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受眾指的是信息傳播的接收者,包括報刊和書籍的讀者、廣播的聽眾、電影電視的觀眾、網民。受眾從宏觀上來看是一個巨大的集合體,從微觀上來看體現為具有豐富的社會多樣性的人。受眾需求成為有效傳播最重要的一個前提。
改革開放初期,電視普及程度低,并沒有像今天多種多樣的社交工具和發(fā)達的網絡。一臺電視,一場晚會,全家人甚至好幾家人圍坐在一起,跟著歌舞,跟著小品,一起大笑,一起守歲。春晚成為70后、80后甚至90后的人們心中抹不去的情結,代表著團聚和溫馨。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吃面條》、潘長江的《過河》、《?;丶铱纯础贰ⅰ峨y忘今宵》等佳作經久不衰。開播至今,春晚已經發(fā)展成為國家項目、老百姓的“新民俗”。
1983年,首屆春晚成功舉辦,全國人民為之歡欣雀躍。一場聯歡盛宴把人們的心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場取得巨大成功的聯歡雖是國家力量主導,以傳者為中心,但節(jié)目仍充分考慮到了受眾的需求。
雖說改革開放初期,傳播活動是以傳者為中心,但前幾屆春晚節(jié)目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看,都真正切合了受眾的訴求。在主持人的選擇上,演員劉曉慶,相聲演員趙忠祥等都是受眾熟悉且喜歡的人物。他們平易近人,沒有“端著”,沒有單純地站在舞臺中央闡述自己的開場白、串場詞,而是和觀眾打成一片。他們走到觀眾席中,親切地介紹每一位嘉賓的身份,并不時地逗樂調侃,氣氛甚是活躍,像是一場大聯歡。
受眾關注的是春晚的親切感人和輕松娛樂。春晚資深導演黃一鶴曾說:“春晚的本質是人心的碰撞和交流,離開這一點,不管你怎么包裝,不管你請多少明星大腕都沒用,說穿了,春節(jié)晚會是人性真情的留戀”,“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么大的親情號召力,如果不重視中國人這種親情,春晚就沒有立足之地”。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改革開放進程逐漸加快,成效顯著,民主化程度不斷提高,社會思潮多元化,傳媒技術高速發(fā)展,傳媒的種類和信息量大幅增長,受眾消費媒體的目的也日益多樣化,從被動接收轉變?yōu)橹鲃舆x擇電視節(jié)目。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時代已經來臨。
時代不斷向前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ヂ摼W進入人們的生活,人們能夠運用電腦上網,并且?guī)缀趺總€人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由此,人們不再被動接收電視節(jié)目,不再受固定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需求變得多樣化。
隨著電視媒體的發(fā)展,央視一家獨大的局面被打破,湖南衛(wèi)視、浙江衛(wèi)視、江蘇衛(wèi)視、東方衛(wèi)視等地方臺的實力日益增強,極具娛樂性的綜藝節(jié)目層出不窮,越來越受到受眾的追捧。相聲小品、歌舞表演、雜技、真人秀等節(jié)目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在這種條件下,受眾可以隨時隨地觀看自己喜歡的歌手、演員的表演,觀看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
網絡春晚的出現極大地沖擊了央視春晚的地位。其在節(jié)目內容、主持人選擇、表演者及形式上都站在了受眾立場,為受眾服務。利用網絡平臺的互動優(yōu)勢進行節(jié)目制作、推廣,網民的意見甚至直接決定節(jié)目、演員的去留或編排方式。網絡春晚注重每個鮮活個體的真實生活細節(jié),把從受眾那里取得的素材用藝術表現出來,用以安慰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悲哀和遺憾,放大他們的歡樂。例如,第一視頻“春網開元”提供了傳統(tǒng)收視模式無法實現的11個攝像機位供選擇、24小時在線隨時連播,全方位呈現臺前幕后的所有細節(jié),給受眾帶來了一場浩大的視聽盛宴。
如今,受眾真正想要看到的節(jié)目一定是新意十足的。一成不變或者抄襲而來的節(jié)目必會被人詬病。2018年春晚周杰倫的《告白氣球》好評頗多,不僅因為演員本身的魅力,更多在于節(jié)目形式的新穎性,歌曲和魔術兩者結合,簡直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同時,受眾希望節(jié)目一定是表達自己感情的出口。為房、車,為更好的生活,更高的追求,現代人壓力越來越大,太多情緒找不到宣泄的方式,或是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宣泄。好不容易等到年終,得以休息,希望看到的春晚一定包含著自己這一年“憋”的情緒。電視藝術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就是要把自己對社會生活、歷史、文化、經濟等狀況的理解加以表征,在視覺審美經驗中與觀眾相遇。一曲《?;丶铱纯础纷屓藴I流不止,小品《回家》讓人們深受感動,一句“扣子終于回到衣服上”又直擊多少臺灣人的內心深處!
近幾年的春晚收視率總體呈下滑趨勢,在除夕夜觀看春晚的人數總體上也在減少。這是春晚面臨的困境和挑戰(zhàn)。如何應對和改變這種局面,讓春晚重新找回失去的受眾是一個亟待思考的問題。
春晚應當增強與受眾的互動性。1983年首屆春晚至今仍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這不僅在于其節(jié)目內容,更重要的在于主持人的親切感。他們不是站在臺上念著生硬的串場詞,而是走到觀眾席中,和大家互動。同時,首屆春晚并不是單純的演員在臺上表演,觀眾在臺下觀看,而是一場真正的大聯歡。那是一種在科技不發(fā)達、經濟剛開始發(fā)展背景下的互動。如今,人們依舊注重互動,但它不應只是一種單純地設置搶紅包、集??ǖ刃问?,這種形式并沒有真正使受眾參與到節(jié)目中去。它應當是演員與觀眾的交流、碰撞、共鳴,是放下身段的主持人與觀眾的親近和擁抱。
春晚節(jié)目題材要切實做到親民,深入受眾生活。如今,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迫于生活的壓力都不得不常年奔波忙碌,因此受眾更加希望回到家中團圓之時,看到的春晚是實實在在的身邊事、身邊情。新媒體時代,春晚要想獲得更多人的喜愛,必先深入百姓的生活中,多做一些編排節(jié)目前的調查,將受眾的喜怒哀樂搬到舞臺上,傳達受眾的心聲。
春晚的前期宣傳不應過多。按照經濟學理論,現在流行超前消費,放到電視節(jié)目中,受眾也對春晚的節(jié)目充滿期待?;ㄐ?、彩排、明星演員聚光燈背后的樣子相比熒屏前的完美表現似乎更具吸引力。而手機和互聯網的發(fā)展正好給大眾強烈的好奇心提供了一個出口。春晚抓住這一特性,將節(jié)目的審查、彩排、參演嘉賓等消息提前放出,尤其2018年張藝興、陳偉霆以及多年沒上春晚的周杰倫等明星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的眼球。但也有相當數量的觀眾因沒有自己喜歡的表演者,便較早地放棄了觀看春晚節(jié)目。由此,雖然網絡技術為信息傳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但過多的前期宣傳會降低春晚的神秘性,甚至會減少受眾的期待。春晚的工作團隊應當適當減少前期宣傳的量,注重前期宣傳的質。
春晚自1983年起便開始陪伴我們,像親人般,一起送走舊的一年,迎接新的開始。有了它,除夕不再單調乏味。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網絡綜藝節(jié)目層出不窮,春晚面臨著不小的挑戰(zhàn),因此其改革勢在必行。希望春晚的制作團隊不忘初心,真正為受眾“說話”,傳播好中國聲音,在改革之路上砥礪前行,重獲新生,重拾輝煌。
[1]賈碧筱.儀式的認同與解構:淺析新媒體語境下央視春晚面臨的挑戰(zhàn)[J].中國電視,2015(06):97-99.
[2]余艷青.從受眾心理訴求角度談央視春晚的困境與出路[J].東南傳播,2017(04):88-91.
[3]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305-308.
[4]胡泳.未來是濕的[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6-13.
[5]詹姆斯·W.凱瑞.作為文化的傳播[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