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希
摘 要:大數據是現代各類信息技術的重要推動工具之一,在大數據時代下,新媒體的發(fā)展可謂十分迅速,數據信息的聚合與傳播往往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因此,這對于新媒體而言,如果新媒體信息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等存在問題,就極有可能在大數據技術下被惡意傳播。因此,這也就導致了大數據時代新媒體發(fā)展的問題。
關鍵詞:大數據 新媒體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2-00-01
一、何為大數據和新媒體
目前,我國學術界對于大數據的概念還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界定,對于大數據的特點還存在一部分分歧,有部分學者從三個方面對大數據的特征進行了界定,學者認為,大數據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性、多樣性和高速性,也就具有3V的特征;而在之后的IBM的界定中,將大數據的特征界定為4V,即多了一個真實性。盡管我國的學術界對于大數據進行了各個方面的界定,學者對于大數據的觀點也有所不一,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大數據具有容量較大、范圍較廣、深度較遠等特征,這是大數據所包含的主要特征。自從大數據被提出之后,大數據已經開始運用于我國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中,并且在各個行業(yè)運用大數據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經濟收益。但是,由于大數據技術的發(fā)展還仍舊有待提高,企業(yè)在運用大數據時,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較高,這也是大數據在運用和發(fā)展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一。
然而,廣義的新媒體是指形成于二戰(zhàn)以后,依托于數字化、網絡化信息處理技術和通信網絡的新型信息媒介的總稱。狹義而言,新媒體是指形成于二戰(zhàn)以后,依托于數字化、網絡化、平民化信息處理技術和通信網絡,由專業(yè)信息網絡機構主導,以各種數字化信息處理終端為輸出裝置,通過向大量用戶大規(guī)模提供交互式信息和娛樂服務以獲取經濟利益的各種新型傳媒形態(tài)的總稱。隨著時代發(fā)展,如今的新媒體更多是指以手機為試聽終端,手機上網為平臺的個性化即時信息傳播載體。
二、大數據時代新媒體發(fā)展的問題
大數據時代下,新媒體主要從思維意識層面和認知層面,對社會價值觀造成了影響。一方面,新媒體擴寬了傳統(tǒng)媒體傳播渠道,但為博取高額點擊率和社會關注度,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輿論炒作、不實信息等,也誕生了許多“標題黨”、“水軍”、“網絡打手”等;更讓人避之不及的是,這些網絡不實不良的信息對思維意識的形成,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提及公務員就聯想到腐敗、談到網癮教育就與“楊永信”掛鉤,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人們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另一方面,新媒體作為現代人打開認知面的重要手段,即:信息獲取、信息傳播、信息交流,具備引導、植入、重塑認知能力的作用,對人們分析問題的能力產生了影響。比如:對某一個新媒體大V產生思維依賴性,思維定勢,最終喪失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被“扭曲”的認知能力自然無法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同時,由于大數據技術的影響,使得新媒體發(fā)布的信息和內容在網絡中快速的傳播,往往一段消息或是內容的傳播僅僅只需要幾秒,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新媒體信息的發(fā)布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不對新媒體加以管理和監(jiān)控,就有可能導致大數據技術成為不實信息傳播的幫手。
三、大數據時代新媒體發(fā)展問題的解決對策
新媒體的良性發(fā)展,特別需要網絡參與者的公民意識和素養(yǎng)的提高,網絡公民在展開新媒體平臺運營時尤其要注意其言論的合法性,才能更好地進行社會輿論的引導工作。新媒體時代對德育的發(fā)展是一種監(jiān)督,同時也對公民的道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德育則促進了新媒體時代向更文明的方向發(fā)展,打造一個更加公平、自由、理性、和諧的言論環(huán)境。同時,在國家網絡安全和監(jiān)管部門在實施網絡文明和安全管理之下,網民也要合法的行使自己的網絡自由言論權,抵制不良言論的傳播。因為網絡媒體對于網民的生活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信息雖然能夠傳播得更快更廣,讓群眾充分了解到我們國家的大事、小事、重要事,但是其潛在的社會危害性也是不可忽視的。基于此,我國政府部門首先要完善網絡管理制度和體制,嚴守綠色、健康網絡底線,防止惡意造謠、網絡暴力,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其次,網絡監(jiān)督職能部門要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實時監(jiān)控,構建網絡媒體信息傳播的和諧環(huán)境,遏制不實言論的擴散;對于每一個網絡媒體用戶來說,要善于分析事物的正反面,不輕信網絡傳言,不傳播不良信息,多學習勤思考,防止自己落入網絡信息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心理負擔。網絡雖然是虛擬空間,但并不是任意放縱的天堂。無論在何種制度空間,摒棄網絡暴力言論都是社會正常運轉的需要。
四、結語
在新媒體的時代,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傳播者,而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傳播主體僅為新聞記者或編輯,即傳播主體的多樣化。新型傳播媒介的產生讓網絡言論的自由權獲得了衍生和擴展,為新媒體發(fā)展提供了發(fā)言空間。因此,監(jiān)督職能部門要對新媒體的信息資源進行實時監(jiān)控,構建網絡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和諧環(huán)境,遏制不實言論的擴散;要善于分析事物的正反面,不輕信網絡傳言,不傳播不良信息,多學習勤思考,防止自己落入網絡信息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心理負擔。
參考文獻
[1]雷麗平.新媒體傳播困境的法律探討[J].智庫時代.2017(12)
[2]肖妮.互聯網新聞發(fā)展模式轉向短視頻:內容占主導地位[J].新聞研究導刊.2017(05)
[3]許丹睿.新媒體行業(yè)洗牌及網絡規(guī)范性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17(11)
[4]李江濤.對新媒體時代發(fā)展模式的思考與引導[J].信息記錄材料.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