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市荊山小學(221000) 翟 麗
何謂“言語秘妙”?語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認為:“言語秘妙就是語言運用中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地方,作者巧妙地表現出他人難以言喻的特征、思想或趣味?!蹦敲矗谡Z文教學中,教師如何引領學生去發(fā)現文本語言中那個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地方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思維訓練為抓手,引領學生去洞察文本的言語秘妙。
閱讀教學要注重對學生整體把握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離不開學生對文本句段、篇章結構的理解與把握。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站在整體性思維的角度和立場上去剖析文本素材語言在組織上的秘妙,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如蘇教版語文《金蟬脫殼》一課,主要以生動形象的筆觸向讀者介紹了蟬脫殼的具體過程,文章在描寫上層次清楚,語言生動細膩,很是感人。在教學這一課時,為了使學生領會到文本表達的秘妙,我讓他們從整體性思維入手,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樣把各部分內容描寫得具體、形象、生動的。學生們站在整體把握的立場上審視文本內容,明白了作者是以“蟬脫殼前,脫殼時,脫殼后”的順序來描寫和記敘的。此時,我又啟發(fā)學生思考:這三個部分在筆墨的分配上作者是不是平均用力的?哪一部分寫得最感人?這樣描寫的好處是什么?如此教學,站在整體性思維的角度上,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有詳有略這種描寫方法的優(yōu)勢。
該案例中,我引領學生從整體布局上對文本的語言表達進行感知,從而使學生明白了在語言材料的選擇、語言描寫的側重點等方面的策略運用,這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夠感人肺腑,直抵讀者的內心世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與作者的用詞獨到分不開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從細致性思維中抓住那些具有豐富意蘊的詞語去感知、品味,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為學生語言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如蘇教版語文《姥姥的剪紙》一課,主要向讀者介紹了姥姥剪紙技術的高超,說明姥姥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對姥姥的直接描寫是:“你姥姥神了?!币粋€“神”字是對姥姥剪紙技術的最高評價。那么,這種“神”具體表現在什么地方呢?在教學的時候,我鼓勵學生從細致性思維入手,仔細尋找文中表現出姥姥“神”的句子。于是,在這個閱讀目標的驅使下,學生結合文中“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會打鳴”以及“我經常變著花樣刁難姥姥,用手捂著姥姥的眼睛……”這些句子的描寫,真切地感受到了姥姥在剪紙方面真的是太神了。這樣教學,有助于學生真正領會作者在詞語表達上的秘妙,并為自己正確運用詞語奠定堅實的基礎。
該案例中,我引領學生從文中的關鍵詞語“神”字入手進行反復品味,去挖掘隱藏在文本語言背后的深意。這樣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核心詞語意蘊的深刻領會,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從用詞造句中領會作者在表達上的秘妙,為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增強,教材中一些語句之間的關系也較以往復雜了。這些語句有的可能用了一些修辭手法,有些句式結構獨特。作為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在聯系性思維中去發(fā)現語句的秘妙,以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如蘇教版語文《珍珠鳥》一課,第四自然主要講了珍珠鳥是怎樣與“我”親近起來的,這對于揭示課文所要表達的主旨“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教學這段話的時候,為了使學生發(fā)現隱藏在文本間的言語秘妙,我是這樣引領他們展開學習的:請大家仔細閱讀這段話,感受一下這段話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再想想作者是通過哪些詞語把它們聯系起來的?學生通過細讀課文,感受到了文中句子聯系比較緊密的特點。于是,我又趁機提出:這些句子之間的順序能不能打亂、顛倒,為什么?就這樣,學生通過聯系性思維的運用,并結合文中“起先,隨后,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漸進地,先,然后”等詞語,明白了作者這樣描寫的良苦用心,以及作者之所以能夠與珍珠鳥產生深厚感情的緣由,從而促進了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該案例中,我把作者是怎樣表達的以及為什么要這樣表達,作為引領學生思考的重點。如此教學,有助于學生在體悟文本的過程中獲得語言組織能力的再生長。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言語表達的秘妙一般都隱藏在文本內容之間。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就文本中獨特的詞語、句子、篇章等所展現出來的特點進行思考辨析,從而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