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田
摘 要:毯功在戲曲表演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每一名合格的戲曲演員參加戲曲表演都必須具有一定的毯功技藝。許多領域都涉及毯功:戲曲舞臺、武術體操、雜技、各類舞蹈等。作為一門特殊的形體動作語言,毯功在這些領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將就舞臺毯功在戲曲表演中的重要性及如何運用毯功為戲曲表演添色進行分析。
關鍵詞:舞臺毯功;戲曲表演;運用
一、舞臺毯功的簡介
(一)舞臺毯功的定義
戲曲表演的基本功之一——舞臺毯功,是戲曲各行當中演員都必須熟練掌握的表演技巧。眾所周知,演員在舞臺上的翻、騰、撲、跌(俗稱筋斗,亦作斤斗)是在中國戲曲表演中最基本的功夫。演出時,演員的各種表演都不能超過舞臺毯子的范圍,所以演員在平時訓練當中為了防止受傷,也都是在毯子上進行,故得名毯子功。
(二)舞臺毯功的由來
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早在漢文化當中,筋斗的表演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如當時的樂舞陶俑中,就存在表現(xiàn)了“拿頂”“下腰”的舞女形象。經(jīng)過歷代雜技和戲曲藝人的傳承、改善,慢慢地形成了如今中華民族獨有的筋斗技藝。從古至今,在戲曲不斷發(fā)展的歷程當中,無論是什么戲曲,筋斗的表演對于情境的表現(xiàn)與人物性格的塑造都已經(jīng)變成一種不可或缺的藝術形式。
戲曲各個行當?shù)难輪T都必須熟練掌握一些翻撲技藝,這樣才能更加滿足舞臺表演的需求。筋斗不止是在戲曲舞臺上表現(xiàn)出騰云駕霧、水中浮游、翻山越嶺、雙方激烈戰(zhàn)斗時的人翻馬仰、凌空跌倒、竄奔躲閃等細節(jié),同時還可以給演員一定程度的訓練,使他們的身體更加協(xié)調(diào),增強演員整體的柔韌性、協(xié)調(diào)性,使演員的形體在戲曲的表演過程當中能夠運用自如。
(三)舞臺毯功的分類
筋斗的種類比較繁雜,但在毯子功訓練上大致可分為兩種:軟毯子功和硬毯子功(即小筋斗和大筋斗)。
軟毯子功的訓練中主要有“搶背”“撲虎”“吊毛”“跌尖”“竄毛”“加官”“前橋”“后橋”等。硬毯子功則有“虎跳前撲”“出場”“蠻子”“小翻”“小翻提”“小翻掛前撲”甩脆”等。其中硬毯子筋斗通常采用掛串的形式,這種形式的難度比較大,可以在數(shù)量上博得觀眾的喝彩。如“串小翻”、“串小翻提”等。
二、舞臺毯功在戲曲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充分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活動,增強情感流露
毯功在戲曲的表演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毯功在表演中并不僅僅是毯技的體現(xiàn),更多的是表達演員肢體動作的藝術性,通過動作將藝術語言呈現(xiàn)出來。在戲曲的表演中,可以通過毯功有效地將演員的情感釋放出來。很多時候的一些高難度的動作都是離不開毯功的,而且往往為了追求一個特殊的動作,演員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去訓練。要想達到很高的水平,這背后往往需要付出極多的汗水,毯功的訓練并非一朝一夕,是要每日每夜訓練的,只有這樣,在表演中,才能真正通過毯功的表達來展現(xiàn)出人物內(nèi)心的世界和表達真摯的感情。表演者在做一個細微的動作時都是需要深入去思考自己所扮演的這個角色是怎樣的性格以及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二)描繪特定的人物形象
在戲曲中,塑造人物離不開一些輔助條件:化妝、服飾還有唱法,但是在一些需要很強的肢體動作的表演中,毯功是相當重要的,并且這些毯功的表演通常就是表達人物的最佳方式。有些比較重視毯功表現(xiàn)的角色,在舞臺表演中演員需要具備很強的“筋斗”技藝。只有對于毯子功有很高造詣的演員,才能完成一個特別的角色的塑造。并且通過動作來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但會讓人覺得個性鮮明而且會讓人記憶猶新。例如,現(xiàn)在需要演一個憨厚的張飛。如果讓我們?nèi)ニ茉爝@么一個形象,我們首先應當考慮到他的內(nèi)心,并且還需要知道在人們的心目中,張飛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大眾是如何去評價他的,然后還需要思考到這個角色本身是一名武將,所以在塑造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武功動作中的砍、劈等動作來完成對他的塑造,這樣可以更加符合張飛的形象。而諸葛亮是一個文官,因此在動作上對諸葛亮的塑造不能過多,最多也就揮揮扇子,要符合他文質(zhì)彬彬的形象。同時,在《扈家莊》的人物塑造過程中,演員為了塑造好王英這個矮腳虎的形象,也需要在戲曲中增加動作的表達,并且還需要演員身材矮小。為了在與扈三娘進行對打的戲份中更加突出王影矮腳虎的武術潛質(zhì),需要在動作中增加騰空、閃躲等多種表演技巧。
(三)強化戲曲表演中的矛盾沖突
在很多時候,戲曲舞臺上的毯功表演起到了無聲的作用。比如在表演中有一些具體的矛盾、沖突、斗爭時,往往需耍毯功來進行輔助表現(xiàn)。這與國外的表演方式不同,我國的戲曲文化中,毯功是極為重要的體現(xiàn)。其中主要原因來自于歷史,從古至今,毯功這一文化概念已經(jīng)深人人心,因此在這些元素中,毯功成為戲曲中的必要因素之一。對于舞蹈演員來說,只有具備了很強的毯功基礎,才能塑造出不同的角色,能夠更加容易表達出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這其中,還有很多的毯功表演是為了烘托現(xiàn)場的氣氛,調(diào)動人們的積極性的。例如,在戲曲《三岔口》中,有一場打斗的戲,兩個人,一黑一白,在桌子前面打斗了一整夜。在這一整個過程中,兩名演員沒有任何語言交流,而是通過戲曲中的動作對人物進行塑造。不僅觀眾不覺得無聊,這樣的動作反而擴大了舞臺張力,烘托了現(xiàn)場氛圍。
綜上所述,在戲曲的表演中,毯功是極為重要的,并且毯功的表演占據(jù)了戲曲表演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正因如此,毯功和戲曲是密不可分的,現(xiàn)在戲曲文化中更是離不開毯功文化。
三、舞臺毯功在戲曲表演中的運用以及如何運用舞臺毯功
為戲曲表演添色
(一)舞臺毯功在戲曲表演中的運用
在武戲之中,怎樣才能在不說一個字、不唱一句詞的情況下,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出來,把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表達出來,把觀眾帶入到如此激烈的情景之中呢?打功是四功中技術性最強的一門。武打大多用來表現(xiàn)不同的戰(zhàn)斗場面。這些打斗有的意在表現(xiàn)陸地作戰(zhàn),有的展現(xiàn)的是馬上作戰(zhàn),而有的則為了表現(xiàn)出激烈的襲擊場景。這些場景都要靠演員的打斗來表現(xiàn)。
在文戲之中,唱、念的技藝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表演者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具有表現(xiàn)力。例如在《漢明妃》中,尚小云先生所扮演的王昭君一角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尚先生在這出戲中表現(xiàn)出了三個截然不同的王昭君角色:一是離家前的昭君,聰明活潑;二是遭遇不幸,被打入冷宮的昭君,她黯然神傷,雨泣云愁;三是封妃后的昭君,精神煥發(fā),儀態(tài)萬方。這是尚先生用自身翩翩的舞姿和優(yōu)雅的身段把昭君的姿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二)如何運用舞臺毯功為戲曲表演添色
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fā)展非常迅猛,越來越多的人對于戲劇節(jié)目中毯功的審美有著更高的要求。怎樣才能夠使演員的毯功在戲劇表演當中成為一大亮點,為戲曲表演增色,需要表演者不斷對于戲曲的努力探索、創(chuàng)新,提高自身的毯功技藝。
在日常的訓練中,演員應加強自身對毯功的訓練并提高訓練難度,認真對待每一次的彩排,將每次彩排都當成正式演出。專心研究毯功的表現(xiàn)形式并努力將毯功作為自己塑造人物的獨特方式,而不是單純的舞臺技巧表達。
在演出過程中,演員要充分享受舞臺,時刻留意觀眾的反應,演出之后要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尋找最適合觀眾的表現(xiàn)形式。不能為了做動作而做動作,要注意美感的表達。例如演員在表演某一特定的戲曲片段時,觀眾并表現(xiàn)出沒有演員所期望的反應,演員在表演過后就應該反思觀眾沒有呈現(xiàn)出特定的效果的原因,并加以改進。
四、結語
戲曲舞臺上的翻騰動作不是生活中的隨意模擬,亦不是體操、雜技當中單純的技巧表演,它還包含了表演者的情感,是一種表現(xiàn)藝術的方式,是為了突出人物而存在的。舞臺毯功的強藝術性在戲曲表演中起著至關的重要的作用,運用好毯功,需要戲曲演員加強對毯功的訓練,這樣才能更好地塑造戲曲舞臺上的藝術形象。
作者單位:
蘇州市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