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自然界的香味叫人開脾健胃,惡臭味則令人掩鼻。為什么要“掩鼻”呢?因為鼻子是“聞”氣味的惟一器官,掩住了鼻子,就等于關閉了嗅覺器官。
“五官”之一的鼻子,具有獨特的功能。人類不但利用它識別氣味,還利用它呼吸,保障進入肺部空氣的質(zhì)量。而動物的鼻子也跟人類的鼻子一樣,有聞味、呼吸、發(fā)聲共鳴的功能。更為有趣的是,不同動物的鼻子還附加了各自不同的功能:大象、馬來貘等動物常利用鼻子來自衛(wèi)、進食和飲水;海豹的鼻孔可自由關閉,以避免潛水時嗆水;水禽的外鼻孔雖然不能閉合,但在入水后,鼻黏膜也能將外鼻孔堵住,使水無法進入鼻腔內(nèi);豬的吻鼻常用來拱土覓食。在南太平洋哈伊艾伊群島上,還生活著一種“鼻行類動物”,它們的鼻子有的像柱子,有的像喇叭,有的像蝸牛,全部當作腳使用,走路時腦袋朝下、尾巴朝上,倒著走路……
植物的“鼻子”本領大
人與動物的鼻子五花八門,功能巨大。那么植物呢?植物也有鼻子嗎?答案是有。植物不但有鼻子,而且不止一個,它們會呼吸,也會“聞”氣味。
2006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生物學教授瓊·梅德福帶領她的研究小組與防御專家一道,“研制”出一種能夠保護人類生命的“反恐植物”,這種具備“反恐”能力的植物其實都是天然植物。當環(huán)境中有危險物存在時,“反恐植物”的鼻子——DNA中的受體蛋白質(zhì)就會“聞”到威脅物的刺激,并及時釋放出一種名為萜烯類化合物的特殊物質(zhì)以“自衛(wèi)”。這樣,當“反恐植物”“聞”到污染物或爆炸物等化學物質(zhì)時,不管“威脅物質(zhì)”是隱藏在水中還是大氣中,它們都能夠以相同的方式對外發(fā)出警報信號。安全部門收到“警報”后,自然就能采取相應的措施。據(jù)梅德福介紹,只要研究人員“教給”植物偵查爆炸物和污染物的本領,大自然中的任何植物都可以成為“反恐植物”。
科學家發(fā)現(xiàn),植物“鼻子”聞氣味的本領甚至超過人和狗。有人做過測驗,當空氣中氟的濃度在億萬分之四十時,人類必須使用精密儀器才能測出來,鼻子再靈也聞不到,但劍蘭的葉片卻可以“聞”到,并且聞到這種氣味之后3小時內(nèi),它就會在葉片上用傷斑告訴你:空氣中有氟。其他植物如番茄、棉花、桃、梅等也對氟很敏感。
能“聞”出二氧化硫的植物有蘋果樹、紫茉莉、棉花、女貞、水杉、瑩草等,而苔蘚、地衣一聞到二氧化硫,很快就會枯死。會“聞”氯氣的植物有木棉、大紅花、水石榕、假連翹等。
有些植物在“聞”到不同的有害氣味時,還會用不同的受害癥狀表現(xiàn)出來。例如受到二氧化硫氣體危害時,多數(shù)植物在側脈間的葉面上會出現(xiàn)土黃色或暗褐色的傷斑;受氟化氫危害的葉片則是葉尖或葉緣出現(xiàn)淺褐色或紅色的壞死斑或條斑。
如何“聞”出有毒氣體
植物是怎樣“聞”出空氣中的有毒氣體的呢?這與葉片的結構有密切關系。以二氧化硫為例,空氣中的二氧化硫通過植物葉片的氣孔進入,很快擴散到葉肉組織,它能破壞細胞的葉綠體并使組織脫水、枯死。其毒害機理是因為二氧化硫進入細胞后與水反應,形成亞硫酸和亞硫酸離子,而后植物又慢慢將其氧化為硫酸離子自行解毒。如果亞硫酸離子不斷增加,其含量超過植物的解毒能力時,就會破壞葉肉組織,使葉片水分減少,葉綠素A與葉綠素B的比值變小,糖類和氨基酸減少,葉片失去綠色,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嚴重時還會使細胞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葉片逐漸枯焦,慢慢死亡。
植物的“鼻子”不止一個
植物的“鼻子”遍布全身,只要有“氣孔”的地方,就有它們的“鼻子”。先說說植物在地上部分的葉、嫩莖、果實、種子和花朵,它們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鼻子”,其中以葉表皮上的“鼻子”最多。一般情況下,它們只起到“呼吸”的作用。氣孔若被堵塞,“呼吸”不暢,植物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所以花卉師傅常告訴我們,要及時沖洗盆花葉面上的積灰。
令人驚訝的是,植物的地下部分也長有“鼻子”,并且非常獨特。植物的“地下鼻”憑借“聞”,就能讓植物的根須在泥土中自行穿越。比如豆類植物能憑借“鼻子”的“聞”,想方設法找到根瘤菌?!暗叵卤恰眰冞€能分辨出哪些根須是自家兄弟,哪些是競爭者,哪些是敵人。當植物發(fā)現(xiàn)周圍的“鄰居”不是同宗兄弟時,便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快根部生長,與競爭者爭奪地盤。倘若遇到了“敵人”,植物則會一邊壯大自己,一邊“審時度勢”,如果實在敵不過,就進行彎曲生長。至于植物的“地下鼻”長在什么地方,原理是什么,還有待進一步探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