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 倩
走進市西中學古樸優(yōu)雅的傳家樓,行至二樓走廊的盡頭,一塊略顯低調的牌子掛在一扇不大的門前——“人工智能實驗學校”,邁進去,就是另一番天地。期待中的全球首個人工智能高中課堂究竟什么樣?
門口的人臉簽到系統(tǒng),一一記錄下來訪者的人臉、時間、位置等信息;擁有機械臂、攝像頭和視覺控制模塊的機器人,實現(xiàn)了手勢的控制,與傳統(tǒng)遙控器指揮的機器人相比,好像多了幾分智能的“大腦”;拿起手機,通過APP就能進行聲音控制的無人飛機,讓人們似乎看到了未來的模樣;學生自己搭建的無人小車,在模擬道路上自動轉彎、加速、避障,自動感應信號,紅燈停、綠燈行;智能音箱,可以自由地和它聊一聊,輕松實現(xiàn)人與機器的“對話交流”……
這是市西中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此既能體驗感受,也可以動手操作實踐。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學生上課時面對的那一臺臺黑色的電腦,別看電腦其貌不揚,里面預裝了深度學習算法平臺,平臺上都是緊密貼合《人工智能基礎》教材的實驗內容,學生可以在這個名為“Sense Class教學實驗平臺”上進行深度學習模型訓練和定制算法擴展。
市西中學認為,人工智能是教育的前沿熱門,更是未來方向。學校率先開設人工智能課程,并非為了攻克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而是為了給學生構建面向未來人工智能社會的一種基本認知,讓他們對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和趨勢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讓他們能更好地為未來做好準備。
2018年2月,市西歷史上第一節(jié)人工智能課程開課了。作為拓展型選修課程,面向高一學生開設。
當時,《人工智能基礎》教材尚未編寫完成,但副校長林勤和科技老師錢晉因為參與了教材第三章“別具慧眼:識圖認物”的編寫,所以對于AI圖像識別這一塊內容較為熟悉。通過學習商湯科技提供的資料,以及自己上網搜尋資料自學等方式,補充了一定的具體案例和圖表,學校決定,開設人工智能的課程。
事實上,人工智能的課堂并非想象中那么華麗炫酷,從現(xiàn)場觀摩的“圖像識別技術”課來看,它的課堂教學大致有三步:學生們坐在電腦前,聆聽老師講課,與老師互動交流;再到電腦的教學實驗平臺上自己操作實驗,設計出項目;最后動手將項目轉化為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作品。
課堂上,錢晉引入了大量的科普內容和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比如人工智能識別人臉和聚類人臉,可以用來整理相冊,將照片按人臉、衣服、場景等分類;也可以通過提取臉部106個關鍵點特征,進行比對確認以實現(xiàn)人臉簽到……
高一(1)班的劉云翔對計算機科學與數學一直有興趣,看到這學期開了“人工智能”這門拓展課后,便直接報名了。經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他對人工智能的分類器與圖像識別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說:“教材本身應該不超出我們高中生的數學基礎,但有些知識點確實有點難。好在老師們已經簡化過了,再加上他們補充的那些AI應用的實例,讓原本有些繁雜的算法變得相對簡單易懂?!?/p>
當然,人工智能是一個技術含量極高的領域,尤其是不少地方會用到深奧的數學算法,對于高中生來說,超過了他們知識的范圍。因此,教材編寫組充分考慮了這個問題,商湯科技在幫助市西中學進行AI實驗室建設時,也有所規(guī)劃,不但為市西提供了超速系統(tǒng)下的軟件、教學實驗平臺,開放了算法、部分接口,還為學生在動手組裝作品時提供功能模塊,使學生能享受到創(chuàng)造的無窮樂趣。
對于市西中學來說,能在全市率先開出人工智能課,也是意料之中。
創(chuàng)建思維廣場,為高中生打造了面向未來的智慧的學習環(huán)境,并探索了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這是市西的“思”與“變”;建設成19個實驗室,開設了近30門與科技直接相關的拓展型和研究型課程,如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靜態(tài)模型制作、手機APP開發(fā)等,規(guī)劃“市西智慧校園網”建設,使之成為實現(xiàn)網上課程管理、預約制、學生學習經歷記錄、學分制和績點制等項目的保證,這是市西的“創(chuàng)”與“新”。
規(guī)劃中清晰地呈現(xiàn)了學?!叭阶摺钡穆肪€圖:
第一步,廣泛開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動,包括講座、知識競賽、文化游學等,目的是普及和提高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識。
第二步,開展課程學習與實驗室的同步建設,主要是開設人工智能的拓展型、研究型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從基本的對人工智能原理、模塊功能的了解開始,逐步進入語言與算法的學習。
為了配合課程教學的開設,學校還計劃同步嘗試人工智能校本教材的設計與編寫,聘請專家學者開展教師的進修培訓;進一步建設與人工智能課程配套的實驗室。
第三步,探索人工智能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包括利用數據分析,對學生作業(yè)的錯誤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及推送相關的練習;利用人體骨骼分析軟件,進行學生體育動作的學習矯正等。
“市西中學地處上海中心城區(qū),我們有理由成為教育前沿的探索者。也許我們還沒找到方向,也許能取得一點進展,但是這些探索,哪怕是為后來的成功者提供一個不算成功的案例,我們也值得。這就是我們的教育追求?!倍涞脑挃S地有聲,他進一步闡釋,“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學校所有教職工都要面向未來思考今天的教育,面向未來思考今天的學生需要為未來做怎樣的準備,怎樣去回應智能化時代。開設人工智能課程,是市西面向未來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市西教育發(fā)展水到渠成的必然?!?/p>
人工智能從研究領域到教材轉換,再到進入課堂,對授課的老師來說,其難度不亞于跨越了一次鴻溝。為此,林勤和錢晉經歷了兩次轉換過程。
第一次,參與教材編寫,將人工智能從技術版本轉換為教學語言,相當于做了一次“翻譯”?!捌鋵?,過去我也沒接觸過人工智能,所以花了很大力氣去學,基本是通過上網和到圖書館查資料,3個月里看了100多萬字,晚上常常學到兩三點?!绷智谡f,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最大的感觸是,對現(xiàn)代人來說,在哪里學、怎么學、如何學都不是問題,因為學習資源是不匱乏的,關鍵是肯不肯學。
第二次,如何將人工智能教材講得能讓學生聽懂,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考驗的是老師將“教材內容轉變?yōu)檎n堂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造力。林勤介紹,市西現(xiàn)在的教學團隊,雖然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但“先天條件”很好,“我們已經讓科技老師、物理老師、計算機老師做好了準備,他們即將走上人工智能課的舞臺當‘演員’,老師也需要邊做邊學?!?/p>
大學里曾學過圖像識別的錢晉,在備課和撰寫教案時始終堅持這樣的方向:人工智能課雖然涉及一些高深的數學知識,但這些理論的學習并不是教學的主要目的,學校主要想讓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氨热缰v到深度神經網絡,學生只需要知道如何把模型建立出來,怎樣調整。至于神經元到底是怎樣連接的,我雖然也會涉及,但如果學生實在聽不懂,我覺得沒關系?!?/p>
課上,錢晉也仔細觀察了學生的反應,“我們在不斷地觀察,哪些學生可以接受,哪些學生一點也不能接受,然后調整完善教學內容?!辈豢煞裾J的是,確實有些學生數學基礎比較好,對人工智能應用以及核心技術專業(yè)也很感興趣,“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一定要鼓勵他們繼續(xù)深入進行研究和探索?!?/p>
盡管人工智能課對老師提出了高標準,但從目前來看,實際開設后的效果是不錯的。林勤告訴記者,利用人工智能,至少可以把現(xiàn)有學校的科技活動和科技教育的內容做一系列提升整合。
比如,現(xiàn)在從小學到高中都有機器人課,這些機器人有線控的,也有遙控的,還有利用傳感器程序控制的,但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機器人,或是聲控或是手勢控制,其科技含量和功能本身就會自動提升,對于學校未來的科技課程群,會有一個新的整合。
在董君武看來,學校的人工智能課程建設不僅要面向學生、面向這門課的老師,還要面向全校教師開展教師的大培訓?!拔覀円獜娜斯ぶ悄芡卣归_去,因為如果從本質上剖析人工智能,其最核心、最基本的原理,比如圖像識別的預處理、特征提取、分類、比對等過程,其實就是機器模仿人類的學習過程。如果老師理解后,再把想法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應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對提高學習效率大有幫助?!?/p>
2018年,市西中學建成A I實驗室,并正式面向學生開設AI課程,除了向學生普及AI基礎知識,引導學生開展AI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還有兩項研究任務,一是運用AI技術,通過學生外顯的行為,準確分析跟蹤學生的思維、情感、注意力、勞逸程度等身心狀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精準的個性化指導。二是引導學生將理解掌握智能機器人的“學習原理”,應用到學習過程中,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這兩項任務的實踐進展,必將更好地引領教育走進新時代——教育AI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