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術平
(重慶市云陽縣第三初級中學 重慶 云陽 404500)
提問是地理課堂教學中最為普遍的一種師生交流方式,是教師使用最多的師生互動手段。課堂提問是否有效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成敗。在地理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表達的愿望,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在分析與討論中受到啟發(fā),領會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規(guī)律,從而成為學生獲得知識最有效的途徑。本文主要就有效提問在初中地理課堂的應用提出看法。
要想在地理課堂當中應用好提問策略,首先需要確保課堂問題設計的科學性,提高問題的質量,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地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在設計課堂問題時,教師需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貼近實際生活設計問題。課堂問題的設計不能夠脫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否則會讓課堂提問成為一種形式,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進而造成教師的自問自答,不能夠達到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目標。因此,在設計課堂問題時必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踐,增強問題設計的開放性,促進學生踴躍回答。第二,問題設計要做到言簡意賅。課堂提問當中選用的問題不能過多,而且提問所選用的語言要盡可能地精煉,這樣才不會讓學生感覺到地理學習枯燥單一。第三,問題設計要具備一定的層次性。課堂提問當中選用的問題要先易后難,用較為容易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接下來用難度較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層次思考,這樣才能夠開發(fā)學生的地理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第四,問題設計要具備目標性。地理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習實際的了解,從而綜合設置地理教學的目標,并以此為基礎來設計問題,這樣也會讓學生明確地理學習的重點,幫助學生構建地理知識結構體系。
教師在設計提問時,必須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有可能要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所需的地理知識背景是學生所不了解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提問的情境。創(chuàng)設提問情境有利于將抽象的地理問題具體化、生動化。
教師創(chuàng)設的提問情境要貼近學生生活。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創(chuàng)設的提問情境貼近學生生活,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掌握好地理知識可以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力,使學生更加主動參與課堂討論,提高教學效率。例如,筆者在講七年級《多變的天氣》一節(jié)時,播放一段家鄉(xiāng)的天氣預報節(jié)目,展示常見的天氣符號,然后提出問題:視頻中的天氣符號的含義是什么?哪位同學能結合我們學習的天氣符號,播報其他城市的天氣情況?這樣的情境使得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的生活化與實用性。
地理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比較多,課堂提問的機會也比較多些,回顧舊知識,學習新知識,課堂提問需要面對全體同學,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如在講述太陽能分布問題時,可以來提出問題:“新疆的瓜果為什么特別的香甜?青藏高原的小麥為什么會粒大飽滿?”引發(fā)全體學生的好奇心,進一步引出:“我國哪些省區(qū)太陽能豐富?”師生一起走進新知識的課堂。如在講述水循環(huán)時,可以以“大家熟知,下雨天,降落的雨水去了哪里” 引入水循環(huán),讓學生恍然大悟,積極熱情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團體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地思考問題;教師要恰當?shù)鼗貜蛯W生的提問,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真正的提高與發(fā)展。若是教師對部分后進生有偏見或只是一對一問答,或是只對幾位學生提問,久而久之,會使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地理產(chǎn)生倦怠心理。應該給予每一位學生機會,讓每一位學生有一定的緊張感,不能讓學生猜中該誰回答問題了,就不動腦去想問題;應讓全班同學都思考,再加上教師恰當?shù)狞c撥、提問,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總結歸納知識并內(nèi)化。課堂提問的技巧在于調(diào)動全體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都想要去回答問題,甚至回答問題后再反問教師問題,以提高課堂活躍性,帶動其他學生一起汲取新知識。
現(xiàn)階段初中地理課堂提問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只留出幾秒鐘時間讓學生思考,很多學生還沒有進入狀態(tài),教師就已經(jīng)自己說出答案了。抑或是到每節(jié)課臨下課的那幾分鐘,教師象征性地問一下學生是不是有什么問題,即便學生提出了問題,最終也由于時間有限匆忙作答。這種所謂的課堂提問流于形式,看似有課堂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實則無法幫助學生獲得思維、方法、知識體系方面的深度發(fā)展。
初中地理課程改革提出構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模式,教師應當遵循以生為本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提問方式,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問題。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扮演著學習顧問的角色。課堂提問應當是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絕對不是教師一人展示自我的舞臺。問題設計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結語:課堂提問是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過程,又是一門藝術,是師生互動的前提條件,教師的提問決定著學生思維的方向和深度。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精心設計和選擇提問策略是實現(xiàn)有效提問的價值追求所采取的必要行動方法。初中地理一線教師,要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基礎與認識水平,提出有針對性、趣味性以及有效性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郭濤. 初中地理課堂提問的優(yōu)化探討[J]. 新課程·下旬, 2017(5).
[2] 吳鵬. 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提問初探[J]. 中學教學參考, 2017(22):89-89.
[3] 覃彥. 初中地理課堂提問藝術探討[J]. 求知導刊, 2016(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