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懷波
(灌云縣穆圩中學,江蘇 連云港)
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要從滿足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角度上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教育觀與學生觀,同時還要從提升服務意識上入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清楚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體,通過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基礎上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幫助學生掌握好知識,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發(fā)展上入手,貫徹新課改的要求,實現教育的目標,積極對學生進行關照與關懷,讓學生受到感染。所以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展現出多元化的理念,以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為目標,在尊重學生共性的基礎上認識到學生所存在的特殊性。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能力與優(yōu)勢等方面各不相同,一些學生的言辭能力較強、一些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等。即便是在同一方面能力較強,個人的發(fā)展速度等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清楚認識到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意義所在,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能力為目標,為歷史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歷史是對過去事實的記錄,不論是在教材中還是在輔助材料上,都是后人對其認識的一種體現,所以說初中歷史存在著主體介入的成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學習立場與觀點上入手,引導到學生從不同角度與側面上來理解歷史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個性特點為目標,做好教學研究工作。如學生在學習《戊戌變法》這一知識時,就可以從“譚嗣同能走卻沒有走”的角度上來進行教學,向學生提出問題。當學生表現出對這一知識的興趣后,就可以向學生闡述史實,要求學生帶入思考,從自身角度上來進行學習,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探討。由于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與層面上理解歷史,所以也就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對培養(yǎng)學生個性思維與品格等方面也有著促進的作用[1]。
新課標提出了,要讓歷史知識貼近于生活,所以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師就可以從課堂內外,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拉近了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可以為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提供支持。歷史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是極為密切的,且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并不是要記住過去的東西,而是要從過去的事情中獲取智慧,從而處理今天的問題。通過從社會生活的角度上出發(fā),借助歷史思維來進行有效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所以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入手,關注學生的學習成長。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歷史的過程其實就是認識、體驗生活與認識人生的過程。通過進行有效研究,以此來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挖掘出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基礎上來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滿足學生的自我發(fā)展需求[2]。
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就要先采取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沖破傳統教學方法的限制,以此來營造出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保證教學氛圍的和諧性。通過肯定學生的觀點,以此來將學生帶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教學中一些學生的想法是比較新奇的,所以教師要避免直接打擊學生,而是應在肯定學生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來引導學生辨別自己的想法,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正確地處理學生知識點上存在的不足,以此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幫助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在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多設計教學疑問,思維的發(fā)展離不開問題的探究。通過有效的質疑訓練,能夠在鍛煉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基礎上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從不同角度上出發(f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思維的能力,在激發(fā)出學生求知欲的基礎上來提升教育的效果。
當掌握好學生的個性類型后,要從發(fā)揮出學生個性與才能上入手,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意義所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全體學生的角度上出發(fā),在保證教育公平性的基礎上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以此來向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供支持[3]。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初中歷史教學要從發(fā)展學生個性化的角度上出發(f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在關注學生學習能力與層次的基礎上來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提升教育的效果,實現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