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謙
專欄寫了快兩年,寫的都是朋友,且大都是因?yàn)楣ぷ鞫Y(jié)識的人,從未寫過家人。我是刻意的。因?yàn)槲译[約感知到,描寫家人的另一個意義,就是揭穿自己,那個好不容易收藏起來的我。但是年已半百的我,是該面向自己了。
我妹妹,一個除了母親以外,我認(rèn)識最久的女人。她小我三歲,沒有什么不能跟她說,童年家中管教甚嚴(yán),很少有在外交友結(jié)伴的機(jī)會,除了上課以外的時間,她是我唯一的同伴。但跟她說了我也有些擔(dān)心,因?yàn)橹灰撬桓吲d,所有秘密必然成了她告狀的材料。然而童年的我仍然不知悔改,還是把她當(dāng)作傾訴對象。青春期使我變成一個較孤僻的人,兩人交流也漸漸少了,那時候的她,轉(zhuǎn)變得比小時候外向開朗,總是忙碌著與各方好友們來往活動,我則躲在自己的書本與音樂里,房門總是掩上。
后來我出外讀書、到臺北工作,倏忽十年就過去了,我們各自在自己的青春里,交集更是少了。她在老家是一位頗受歡迎的鋼琴老師,偶爾回南部老家,我們都像許久未見的朋友般聊個不停。唯一不會多說的就是愛情進(jìn)展,也許是性別差異,也許是我們在意識到愛情時,已經(jīng)習(xí)慣分開各自面對,那是我們?nèi)松镂ㄒ粵]有交集的部分。
直到一日家庭聚餐,父親震怒地訓(xùn)斥她:“你不知道世界上,寡婦最大的制造者是警察嗎?”我才知道那位多年前開始,常站在巷口轉(zhuǎn)角處與妹妹見面的高瘦男子是做警察的,搞不清楚狀況的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幫她,只見她默默流淚不止地吃完那一餐。后來不知是什么原因,父親接受了這婚事?;槎Y前妹妹出門拜別時,我淚流滿面,直到在教堂舉行婚禮時我還抽泣不斷,妹妹倒笑容如花。
婚后妹妹一直住在娘家隔壁,妹婿對爸媽殷勤孝順。妹妹生第一胎女兒時十分辛苦,我十分擔(dān)心。她生產(chǎn)后,我急忙南下探望,看著新到來的生命,既喜悅又迷惘。后來才知道,從未為人父母的我,到了三十多歲,因?yàn)槊妹玫纳a(chǎn),才意識到青春早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
隨后的二十年,我們?nèi)匀桓髯栽谧约旱氖澜缋锷?、忙碌、憂愁或歡喜,逢年過節(jié)的相聚,也都在長輩孩子為先的考慮下,匆匆度過。雖然交談的機(jī)會依然不多,聊的話題也從日?,嵤拢D(zhuǎn)移到晚年生活的計劃,偶爾妹妹會說些還未與她先生討論的心事,我也變成了一個嚴(yán)肅的守密者,只聆聽不多論,當(dāng)個支持者。這讓我有種恍如隔世的熟悉,童年時,那沒有選擇、自然成形的相守之情。
對照起此刻的爸媽,老年后他們有許多的慰藉,是來自同時年老的手足。我忽然深刻地明白,所謂老來伴,從傳統(tǒng)的定義上是相守一生的配偶,但是在心靈之上,手足之情卻是悠長生命的起初,然后越過大半生的青春與中年,又在最后互相支持的陪伴者——
我妹妹。
(潘光賢摘自《相遇而已:我要的是那一瞬間,而不是永恒》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素材運(yùn)用】“我”和妹妹間的手足之情既是幼年時的陪伴,又是年老時的慰藉。著名作家蕭伯納曾說:“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diǎn)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隱藏著甜蜜的愛。”這種愛是流淌在彼此血液里的一種無聲語言,即使聚少離多,它也長久地存在著。
【適用話題】陪伴;親情;避風(fēng)港?
(特約教師 劉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