴姑,兩家意欲訂婚,這樣的大事,豈是一個女傭長媽媽幾句話就能否定的。那時候兒女的婚姻都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人們重信守諾甚于今天,魯瑞出爾反爾,對娘家人怎樣交待?其后侄女因此病故,她豈不是要背上一輩子的心理負擔?女傭長媽媽無疑是疼愛魯迅的,如果她真是出于迷信破壞了這段讓魯迅難忘的初戀,他應該心存抱怨才對,但魯迅不僅不反感,而且在《朝花夕拾》中滿懷深情地寫下《阿長與山海經》一文,對這位保姆寄托了真誠的懷念之情。
再說周作人。周氏三兄弟,魯迅和小他四歲的二弟早年關系最好,兩人無話不說,性格愛好更為接近。周作人步大哥后塵相繼在三味書屋、南京學堂、日本東京求學,后來又一度同在北京工作生活。大哥的情感經歷,周作人比三弟周建人更為清楚。他在1957年出版的《魯迅的故家》一書中,記錄了魯迅青少年時期經歷的人和事,在關于魯家的一節(jié)中,只寫道:“(魯)寄湘生有四女一子,長女嫁在誰家未詳……”長女就是魯琴姑,周作人對這位略大自己一兩歲的親舅舅家的大表姐幾乎沒什么印象,嫁給誰家不知道,是否病逝也沒有提及,如果她是大哥魯迅的初戀對象,周作人難道會一筆帶過,遺漏這么重要的人物?他在記述長媽媽的兩節(jié)中提到了母親為魯迅議婚朱安的細節(jié),但也沒有琴姑的出現(xiàn),更不要說長媽媽反對的細節(jié)了。這說明,魯迅的初戀情事,在周作人眼里根本就沒有存在過。
最后再說周建人。他是魯迅的三弟,比大哥小八歲,魯迅青少年時期與二弟周作人交往更多,周建人對大哥早年的生活情況不是太清楚,至少不像二哥那樣清楚。1927年,魯迅攜許廣平定居上海,兩家才走動頻繁,交往密切。魯迅是否和他談過自己的初戀,外人不得而知。他寫過許多回憶大哥的文章,有一些為配合形勢的應景之作,其中不乏個別的虛構之作。在出版《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之前,琴姑從未出現(xiàn)在回憶魯迅、研究魯迅的文章中,到了晚年他突然涉及到這個話題,對它的真實性我表示懷疑。此書最初于1984年7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月29日,周建人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據(jù)魯迅專家陳漱渝介紹:周建人長女“周曄整理這部書稿時,建老已屆93歲高齡,不僅視力衰退,而且聽力也衰退,給整理工作增添了難度。周曄為了喚起建老的記憶,提供了周作人的日記和回憶資料……”正是在這本書中,周建人記錄了周家與琴姑議婚的問題,這成為之后許多書寫魯迅所謂初戀文章的依據(jù)來源。
按時間推算,即使魯瑞真有和哥哥商議讓兒子娶侄女的想法,也是在朱安之前,也就是魯迅十八歲之前。那時候的周建人不到十歲,為大哥議婚,根本不可能告訴他,而琴姑據(jù)說出嫁不久就病死了,周建人也應該不過十幾歲,有關琴姑的婚事即使不是編造虛構的,也是他聽說的。我不想說當年93歲的周建人有失憶的地方,就算有母親為魯迅議婚琴姑這件事,但魯迅卻不知情,也就談不上什么“子虛烏有”的初戀。至于有些后來者的記述都是在周建人的基礎上大肆夸張、無限虛構,以此來吸引讀者的眼球。因為,魯迅和表妹琴姑的初戀故事很可能完全是杜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