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芳
(寧夏育才中學,寧夏)
當下生物是以高考考試的形式出現(xiàn)的,相對于物理和化學來說,生物更為簡單,學生所投入的學習時間比較少,這就要求學生要利用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掌握生物的相關知識。接下來就看看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生物知識,老師應該如何進行教材必修探究活動的教學。
生物是一門與自然科學密切相關的學科。學習生物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我們需要研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具備改造自然的能力。生物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學習生物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增強自己的探究性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將生物作為學生的必修課是極其重要的。
由于生物確實是一門比較難教、難學的學科,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很多老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學效率低。這是由于生物知識本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問題都需要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因此,我國的高中生物教學仍然處于發(fā)展階段。
課本知識點是學生考試的重點考查項目之一,課本上的探究活動是極為重要的,不僅是考試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學生理解知識點的關鍵。對教材進行充分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明確老師的教學思路,也有利于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
有效地利用書本上的探究性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書本上的知識點。一般來說,探究性活動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老師可以借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性思維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這樣一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老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探究性活動的學習時,要充分與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提高自己的參與率。因此老師在課堂上,要提前設置出問題,針對不同的探究性活動,老師可以提出下列問題:探究問題的想法是否正確、探究結論和探究方法的完整性、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例如,在給學生講《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課時,讓學生對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方案進行了研究,并且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讓每個小組針對這一課題設計出探究方法,并研究出結果。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將問題思考得更為全面,得出更完善的答案。
生物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內(nèi)容,由于學校的條件設備不夠,很多時候學生只能靠書本中的圖片來理解生物相關知識。這樣一來,會影響到學生的理解效果,不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因此,老師要多帶領學生進行實驗,通過親手實驗來明確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目標。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帶領學生利用顯微鏡來觀察細胞,這樣學生就能通過親自觀察認清楚細胞的各個結構,也能讓抽象的知識放大在學生眼前,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很多生物探究性知識都較為復雜且抽象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看到細胞、染色體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通過探究性學習,老師就可以以此為基礎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就會使學生很好地感受到生物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例如,植物的向性運動、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以及人類所需的微量元素……這些生物知識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碰到的。因此老師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來進行生物教學。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是尤為必要的。這樣一來,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同時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因此老師要好好利用書本上的探究性知識。但是,老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方法。過度或者不合理的學習會讓學生產(chǎn)生諸多消極心理,甚至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定抵觸的心理,從而讓學生漸漸喪失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因此老師要利用正確的方法,使得探究性學習活動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