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良云
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科。繁重的學習負擔和升學帶來的壓力讓大多數(shù)學生無法真正體驗生活,這就導致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習內容的乏味性,學習目標的空洞性。談談初中思想品德實戰(zhàn)答題技巧,給那些學習刻苦但考試總突破不了高分瓶頸的考生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策略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記》中有這樣一句名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意思是說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相互交流,就必然導致知識的狹隘,見識的短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團隊意識。例如,在教學《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時,可以先組織學生搜集我國水資源分布的特點及受污染狀況。然后將學生分為4組,引導學生調查本地的水資源情況,并完成調查報告。教師要從旁協(xié)助,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
二、走出課堂,讓知識與生活相互佐證
在學習“環(huán)境狀況”這一主題時,我們讓學生認識到,教室是狹窄的,教室外的天地廣闊無邊,教室外的空氣新鮮純凈,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的研究人文,不斷地擴展我們的視野。首先我們要看看自己居住的生活社區(qū),發(fā)現(xiàn)身邊有沒有環(huán)境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里,這些問題的產(chǎn)生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侵害,在解決方面有什么困難,長時間沒有解決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缺少關注?如果讓我們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如何著手處理?讓學生設計一個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公益廣告,并且寫筆記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是一個參與的過程,有著切身的體驗,這種走出課堂,學有所用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價值,讓他們產(chǎn)生對知識的學習熱情,不僅僅激發(fā)出他們的興趣,也增強了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了他們的思維,達到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的統(tǒng)一。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美國哈佛大學的辦學宗旨為:“讓所有的金子在這里都發(fā)光”,即讓所有學生的潛力、能力、信心得到加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采用了教師提前布置討論題,有賴于學生參與的教學模式,討論不注重是否有正確答案,而重視結論的思考過程。哈佛的做法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和借鑒。如,講“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一課,教師可預先設計這樣的問題情境:青年李某,有一次乘公共汽車不買票,售票員驗票時要他補票,他不但不交錢補票,還振振有詞地說:“國家還缺我這幾塊錢呀?不買票又能怎么樣?!”李某的言行當即遭到了其他乘客的指責。討論題:1.李某的上述行為為什么會遭到其他乘客的指責?2.日常生活中類似“乘車不買票”的現(xiàn)象還有哪些?3.作為中學生,我們應如何處理好公民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系?然后啟發(fā)、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教育自己。
四、鼓勵學生運用“讀”的學習方法
“讀”在學習方法中是很重要的,在思想品德教學中也是一樣的。思想品德課開卷考試的形式更加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語言的表達能力。在新一輪課改以后,新教材的趣味性更強,教材中蘊含著許多故事、名言、案例等,不再枯燥,可讀性增強。但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節(jié)題、框題、題目之間的聯(lián)系。
1.再現(xiàn)、再認知識點。有許多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會出現(xiàn)遺的現(xiàn)象,可通過閱讀來達到對知識點的再識記。
2.把握知識結構,增強前后聯(lián)系。通過閱讀能夠梳理知識,理清層次,構建知識網(wǎng)絡,明確知識點的位置。
3.幫助查漏補缺。課本中的知識,老師在授課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通過閱讀,可使學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
4.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讀書百遍,其意自現(xiàn)。每讀一遍,學生的感性認識就會更進一步,越能深刻地理解其內在含義。
5.提高思想品德課術語的表達能力。通過閱讀,學生的語感增強,對某問題就能夠用思想品德課術語來解釋。
五、把握學生的心理。和學生成為朋友
初中生已步入青少年期,他們開始產(chǎn)生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往往不愿意聽取父母、教師及其他成年人的意見。若教師以“高高在上”的師長身份向學生灌輸知識,往往會適得其反,很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學生心理,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努力融入學生的世界,使學生將自己當成一個可以傾訴心事、開玩笑的朋友,而不僅僅只是一位授課老師。當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接受了教師后,授課就會變得很輕松。那么,思想品德教師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朋友呢?筆者認為,首先要讓學生覺得教師是一個“不一樣”的成年人。一項網(wǎng)絡調查結果表明,學生認為,成年人很少會向他們吐露心聲,也很少愿意和他們交流想法。所以,在教學中注意抓住機會向學生吐露心聲,與學生交流,把教學內容融入這些“心聲”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
例如,講授“責任與角色同在”的內容時,筆者以輕松幽默的口吻和學生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過的有關“責任與角色同在”的事情,然后用認真的口吻闡述自己對這些事件的想法和態(tài)度,最后把“自己對自己負責”“正確對待承擔責任的回報與代價回報”等知識點融入相關事件中,再次進行強調。鼓勵學生聊聊自己的相關經(jīng)歷,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樣教學,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思想品德課堂“不沉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六、采用多樣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依據(jù)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它既可以幫助老師判定學生在學習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也促使學生不斷提高和進步。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比較單一,即“分數(shù)”。這樣的劣勢在于教師過于重視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只有改變這種狀況,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才會使思想品德教育朝著良性方向發(fā)展,最終使學生會學、愛學、學會學習,最終提高思想品德教學實踐的效果。(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縣坡頭初級中學7318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