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舟
王文韶生于清道光十年卒于光緒三十四年(1830-1908年),出生于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咸豐二年(1852)進士,受到左宗棠、李鴻章薦舉,不數(shù)年間,升湖南布政使,署湖南巡撫。光緒十四年(1888),出任湖南巡撫。王文韶作為湖南的封疆大吏,政務(wù)之余,非常喜愛戲曲,在北京看京劇,在武漢看漢劇,到湖南任職后,則欣賞湘劇。他事母至孝,而其母更是一位“戲迷”。母子倆的共同愛好,凡長沙城內(nèi)演“萬壽戲”“酬神戲”以及節(jié)日、壽誕、交往等各類戲劇演出,幾乎都有王文韶母子的身影。這在新近出版的《王文韶日記》(袁英光 胡逢祥整理,中華書局出版)中,記載了他母子看湘戲的時間、地點、戲班、劇目及觀后感。為了不失原貌,除隨文括注之外,原文照錄,以饗讀者和戲曲研究者。
清·同治八年(1869)
王文韶調(diào)湖南任布政使。(按:布政使俗稱藩臺。長沙現(xiàn)有藩正街、藩后街。一省之布政使,是總督、巡撫屬僚,有如現(xiàn)在的副省長,分管行政、民政、人事)。
二月二十一日(4月2日) 晴。(從漢口乘船南下湖南上任)未刻過赤壁境,極尋常,與蘇子賦(按:指蘇東坡之《赤壁賦》)絕不相副。
二月二十三(4月4日) 陰,夜大雨一陣。岳陽府縣來接,末正抵南門外碼頭泊,順道登岳陽樓謁呂仙像(二層),讀范文正記(一層),第三層供唐丞相張文貞、宋少保岳武穆及滕(子京)、范(仲淹)四神位,憑欄一眺,眼界之闊,范文正記“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注:此二語系杜甫《登岳陽樓》五律中之句,非范仲淹語,王文韶顯系誤記)二語盡之矣。岳郡...古今形勝之地,東南扼要之區(qū)也。
二月二十五日(4月6日) 晴。東北風(fēng)大好,卯正開行,過扁山入湖,乘風(fēng)破浪,一望無際,壯哉此行。
二月二日十七(4月8日) 雨。辰刻至省城西門外碼頭泊船,進城謁韞齋中丞(湖南巡撫,又稱中丞)面呈李爵相咨文(按:清朝廷之任命公文)。
四月二十一日(6月1日) 陰,下午雨。晚試普慶昆班演《游園》《看狀》《剌虎》等劇,沿有可觀,慈顔(他的母親)甚喜。
二十二日(6月2日) 陰。僚屬均預(yù)祝慈壽,概行辭謝,演普慶、五云兩部(“部”即指戲班)為萱闈稱觴上壽,燈彩(按:以紙扎魚、龍等各種形狀的燈彩,內(nèi)燃臘燭,營造熱烈氣氛以吸引觀眾)頗為團簇,眼界一新,老人顧而樂之。
二十三日(6月3日) 陰微雨,晚晴。慈親七旬正壽,府廳以下及紳士稱祝者一概辭謝,惟請中丞及司道同寅三席,竟日盡歡,仍演普慶部。
二十四日(6月4日) 多陣雨。午后請在署幕友親朋及陸氏昆仲共三席,演普慶、五云兩部。
五月十八日(6月27日),午前陰,午后晴。午初接奉李(鴻章)中堂(總督之別稱,時李鴻章為內(nèi)閣首席大臣兼直隸總督)行知:五月初三日內(nèi)閣奉上諭:王文韶著補授湖南布政使,所遺湖北按察使著張建基補授,欽此。恩綸下逮,惶悚實深,即詣?chuàng)嵩悍A知。
十一月二十四日(12月26日) 霽。請假三日,午席請桐侯、秋生,晚請星家、鏡湖(大媒),演仁和部,熱鬧竟日。(按:王文韶娶媳)。
二十五日(12月27日) 霽。辰初發(fā)轎,巳初迎娶回署,巳正成禮,午刻祭祖,未初見禮,未正街坊新人請女客,即遣鏞兒拜門。是日演普慶部,一堂喜慶,慈顏大悅。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
正月十三日(2月12日) 陰。午后出大西門口答客,即赴浙江會館團拜,演普慶、泰益,普慶燈戲不如五云。
十六日(2月15日) 午前陰,午后晴。 雪后天氣甚冷,演普慶班一日,為堂上歡,燈彩亦尙鮮明。
十七日(2月16日) 陰。江蘇(會館)團拜,未刻赴之,與星家聯(lián)座,演普慶、慶和兩部,均有燈戲,亥初回署。
四月二十四日(5月24日) 陰。 王筱飲自鄂到湘,演五云部,慈顏甚悅。
九月十八日(10月12日) 晴。同鄉(xiāng)恭請楊理庵太史,席設(shè)會館,未初赴之,有戲,森兒隨往,戍初回署。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
元月初四日(2月22日) 陰。 下午宴書林師,并酌太倉、嘉定諸君及在署戚友,共三席,演普慶部,同人歡會,頗不寂寞。
初五日(2月23日) 晴。晚間仍聽燈戲,坐及兩時許。 撫院衙參,順道補拜年,仍演普慶部,燈彩尙熱鬧,惟太板滯耳。
初八日(2月26日) 晴。江蘇(會館)團拜,申初前往,共十席,仲山、星農(nóng)、東墅同座,演普慶、玉聯(lián)兩部,玉聯(lián)燈戲最為熱鬧,亥正回署。
初十日(2月28日) 晴。 未正至湘鄉(xiāng)試館,首府縣及各局員公請也,共六席,演普慶、仁和、玉聯(lián)三部,熱鬧殊甚,森兒隨往,回署已子初矣。
十二日(3月2日) 陰。 午前見客,午后恭請中丞、學(xué)使,演普慶、玉聯(lián)兩部,中丞興會甚好,亥正始散。
十七日(3月7日) 陰雨。 浙江(會館)團拜,申刻赴之,森兒隨往,與黃海華、李仲京兩太官同席,共八席,演普慶、泰益兩部,亥正回署.
十九日(3月九日) 陰雨。 午后慈闈請女客,演普慶、五云兩部,老人酬應(yīng)竟日,毫無倦容,至可喜也。
二十日(3月10日) 陰雨。 午后回請首府縣暨后補府共十五人,設(shè)三席,仍演普慶、五云兩部,諸公給賞有差,若輩頗多沾潤,新春酬酢亦僅也。
二月初二日(3月22 ) 陰。 署前演土地戲,星垣各轅二月初都溶于土地戲,相沿如此也。燈后內(nèi)署傳演《三進士》《錯姻緣》等劇,頗有可觀,(是日人和班).萱慈自酉時入座,至子正始散,興致甚好。
初四日(3月24日) 晴。 萱慈前晚聽仁和班甚樂,復(fù)傳演一日。
二十五日(4月14日) 晴。 湘鄉(xiāng)試館昭忠等祠開祭,具柬請客,申刻赴之。中丞亦至,演永和班頗可觀,與王一吾同席,子初回署。endprint
四月二十三日(6月10日) 雨。 萱慈七旬晉二壽辰,本擬演劇稱觴,以益、龍有事,奉慈命停止也。(按:時益陽、安鄉(xiāng)有土匪滋事。龍即龍陽,即今之安鄉(xiāng)縣)。
七月十二日(8月27日) 晴。慈安皇太后萬壽,寅初恭詣萬壽宮,隨同中丞敬謹(jǐn)行禮。演普慶一日,取普天同慶之義,帶小普慶來,如秋千、和番,堆羅漢諸劇亦頗可觀。
十三日(8月28日) 晴。 中元祀先,演人和一日,萱闈竟日危坐看《探母》《審頭》諸劇,極有興會。
十月初六日(11月18日) 晴。李廷章設(shè)菊樽(按:賞菊之會也)見招,赴之,共兩席演大小普慶兩部,有海翁在座,興會頗好,回署已亥正矣。
初九日(11月21日) 晴。 午前見客,慶賀萬壽,演泰益班,慈闈竟日聽?wèi)颍褫^勝往時,竟興甚好。
初十日(11月22日) 晴。 慈禧皇太后萬壽圣節(jié),寅刻恭詣萬壽宮,隨同中丞行慶賀禮。演普慶班。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
正月初九日(2月17日) 晴 。演小普慶燈戲,亦尚可觀。
十二日(2月20日) 陰。演人和班,萱闈竟日聽?wèi)?,甚有興致。
十八日 (2月26日) 晴。浙江會館奉祭,申初恭詣行禮,森兒隨同前往,聽普慶、人和,亥刻回署。
二十二日(3月1日) 雨。開篆后科房例得演戲敬神,晚間上房傳仁和班演數(shù)劇,慈顏甚喜,以風(fēng)雨春寒,二鼓即止。
三月二十二日(4月29日) 陰。恭祝萬壽,上房演人和班一日,頗有精彩,慈顏甚喜,以臣子歡汴之忱,為娛悅高堂之計,亦兩得也。
二十三日(4月30日) 霽。演普慶一日,取普天同慶之意。
二十四日(5月1日) 陰。復(fù)演人和一日。
六月十九日(7月24日) 晴。戍刻接準(zhǔn)吏部咨,開同治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內(nèi)閣奉上諭,湖南巡撫著王文韶補授,欽此。(按:由湖南布政使升為巡撫)。
七月十三日(8月16日) 陰。午刻中元祀先,晚演保和班。
按:王文韶于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奉召入京任軍機大臣。至十四年,再次出任湖南巡撫,次年,擢升云貴總督。以下引錄的是他第二次出任湖南巡撫時的日記,時間雖短,但看戲不少。
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
正月初六日(2月5日) 午前陰,午后霽。赴司道公宴,演人和班,有燈戲,亥正歸。
正月十八日(2月7日) 陰雨。午后酌寅僚二十人,設(shè)四席,演人和、清華兩部,申初入座,子初散席,熱鬧盡歡,頗不覺累。
正月二十日(2月19日) 陰。夜看五云部燈戲。
正月二十七日(2月26日) 陰。是日皇上大婚吉期,演泰益部,普天同慶也。
三月二十七日(4月26日) 晴。晚酌巽卿長媳生辰,孫輩為之致賀,演清華晚臺。
七月初一日(7月28日) 晴。酉刻接到部文,光緒十五年六月初三日內(nèi)閣會上諭,云貴總督著王文韶補授(按:由湖南巡撫升為云貴總督),未到任以前著譚鈞培兼署,欽此。
月初四日(9月28日) 陰。官紳見祝,一概擋駕。酌本署戚友共三席,演泰益部,上房演清華部。未刻赴蘇家巷李質(zhì)堂軍門宅,在省諸巨紳公祝也,至西花廳入席,演仁和部,禮意有加,受殊多愧色,暢敘竟日,子初始散。
九月初六日(9月30日) 陰。司道首府縣攜樽見祝,傳集仁和、泰益、清華三部,演《馬芳圍城》一句,上臺一百余人,可謂大觀矣,亥正席散。
九月十八日(10月2日) 陰。答初四日公請諸巨紳,到八人,設(shè)兩席,演泰益部,外傳名腳十三人,暢敘竟日。
九月十四日(10月8日) 陰。 晚酌在署戚友及太倉同鄉(xiāng)設(shè)四席,演人和部。
九月十八日(10月12日) 晴。 午后請主試、學(xué)使、觀察、太守、大令等,演仁和、清華兩部,甚有興會,子初始散。
下缺。
以上是王文韶在同治、光緒朝兩任湖南巡撫期間。所看之湘劇名錄。他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不可能像楊恩壽那樣,無論何時何地,有戲必看.王文韶就不可能到廟會去,主要是在官署、紳士家的廳堂看戲。巡撫衙門似有戲臺,他在記《馬芳圍城》一劇時,有“百多人上臺,甚為大觀”之語,足以證明巡撫衙門戲臺之規(guī)模。
王文韶在湖南任上數(shù)年,看了45場湘戲,作為他來說,也算不少了??磻蛩洏O為簡略,一般只記戲班名,提到的劇目也很少,演員則一個也沒見載。郭嵩燾的日記中,不但記下演員姓名,還對其表演進行評價,表示自己對某個演員的喜愛。王文韶則過簡,有時簡化到只幾個字。如“晚演仁和部”。
《日記》中提到的戲班有:大普慶、小普慶、仁和、泰益、人和、五云、慶和、玉聯(lián)、永和、保和、清華等11個戲班;劇目有昆曲:《游園》《看狀》《剌虎》《和番》《秋千》《疊羅漢》;彈腔有:《探母》《審頭》《三進士》《錯姻緣》(按:即《老配少》)《馬芳圍城》等.
盡管所記簡單,但仍然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有關(guān)湘劇的史料信息:
一,此時長沙竟有守城湘戲班11個,加上大量流動演出于湘東北、湘中、湘南的“鉆鄉(xiāng)班子”,從一個側(cè)面證明《湘劇志》上“同、光年間是湘劇全盛時期”的論斷。
二,在《湘劇志》和我所搜集的湘劇史料中,沒有玉聯(lián)班、保和班,這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豐富了研究湘劇班社的新史料。
三,清同、光年間,昆曲在戲劇市場上已經(jīng)式微,根據(jù)楊恩壽《坦園日記》所記,從同治五年(1866)至同治九年(1870)在長沙共看戲二百五十六次,除官紳堂會戲四十四次外,看廟臺戲二百一十二次,其中只有兩場昆腔戲,說明湘劇昆腔戲在市民大眾演出中已大為減少。只在官紳的署衙、廳堂上還有昆曲的一席之地,但亦處在逐漸衰亡之中。所說“同、光年間是湘劇全盛時期”,主要表現(xiàn)在高腔、彈腔兩類劇目上,特別是彈腔有后來居上之勢,揭示了湘劇高、低、昆、亂四種聲腔此消彼長的內(nèi)在規(guī)律,也反映了當(dāng)時觀眾審美情趣的變化。endprint
四,所記《馬芳圍城》一句,“上臺一百余人,可謂大觀矣”.系由仁和、泰益、清華三班聯(lián)合演出,這在湘劇演出史上可謂空前絕后,足以證明湘劇當(dāng)時的盛況。
百多年來,湘戲班流傳著王文韶與著名小生李芝云非同一般的關(guān)系。李芝云,湖南岳陽人,約生于1851年(清咸豐初年)前后,其母姓紀(jì),故又名“細紀(jì)”。五云科班出身。“其人溫文爾雅,豐姿飄灑,而武功又沖,凡雉尾、文巾、羅帽、 盔靠、窮生,無一不精?!保ㄒ姟吨苜O白戲劇論文選》第440頁)總之,窮、文、富、武,門門出色,高、低、昆、亂,無所不曉,被觀眾譽為近百年來湘劇小生全材,從清末到民初,載譽湘城,歷三十年而不衰。戲劇史家黃增甫在《春泥館隨筆》中說:“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王文韶再度來湘任巡撫,極賞李芝云技藝,許為湘中藝林第一人。 ”
黃增甫在同一書中又說,江蘇富室吳少云,因避太平軍戰(zhàn)亂輾轉(zhuǎn)來湘,定居長沙。吳酷愛戲曲,資助湘劇藝人組建仁和、清華等班,與李芝云一見如故,情同手足。后吳家道中落,芝云傾其私囊,幫助吳納粟捐官,被分發(fā)到云南省。適王文韶升遷云貴總督,芝云央求王關(guān)照,吳少云得以任大理通判。庚子后,王文韶調(diào)京入軍機處,吳偶因失職削官,流落云南,無以度日。芝云得知,日夜焦慮,決心為友解難,只身赴京,求見王文韶,王因政務(wù)紛繁,月余未獲一見。一日候于府門,長跪不起,哀告吳少云在云南冤情?!巴鮿尤菰唬骸毤o(jì)真義士也,老夫安能坐視哉!緩,當(dāng)代設(shè)法。”。并資助芝云返湘候信。不久,吳得以官復(fù)原職。
上述故事,黃芝岡先生在他的1955年《日記》中,亦有類似的記載。更多的是湘劇老藝人的口傳。筆者在20世紀(jì)50年代初期,就曾聽王申和、周圣希、王華運等老藝人說過。2010年,筆者撰寫《湘劇名伶錄》時,又一次采訪了百歲老人王華運,重點了解李芝云和王文韶的過從。王老說:“王文韶特別喜歡看芝云師傅的戲,他確實去過北京,他回來后以見過皇帝,去過頤和園而自豪。班里人送他個外號叫‘豪老倌。當(dāng)然,這是他個人回來說的,真不真就難斷定了。”
以上,關(guān)于封疆大吏與底層藝人李芝云的關(guān)系,既有戲曲史家的文字記載,又有眾多湘劇老藝人的口傳,應(yīng)該說不是空穴來風(fēng)。但筆者在通讀《王文韶日記》,卻沒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李芝云的片言只語,那么前面說到李芝云和巡撫的交往,是真有其事還是民間傳說?這就產(chǎn)生了疑點?;蛟S說,王文韶是朝廷的一品大員,只是喜歡李芝云的戲,而人卻是最下層的戲子,不屑于寫在自己的日記上。但這只是一種主觀臆測,而歷史卻不容許臆測,它需要確鑿的證據(jù)??傊瑢@一段史實,既不要輕易否定,也不能貿(mào)然肯定,只有寄望于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作進一步的研究與論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