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東街幼兒園 劉海燕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是幼兒生活和成長的搖籃。教師與家長應建立起友好的合作關系,共同探討幼兒的教育方式并且使家長參與幼兒的活動這樣能大大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能夠改善幼兒在家中的行為,從而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是教師最好的合作伙伴,老師通過家長可以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家長與老師配合使教育計劃的可行性,教育的連續(xù)性等更好的得到保證。
大部分家長對幼兒的評價高于幼兒教師對幼兒的評價。這里不排除幼兒教師對幼兒某些優(yōu)點的忽視,但家長對孩子的評價過高,卻是教師反映孩子在幼兒園表現(xiàn)還可以,但是父母卻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整天批評訓斥孩子。
教師對幼兒的期望一般比較籠統(tǒng)而客觀,他們期望每個幼兒都能有所進步,身心得以健康成長。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往往是具體的、帶有明顯的定向性質,有時難免有主觀臆想的成分。幼兒教師與家長對幼兒期望值的分歧,會造成培養(yǎng)目標、教育實施上的不同。
家長對幼兒的關懷照顧帶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個體指向性,二是細致入微。家長對幼兒的照顧指向自己的孩子,這種關懷照顧是非常細致的。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全班數(shù)十名幼兒,他們要關心照顧幾十個孩子,就難免顧此失彼。
這種分歧大量存在于日常教育工作中。一方對孩子管理嚴格,嚴中有愛,另一方則放縱、溺愛;一方側重能力發(fā)展、智力開發(fā),另一方則要求識字寫字、多長知識;一方注重獨立性、勞動觀念和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則害怕孩子累著、碰著,單純而過分地對孩子進行保護;一方注重孩子的游戲,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另一方則強行對幼兒進行正規(guī)的學習訓練。
第一,對于由祖輩接送的幼兒,便條是一種有效的交流手段。它的內容自然真誠而有意義,雖然,只有教師的寥寥數(shù)語卻可以把孩子的情況傳達給家長,可以避免交流內容的不確定性,和錯誤的轉達。
第二,組織家長開放活動,如運動會,親子游戲,生日會等。在活動中一方面讓家長通過參加活動,全面地了解幼兒園教育親眼目睹孩子在集體中的各種行為表現(xiàn),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長。另一面也促進家園之家的配合,協(xié)作,彼此學習到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第三,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對于與家長溝通我們還可以通過信箱、班級QQ群、微信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受時間的約束,可以在休息時間溝通,溝通的時間空間比較大。
要善于聆聽,并積極地給家長反饋
教師在聆聽的過程中,還要及時了解家長的需要,困難,然后有針對性的與家長討論。教師在聆聽家長談話時,還要有策略的向家長描述孩子的行為巧妙地提出意見或建議要克服偏見,防止出現(xiàn)對班級中發(fā)展較好并善于表現(xiàn)的幼兒評價過高,對較內向發(fā)展較為遲緩或不守紀律的幼兒評價過低的傾向。
如教師利用活動時間組織一場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們享受到了難得的親子間的互動,也有了一次家長之間相互溝通經(jīng)驗的好機會。更加的信任了幼兒園以及教師,而且給孩子和家長都留下了難以忘記的美好回憶。
1.一句話溝通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發(fā)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的。但筆者認為,家長不主動找你,并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相反,他們和其他家長一樣,渴望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及各方面發(fā)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時間關系或不愿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壓抑著自己。于是,我們針對這樣的家長采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利用接送環(huán)節(jié)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情況。
2.真情感動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發(fā)展中不存在問題,但家長有許多的不放心。每天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離去。對于這樣的家長我們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動法,即將孩子在各領域發(fā)展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匯報,尤其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觀察,細致指導,耐心細致的向家長反映情況,讓家長感到老師了解孩子,關注孩子。
1.您的孩子最近表現(xiàn)很好,如果在以下幾個方面,改進一下,孩子的進步會更大。
2.您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師做嗎?
3.您有特別需要我們幫助的事情嗎?
4.這孩子太可愛了,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他,繼續(xù)加油。
5.謝謝您的理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6.您的孩子最近經(jīng)常遲到,我擔心他會錯過許多好的活動,我們一起來幫他好嗎?
1.請家長不要著急,孩子偶爾犯錯是難免的,我們一起來慢慢引導他。
2.謝謝您的提醒!我查查看,了解清楚了再給您答復好吧。
3.您有什么想法,我們可以坐下來談談,都是為了孩子好。
4.孩子之間的問題可以讓他們自己來解決,放心吧,他們會成為好朋友的。
5.很抱歉,孩子受傷了,老師也很心疼,以后我會更關注他。
6.我們非常欣賞您這樣直言不諱的家長,您的建議我們會考慮的。
7.您有這樣的心情我很理解,等我們冷靜下來再談好嗎?
1.“不可能,絕不可能有這種事發(fā)生。” 應該說:“我查查看。”
2.“不行!” 應該說:“我能做到的是……”
3.“那不是我的工作?!?應該說:“這件事該由……來幫助你……”
4.“你是對的——這個教師很差勁。” 應該說:“我理解你的苦衷?!?/p>
5.“我絕對沒有說過那種話。” 應該說:“讓我們看看這件事該怎么解決。”
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是一個深奧的問題,更是一門藝術。筆者所了解的只是一些皮毛。但筆者相信,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注意多種溝通方式的互相補充,靈活運用,提高工作成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取得家長的滿意和信任,從而使我們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長的良好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