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60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對照組采用鎖定加壓鋼板(LCP)內固定西醫(yī)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中醫(yī)治療, 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顯效21例、有效7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5例、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73.33%;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3.36±0.62)、(6.12±1.16)、(33.02±4.45)d, 對照組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5.03±0.88)、(10.06±1.72)、(46.08±5.75)d, 觀察組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效果顯著, 患者癥狀得到改善, 康復速度加快, 愈合時間縮短, 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中西醫(yī)結合;橈骨遠端骨折;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71
橈骨遠端骨折為臨床上極為常見的疾病, 也為典型的骨科病癥, 在任何年齡段均可發(fā)病, 多見于老年人群。患病后, 患者癥狀為腕部腫脹, 部肢體功能會受到嚴重負面影響, 應給予關注。臨床上針對該疾病的治療, 常規(guī)西醫(yī)多采用LCP內固定治療, 雖然治療后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恢復情況不甚理想, 針對這一情況, 結合中醫(yī)溫和藥效與西醫(yī)快速生效的特點,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效果非常顯著[1, 2]。本文為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效果, 對比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對照組男20例, 女10例;年齡43~76歲, 平均年齡(55.62±6.79)歲;骨折位置:左側骨折12例、右側骨折18例;依據AO法分型:B1型8例、B2及B3型6例、C1型5例、C2型6例、C3型5例。觀察組男18例, 女12例;年齡44~78歲, 平均年齡(55.72±7.43)歲;骨折位置:左側骨折11例、右側骨折19例;依據AO法分型:B1型9例、B2及B3型5例、C1型6例、C2型5例、C3型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依據CT診斷確診為橈骨遠端骨折患者, 均自愿參與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器官功能不全者;②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LCP內固定西醫(yī)治療。對患者的骨折病情進行確診, 確定骨折的范圍、嚴重程度等, 為患者實施直切口與“L”形切口, 入路完成后, 將旋前肌切開, 充分暴露出患者的骨折部位, 將軟組織清除處理, 復位骨折部位, 讓關節(jié)面保持平整, 恢復患者的掌傾角, 然后使用人工骨實施填充, 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況, 選擇合適長度的LCP鈦板, 對骨折部位實施固定處理, 固定好后, 應用T形板實施塑形處理, 然后再應用復位器實施固定處理, 恢復患者解剖部位, 縫合切口, 術后抗感染處理。
1. 2. 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中醫(yī)治療。西醫(yī)治療方案與對照組一致, 在此基礎上為患者應用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中藥組成為杜仲30 g、淫羊藿30 g、澤蘭15 g、當歸尾15 g、桃仁9 g、紅花9 g、赤芍9 g、桂枝9 g、川續(xù)斷9 g、姜黃6 g, 清水煎煮, 取藥劑300 ml, 1劑/d, 2次/d, 早晚各1次, 連續(xù)治療3個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治療效果判定標準:①顯效:骨痂形成, 恢復良好;②有效:骨痂部分形成, 恢復狀況一般;③無效:未形成骨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顯效21例、有效7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5例、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73.33%;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觀察組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3.36±0.62)、(6.12±1.16)、(33.02±4.45)d, 對照組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5.03±0.88)、(10.06±1.72)、(46.08±5.75)d, 觀察組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橈骨遠端骨折作為臨床上典型的骨科病癥, 該疾病的產生多為受到外界重力撞擊所致, 外界力量的作用下, 使得舟月骨和橈骨關節(jié)產生撞擊, 橈骨關節(jié)面產生背側和掌側的骨折塊, 關節(jié)面產生移位或脫位, 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 甚至產生粉碎性骨折, 患病后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 生活質量明顯降低[3-6]。
通過對橈骨遠端結構進行分析, 該部位的主要組成為皮質骨和松質骨, 這兩種骨的生理結構非常的薄弱, 臨床上針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治療主要為手術治療, 將病灶部位切口, 然后復位, 內固定處理, 縫合切口, 手術治療的穩(wěn)定性好, 創(chuàng)傷較少, 能夠很好的完成復位。但治療后的骨折愈合成為整體治療的關鍵所在, 單純的手術治療雖然能很好的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固定, 但切口易產生感染, 血管和神經易受到損傷, 術后并發(fā)癥較多, 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 因此, 單純的西醫(yī)手術治療療效不甚理想[7]。endprint
隨著我國中醫(yī)學的普及, 中醫(yī)中藥藥性溫和, 用于患者術后的恢復效果非常顯著。本文中所選用的中藥藥物組成為杜仲、淫羊藿、澤蘭、當歸尾、桃仁、紅花、赤芍、桂枝、川續(xù)斷、姜黃, 其中, 杜仲具有滋補肝腎的功效;淫羊藿具有益精血、補腎陽、強筋骨的功效;澤蘭驅風鎮(zhèn)痛的功效;當歸尾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桃仁、紅花、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桂枝具有溫經通脈、散寒止痛的功效;川續(xù)斷具有強筋骨、補肝腎、調血脈的功效;姜黃具有通經止痛、行氣破瘀的功效, 這些藥物聯合應用, 效果顯著[8-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顯效21例、有效7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5例、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73.33%;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3.36±0.62)、(6.12±1.16)、(33.02±
4.45)d, 對照組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5.03±0.88)、(10.06±1.72)、(46.08±5.75)d, 觀察組疼痛緩解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效果顯著, 患者癥狀得到改善, 康復速度加快, 愈合時間縮短,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鴻程, 查慶林, 孫洪波. 中西醫(yī)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體會.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6, 8(10):117-119.
[2] 張允燁.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研究.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6, 10(5):34-38.
[3] 尹政. 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和外支架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比照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14(26):129-130.
[4] 張峰, 牒軍, 曹斌, 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分析. 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5, 15(17):3294-3296.
[5] 馬俊才. 手法復位聯合外固定支架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患者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1):133-134.
[6] 崔巍, 簡爭光, 唐天駟.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觀察.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6, 29(22):3085-3087.
[7] 苗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觀察. 四川中醫(yī), 2015(11):157-159.
[8] 何豐良.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173例觀察. 中國骨傷, 1989, 2(3):31-33.
[9] 周鴻志.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臨床效果觀察.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4):777-779.
[10] 傅東明, 周長明, 高洋.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觀察. 中外醫(yī)療, 2012, 31(27):60-61.
[收稿日期:2017-1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