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
1.借助工具書、課文注釋,自主解決字詞句的翻譯問題。
2.體會燭之武的勸說之詞的魅力,并分析燭之武的形象。
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體會燭之武的勸說之詞的魅力,并分析燭之武形象。
自主學習法、小組協(xié)作法、課堂探究法、歸納整理法。
2課時
第一課時我就安排了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定的學習目標是:借助工具書、課文注釋,自主解決字詞句的翻譯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解決“言”的問題。
具體做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熟讀課文:注意字音、斷句
設計朗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文本有種整體感知,并能解決文中字音、斷句的問題。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朗讀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朗讀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字音和斷句)。
(二)自主學習
1.查資料,習背景,積累文化知識。
2.借助工具書、課文注釋,疏通文句,并標出疑難問題。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設計了兩個學習任務:
第一個學習任務針對的是文章的背景以及相關文化知識。之所以設計這個學習任務是因為這篇文章所論之事建立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熟悉背景歷史有助于文章的理解。這篇文章出自《左傳》,而《左傳》又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由此牽涉到諸多文化常識。這點對學生提升核心素養(yǎng)也很重要。
第二個學習任務就是自主學習的重點內容。文言文的學習包括“言”和“文”兩部分,而“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只有解決了“言”的問題才有可能去解決“文”的問題?!把浴奔词侵缸衷~句的理解與翻譯,因此我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課文注釋,疏通文句,并標出疑難問題。
(三)小組協(xié)作
解決組員的疑難問題,確實難解的問題提交給教師。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要求小組協(xié)作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在前一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已經(jīng)大致能夠解決文言字詞句的解釋與翻譯問題,但鑒于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有限,對文本的理解肯定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要求小組合作學習,共同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如果小組協(xié)作學習依然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成為我們課堂探討的問題,這也為“以學定教”提供了依據(jù)。
(一)以學定教
第二課時,我根據(jù)學生自主學習的反饋情況,我確定了以下課堂教學內容:
1.檢查釋疑:三個重難句子的翻譯。
A.“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重點分析“鄙遠”“焉”“陪”等字詞。 )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重點分析 “東道主”“行李”“共”“乏困”等字詞。)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重點分析 “既”“東封”“西封”“闕”“焉” 等字詞。)
2.課堂探討:三個問題的探討,再加一個片段寫作。
(1)燭之武為何退秦師?
(2)燭之武是如何說退秦師的?
(3)你如何評價燭之武這個人?并為燭之武寫段頒獎詞。
這三個問題都是著眼于本文主人翁燭之武設計的,有著明顯的主線,也有一定的梯度,是建立在“言”的基礎上,解決的是“文”的問題。本文標題是“燭之武退秦師”,我們就以“燭之武”這個人物為線索,按照“為何退秦師”、“如何退秦師”來探索文本,然后再“評價燭之武這個人”就顯得水到渠成了。如果說燭之武的人物形象上承載著某種精神或品質,那就為他寫段頒獎詞吧,這就使學生的情感理性化,形成一定的表達,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順便還能提升一下寫作頒獎詞的能力,豈不兩妙!
(二)課堂探討
1.生生互動,小組協(xié)作
(1)燭之武為何退秦師?
(2)燭之武是如何說退秦師的?
(3)你如何評價燭之武這個人?并為燭之武寫段頒獎詞。
學生分組探討這三個問題。說到分組,插幾句話?,F(xiàn)在都小班化教學了,以36人的班級為例,兼顧性別、性格、學習能力等因素,6人一個小組,可分為6組,每組確定一名組長,組長負責組織協(xié)調小組的合作學習。本節(jié)課共有三個需要探究的問題,每個探究的問題可分給兩個小組,一個組負責解說,一個組負責評點。這樣每個組都有了合作探究的任務,生生互動就這樣在小組內呈現(xiàn)。
這里要說一下,小組討論不能只流于形式,討論應建立在個體思考的基礎上,有觀點的表達,有思維的碰撞,這樣的“生生互動”才有價值,才能體現(xiàn)課堂“共智”的特點。具體說來,要做到:討論有過程,時間需保證,這是前提;思維要碰撞,觀點要爭鳴,這是重點;討論有結果,表達需分明,這是成果。
2.師生互動,課堂分享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小組匯報環(huán)節(jié),各小組在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然后確定一名發(fā)言人,由發(fā)言人代表小組作成果匯報、課堂交流。探討同一個問題的兩個小組,一個匯報,一個評點。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可參與進去,不斷點評、不斷質疑;其他小組成員也可以質疑和補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樣“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無不言,言地不盡。一班之中,人與人的隔閡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p>
在探究“燭之武為何退秦師?”時,他們分析道:從“晉軍函陵,秦軍氾南”可以看出燭之武退秦師的背景,那是國難當頭;從“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敝懒耸秦耐扑];從“我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泵靼琢藝埱?;從“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明白了國家滅亡對自己的不利。出于責任意識和愛國情懷,他摒棄委屈和不滿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退秦之路。
在探究“燭之武是如何說退秦師的?”時,他們總結道:先示弱,討得說話機會;再從秦國利益出發(fā),分析亡鄭無益于秦,存鄭無害于秦;再追溯歷史,強調晉素無信,看發(fā)展動向,將損秦利晉,進而瓦解秦晉聯(lián)盟,危機解除??梢哉f,連用三個假設句,三個疑問句,八個“君”,全程站在對方角度,充分利用敵方內部矛盾,既能動之以情,也能曉之以理,完美化解了“秦晉圍鄭”的危機。
在探究“如何評價燭之武這個人?”時,他們說道:“他是一個深明大義、有著杰出外交才能的志士;他是一個知難而上、義無反顧的勇士;他是一個不卑不亢、權衡利弊的辯士?!?/p>
在為燭之武寫段頒獎詞時,他們寫道:“燭之武,小人物,大英雄!在國家危難之前,你深明大義、勇于擔當;在強秦面前,你不卑不亢,能言善辯。你不計個人得失,處處為國家著想的愛國主義精神,你義無反顧、殞身不恤、直赴敵營的勇氣和信心,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洋溢字里行間,實乃天地可鑒。作為一年邁老者,在那弱肉強食、稱霸爭雄的年代,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保全了國家,也實現(xiàn)了自己人生價值。”
總之,此時的課堂算得上百家爭鳴,融合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內的網(wǎng)狀式互動,“共智”在這里誕生,每一個人都是演講者,每一個人又都是傾聽者,思維在這里碰撞,觀點在這里爭鳴,這才是“共智課堂”的真諦,核心素養(yǎng)在這里提升。
1.小組協(xié)作,歸納整理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并寫到積累本上。
2.自主完成《固學案》的相關練習。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習成果的梳理與鞏固??鬃泳驮f過 “學而不思則罔”、“學而時習之”這樣的話??梢?,梳理和鞏固是多么的重要,沒有梳理和鞏固的學習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第一個學習任務就是歸納整理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將文言之“言”落到實處,以便提升古文閱讀能力。當然,這個任務也可小組協(xié)作完成,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小組協(xié)作會使這個歸納整理更完整。第二個學習任務是配合《固學案》來學習的,利用《固學案》可更加全面地鞏固和提升學習效果。
這就是“共智課堂”的教學模式。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辈淘嘞壬舱f:“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币虼?,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定教,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找不足,激發(fā)學習動力;在“合作探究”中尋智慧,提升核心素養(yǎng)。若如此,教與學已不再是難事,而是“思維交鋒”、“智慧碰撞”之美差,豈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