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兼具邏輯性與抽象性的課程,開設數學課程主要是為了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維、觀點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知識經濟時代,數學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然而,我國城鄉(xiāng)差距不僅體現在經濟上,還體現在教育水平上。因此,農村教師也應探尋有效教學方法,以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而聽課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一般而言,認真聽課的學生其學習效果要比其他學生好,而養(yǎng)成認真聽課的好習慣對學生的未來學習與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當前農村小學的多數學生都比較調皮,不僅上課不認真聽課,有時還會做一些干擾課堂教學秩序的行為,如故意大聲說話、在座位上亂動等。此種情況下,即使教師有心認真授課,也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我們不禁會問:為什么農村學生的紀律性如此差,農村小學生課堂的聽課效率如此低呢?筆者經調查發(fā)現,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農村學生父母監(jiān)管缺位。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一般是已經上了年紀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由于老人年事已高、文化水平低、教育理念落后,致使其沒有辦法監(jiān)督、輔導學生學習。從學生上交的家庭作業(yè)來看,教師可以明顯感覺到其在做作業(yè)時大多是三心二意的,某些基礎的題目都會出錯。此外,由于沒有父母的陪伴與監(jiān)管,很多小學生還養(yǎng)成了懶惰、散漫的壞習慣,在學習時常常心不在焉,聽課時注意力易分散,聽課效率自然不高。
2.農村教育設施相對落后。很多農村小學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后,除了必備的課桌椅、講臺與黑板之外,教室里幾乎沒有其他教學設施,更不要說多媒體等現代設備了。在這樣艱苦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上課時只能坐在座位上聽課,但是小學生天性愛動愛鬧,在上課時會感覺坐如針氈,注意力自然無法集中。由此可見,想進一步提高農村小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則必須改善農村教育設施。
3.教師教學方式落后。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大多數小學仍以老教師為主,這部分教師在基層任教多年,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較為保守、傳統(tǒng)。而小學數學內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嚴謹性與枯燥性,如教師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就更容易降低學生的聽課興趣與聽課熱情。我們發(fā)現,在數學課堂上趴在桌子上睡覺的學生遠比其他課堂要多,主要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枯燥,無法引起學生的聽課興趣,聽課效率自然下降。
1.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良好的興趣是學生學習效果得以提高的前提與基礎,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本身就愛玩愛鬧,不喜歡受到課堂教學紀律的束縛,教師應當對此有清晰的認識,并主動去順應小孩子的天性,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教學,如此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認為,想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首先從學生愛玩的天性出發(fā),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其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與熱情,使之能樂于學習,愛上學習。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選擇的教學游戲非常多,將游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可以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如學習“九九乘法表”時,教師就可在班上舉行一次乘法表問答競賽,教師說出題目以后,學生舉手進行搶答,答對3題以上可以獎勵一顆糖。這個游戲雖然簡單,但非常有趣,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無互動的教學局面,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努力去記憶九九乘法表的內容,既學到了知識,也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
2.巧用教法,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好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然而,許多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沿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法,注重程序而忽略效果,從而導致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發(fā)揮。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對數學產生反感與抵觸心理,課堂效率自然無法得到提高。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進步,農村小學教育受到更大的重視,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對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用新辦法來激發(fā)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余數”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聯系生活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實實在在的例子來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首先,教師拿出4個橙子,請一位學生將橙子平均分給前排的兩個人,學生自然會每人給2個;隨后,教師拿出6個橙子,要求同樣分給2個人,學生則會每人給3個;之后,教師拿出7個橙子,同樣要求平均分給2個人,學生此時便會犯難——除非把其中一個橙子分成兩半,否則是不可能平均分的。此時,教師可告知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在橙子完整的情況下把7個橙子平均分給2個人,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須要余下1個,這個余下的1就是我們除法中的余數?!庇纱丝梢姡捎么朔N貼近生活的例子進行課程導入,學生對這個部分的內容有了通俗的了解,其聽課效果自然也能得到相應提高。
3.促進自主學習,正確處理師生關系。在當前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顧著埋頭教學,而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更沒有正確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學生不愿聽從教師的勸告與批評,在課堂上依然我行我素做其他與聽課無關的事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主動走到學生中間,傾聽學生的聲音,從而使數學教學能夠實現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學之余,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親切溝通,了解其對數學的想法與看法,主動征詢學生對教學的意見與建議,并據此對教學方式與內容進行完善,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教師還可以與學生多說說生活中的事情。對于留守兒童而言,其內心多是脆弱、孤獨的,教師應主動去幫助其排解心中的不快與煩惱,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此外,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在課余時間應主動對其進行輔導,幫助其夯實基礎,這樣學生就會慢慢愛上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自然也會得到提高。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將目光置于教學上,還應主動親近學生,了解其喜怒哀樂,并幫助學生排解學習與生活上的煩惱,使師生關系更為和諧融洽。這樣學生自然會對數學產生興趣,聽課效率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4.合理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教學評價屬于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科學合理的評價不僅能保證教學有序展開,還能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因此,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需要考慮評價的合理性,此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只考慮到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考察其作業(yè)完成情況、聽課認真程度、課堂提問積極程度等,以達到評價的全面性、合理性與客觀性,并盡量做到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生聽課積極性與聽課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理解他們,并主動對當前的教學方式進行改善,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正確處理師生關系以及合理評價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熱情,最終促進學生聽課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