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小
(湖南省溆浦縣第四中學 湖南 溆浦 419300)
地理課堂教學提問是地理教學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教學形式,是課堂教學中的“常規(guī)武器”,也是評價一堂地理課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來看,本人在多年教學中的提問也存在一些不當之處,特別是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因此正確認識地理課堂提問的重要作用,提高課堂的提問技藝,增加課堂提問的有效度是十分必要的。
地理課堂教學提問是指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針對有關教學內容設置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回答的一種方式。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有理由認為:提問是教師最重要的語言活動,是教師全部教學技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人因此把教師稱為“職業(yè)提問家”。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運用提問的形式,可以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技能掌握情況,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能開闊學生思路,促進學生思維,增進師生交流;能活躍課堂氣氛等等。實踐證明,地理課堂教學中提問運用得好,對提高地理課堂效率,提高地理教學質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提出的問題范圍太大,針對性不強。提問的范圍太大,使學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學生思考缺乏有的放矢,其回答往往是照本宣讀,以偏概全。例如:在講地球上的水一課時,我曾經(jīng)問到:“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地球上有哪些水體?”學生回答往往是:地球上的水體很多,有海洋水、陸地水、湖泊水、冰川等等。這樣的回答忽略了水體劃分的依據(jù),各種水體的范疇及相互之間的關系,使概念模糊。若提問方式稍加改變,其結果就會不同。問:“地球上從空間分布看分為哪三大水體?其中陸地水又可分為哪些?”該問題的提出就具有針對性,學生回答問題的目標明確,且在思考與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能剖析與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這樣在教學中,我也提高了課堂提問藝術。
2、避重就輕,該設問處不設,課堂設問太隨意。地理課堂教學提問應根據(jù)教學的重點、難點而設計,若隨意設問,可能使教學重點偏離。例如在講地質作用分類這一內容時,教師在對地質作用的概念作講解后提問:“自然界的地質作用有的很激烈,有的很緩慢,請舉例說明?!睂W生回答,教師補充,很順利地完成了預定目標,但在接下來講解的地質作用按能量來源的分類中,卻沒有設問,只是平鋪直敘地作了講解。該內容的重點應是后者,故這樣的設問是不科學的。
3、提問不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違背認知規(guī)律。地理課堂提問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如果不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而設計問題會造成“槍槍卡殼”,影響課堂教學過程的正常實施,甚至會出現(xiàn)課堂冷場。例如在講“大氣的削弱作用”一節(jié)內容時,先將大氣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講完,并舉例說明,然后提問:“那么日落后的黃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這是什么原因呢?”要求學生回答。其本意為了集中學生注意力,進行課堂轉析,由吸收、反射作用過渡到散射作用的分析、講解。但學生的答案都是“由反射作用引起”。該設問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4、鞏固性的提問,膚淺零雜。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固然是鞏固復習的一種好方法,但作為鞏固性提問只重現(xiàn)象、不顧本質、膚淺零雜,則不利于對地理知識的深入理解。例如:在復習自然資源這一概念時,我在高三(一)班開始提問是:“什么叫自然資源?”后來在高三(二)班提問是:“閃電、水、小麥、銅礦石四種物質,試判斷哪些屬于自然資源?為什么?”。同樣是對自然資源概念的復習提問,在高三(一)班引導學生只是照本朗讀、死記硬背,而在高三(二)班的提問及學生解答,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而且使學生對自然資源概念的本質加深了認識與理解。
1、課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在備課時應縝密地設計問題。地理課堂教學中,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要為教學目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服務。教師自身要理解教材的關鍵處,就關鍵處設問。例如,在“氣溫的日變化”教學中,教師設問:①一天中,地面溫度最高值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為什么?②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為什么?只要對這兩個問題有正確的認識,那么,太陽輻射、地面溫度、地面輻射和大氣溫度幾種關系及儲熱效應都迎刃而解,產(chǎn)生“以一當十”的教學效果。
設計的問題主題要明確,既要求問題不能有知識性和概念性錯誤,又要使問題內容及要求清楚明確,直截了當。例如,教學“地球公轉及其地理意義”一節(jié)時,我問:“今天是10月6日,太陽直射點與赤道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因不明確意思,無從著手。后來我又直問:“今天是10月6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以南還是以北?”學生則異口同聲回答:“在赤道以南”。可見,問題的設計若題意不明,就會影響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的質量。此外,設計的問題要注意難度適中,大小適度,問題要有系統(tǒng)性。例如,在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所設計的問題要先后有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主有次、連結一貫且具有內在聯(lián)系。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重在引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思維,在積極思維中解決問題。
2、地理課堂提問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問。課堂提問是完成地理課堂教學目的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及學生解答,使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及技能,因此,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全體同學都對問題積極思考,然后再選擇答問對象。同時應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問。容易的問題,提問中差生,問題較難,提問優(yōu)等生。提問面應普遍,不要集中在一兩個人身上。
3、地理課堂上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地理課堂教學提問要善于掌握時機,選擇提問的時機要以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緒而定。一般來講在教師作了較長講解后,突然話題一轉,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當一個問題已講完,下一個問題即將開始時,采用提問的方法以作過渡等等。例如,在講“大氣環(huán)流”一節(jié)時,在教師完成“單圈環(huán)流”的講解后,加以說明:“單圈環(huán)流是在不考慮地轉偏向力及海陸差異的情況下形成的”。然后提問:“那么在考慮地轉偏向力因素的情況下,大氣環(huán)流又是怎樣的呢?”用提問的方式承上啟下,過渡自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啟迪思維;另外,當講解的內容較易懂,為挖掘教材內涵找出其深刻含義時,也可以針對性地提出問題。
4、在地理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質疑,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地理教學提問就是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處于“憤”,“悱”的心理狀態(tài)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的印象,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學生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疑問是思維的第一步。朱熹曾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因此作為教師,在課堂這塊陣地上應善于質疑,造成懸念,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號去尋找答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5、構建良好的提問環(huán)境,對學生的答問給予正確的評介和總結傳統(tǒng)的地理課堂教學教師以講解為主,“滿堂灌”的形式多見,所以教師在運用提問法時,應注意平時對學生的訓練與指導,要解除學生思維上的束縛,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和堅持自己的意見,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營造暢所欲言的良好氛圍。對學生的發(fā)言要予以鼓勵和表揚,對答錯的學生要予以啟發(fā)、扶持、搭橋鋪路,引導他們把問題回答出來,使他們有成功感。要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耐心傾聽,并作出期待、信任、激勵的表示。更要給學生以親近感,熱情引導,增強其信心和勇氣。從積極的方向督促、檢查、鞏固學生所學的地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答問的良好習慣。
地理課堂教學提問貫穿于地理教學的整過程,運用廣泛、類型多樣,特別是隨著地理課程、教材的改革,教師在課堂中善于運用提問的方法,掌握課堂提問的一些方法,對提高地理教育教學的質量是很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