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凡
(廈門理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
“中國夢”的提出,尤其是從十八大報告提出以來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也是廣大人民努力奮斗實現(xiàn)的最終目標[1]。“中國夢”早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發(fā)展戰(zhàn)略思想,各行各業(yè)都以“中國夢”為引領開展了踐行活動。在這樣的時代步伐之下,大學生是國富民強、民族振興目標實現(xiàn)的實施者,作為承載“中國夢”的載體,其思想覺悟以及知識素養(yǎng)等直接關乎到“中國夢”的實現(xiàn)的進程,因此高校作為大學生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陣地,需要肩負起向大學生傳達與踐行“中國夢”的偉大使命與職責,需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夢”有機融合,真真正正讓大學生承擔起“承夢者”的責任,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目前高校正跟隨時代的腳步,積極以“中國夢”為指導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縱觀融合現(xiàn)狀并不是非常理想,效果差強人意,對此基于調查的基礎上提出有效的融合對策,來推動我國高校教育時代性發(fā)展,離“中國夢”更進一步。
“中國夢”這一概念是由習近平總書記于2012年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提出,并對該概念進行了具體的闡述[3]。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對“中國夢”再次進行了重要講話,其指出“中國夢”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中國人民長久以來的夙愿。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緊緊圍繞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十八大精神與“中國夢”戰(zhàn)略思想也是一致的,是“中國夢”目標的具體化,可以說十八大再次奠定了“中國夢”的戰(zhàn)略思想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就“中國夢”做出了重要講話,深切闡述了中國夢的思想內涵,指出了“中國夢”在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以及國家發(fā)展中的充當?shù)闹匾摹敖巧盵4]。在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夢”成為我國重要的精神引領,也成為了我們夢寐以求的奮斗目標。
“中國夢”的提出是對當前我國人民最切身的需求反映,代表了人們的心聲?!爸袊鴫簟钡幕緝群菄腋粡?、民族興盛、人民安康幸福,構建了一幅完美的社會宏圖。在提出時明確指出了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三個必須要素,就是堅持走特色化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以及凝聚中國力量[5]。從要素解讀上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夢”的實現(xiàn)是需要各族人民長期的通力合作,其的實現(xiàn)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各民族在價值上具有高度的統(tǒng)一性。在中國夢的思想內涵中還蘊含著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傳承,具有強烈的民族性特征。中國夢的內涵是實現(xiàn)國家興盛富強,其核心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發(fā)揮我國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傳統(tǒng)——自強不息,來不斷凝聚力量,構筑中華民族向心力,盡快達成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繁榮等目標。由此可見高校也需要形成合力,進一步踐行“中國夢”的思想內涵,加速“中國夢”目標的實現(xiàn)。
在新時期,“中國夢”已經(jīng)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主音符”,高校政治教育也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實現(xiàn)“中國夢”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爸袊鴫簟痹诟咝K颊逃杏兄鴼v史的必然性,兩者的融合的意義與價值是不容忽視的。
“中國夢”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從國家、民族以及人民三個維度進行了價值的闡述。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效應,其中高校的學生作為“中國夢”的傳承人與實現(xiàn)“夢”的主力軍,需要在實現(xiàn)提升自我素養(yǎng)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基礎上來達成“中國夢”目標的實現(xiàn)。也就是說中國夢的實現(xiàn),與高校大學生是密不可分的,其與大學生的個人夢是相互統(tǒng)一的。中國夢與大學生的個人夢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對于高校而言,其教育目標在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人才培養(yǎng)不僅僅包含了知識素養(yǎng)更多的在于德育,其培養(yǎng)目標與中國夢在思想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就是立德樹人,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夢相融合,是其教育初心的體現(xiàn)。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充分融入中國夢思想,將大學生的個人夢與中國夢形成統(tǒng)一,形成有力的依托,有助于思政教育目標的達成與中國夢的實現(xiàn)。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主流思想的傳播陣地,利用思政教育樹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其思教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更需要緊跟社會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與時俱進引入最新的教育理念、課題內容與政治精神,保持高校思政教育的時效性?!爸袊鴫簟弊蕴岢鲆詠恚啻卧谥匾獣h上提到,更是我國重要的精神指導,并且其還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終極目標,其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與時效性特點[7]。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強調了需要以中國夢來激發(fā)大學生的青春夢,使得大學生對自己的責任與使命了解,勇于進取與開拓??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夢”相融合是政治層面的要求,更是貼近時代特征與適應時代潮流的發(fā)展。融入中國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其與時俱進的表現(xiàn)。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不斷與時代特征適用,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時性。
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是“立德樹人”,其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成為新一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8]。大學時期正是大學生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也是成才發(fā)展最關鍵的時期,高校思政教育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成長。在這一時期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注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樹立與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爸袊鴫簟笔巧鐣髁x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體現(xiàn),也蘊含了優(yōu)秀的文化內涵,通過“中國夢”思想的引領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的民族向心力與凝聚力,為大學生的自我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高校思政教育與中國夢相融合是高校思政教育永葆青春的精神源泉,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方向。
隨著中國夢思想的提出以及社會各界都在積極踐行中國夢,高校教育也不例外。為進一步了解對高校的思政教育與“中國夢”融合的現(xiàn)狀,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向本地區(qū)的12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與了解,共回收110份問卷,有效問卷共有105份,問卷回收率與問卷有效率分別為91.67%和95.45%,問卷調查具體結果如下所示:
1.開展途徑與宣傳渠道
“中國夢”踐行的最重要的途徑是增加大學生對其思想內涵的認識,首先從教學手段上需要注重中國夢思想的融入以及校園需要加強對中國夢的宣傳。通過調查了解到當前本地區(qū)“中國夢”的融入主要是以思政理論課程為主,達到了75.24%的高比例,以實踐活動方式來融入“中國夢”的僅僅只占到了10.48%的比例,存在嚴重的比例失調的現(xiàn)象。在宣傳渠道上,依然停留在較為傳統(tǒng)的宣傳途徑上,絕大部分的大學生是以校園廣播、校報與板報的形式接觸到“中國夢”的,占比分別達到了40.95%與32.38%,以高校公眾號以及教學網(wǎng)絡平臺的方式僅僅只占到了8.57%與11.43%的比例,可見目前高校對于“中國夢”思想宣傳的渠道途徑與目前高校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有所脫節(jié)。
2.對“中國夢”的了解程度
對于思政教育在“中國夢”的教育效果上是否達到預期,則是需要從大學生對于中國夢的了解以及踐行程度上來進行調查。據(jù)調查統(tǒng)計的結果顯示,對于中國夢深刻了解的大學生占比僅為17.14%,基本了解和知道“中國夢”的人數(shù)占比分別為48.57%和34.29%,這說明當前大學生還缺乏對中國夢的深刻認識,許多學生還停留在表面。在是會開展踐行“中國夢”的意愿上,調查結果堪。僅僅只有不到10%的學生非常愿意提升自我價值踐行中國夢,更多的大學生有超過80%的比例并不感興趣,踐行的主觀能動性較差。
從調查結果上不難看出,目前雖然高校開展了一定的中國夢融入思政教育的工作活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以上種種跡象都暴露出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在踐行中國夢存在諸多的問題,對此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來加強融合。
1.融入課程教學體系,踐行“中國夢”
高校思政理論教育課程是加強中國夢知識傳播,樹立學生中國夢信念以及踐行中國夢的最佳途徑。目前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論課程中沒有對“中國夢”這一主題進行單獨的講解,也缺乏有效的貫穿,僅僅是依靠思政教師點到即止是無法到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的。因此需要將“中國夢”融入到思政課程教學的體系中來,專門設立“中國夢”章節(jié)從而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9]。此外還需要將“中國夢”貫穿于思修、毛概以及馬克思、近代史剛要等課程中來,將“中國夢”與思政理論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高校還可以開設相關的選修課程,針對于政治時事、形勢與政策等來進行有效地講解與深入理解中國夢。
2.強化社會實踐內容,滲透“中國夢”
社會實踐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徑,更是思政理論教學的有力補充形式。中國夢的踐行僅僅停留在思政理論層面是萬萬不可的,這需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在實踐中滲透中國夢,加快“中國夢”的知行合一[10]。針對于當前社會實踐與理論失調的情況,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加強社會實踐活動與中國夢結合??梢酝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具體對“中國夢”形成認知,例如可以開展地區(qū)紅色文化調研、開展生產勞作基層活動以及祭奠英雄烈士活動等等,或者以激勵考核的形式建立社會實踐檔案督促大學生在實踐中形成中華情感的建立與情感轉化。此外還可以以社團活動或者校園文化活動為依托媒介,在活動中樹立學生的“中國夢”理念。
3.利用信息媒體技術,宣傳“中國夢”
目前許多高校思政教育在對于“中國夢”的宣傳上較為單一化,且宣傳途徑缺乏時代氣息。高校大學生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領軍人物,也是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使用的主力軍,對此高校思政教育的需要突破傳統(tǒng)的局限性,采用與時代特征接軌的信息媒體技術來加強“中國夢”的宣傳。例如建立高校公眾號以及自有校園網(wǎng)絡論壇或者資源共享平臺等,利用這些大學生樂于接收信息的傳播方式來進行“中國夢”理念的宣傳。利用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結合的方式,消解宣傳的死角。同時在宣傳手法上,可以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利用以Q版擬人化或者動漫、電影制作的方式來進行“中國夢”宣傳片打造。
4.構筑全面校園文化,提升“中國夢”
構筑蘊含“中國夢”的校園文化能提升校園文化的內涵,也能讓高校大學生在校園文化的熏陶與洗禮之下提升學生對中國夢的認知,提高學生的踐行能力。因此需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例如開展優(yōu)秀影片(《建黨大業(yè)》、《集結號》、《湄公河行動》)或者電視劇(《南僑機工英雄傳》、《偽裝者》)放映活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辯論賽、校園演講以及文藝匯演、攝影大賽等等,以校園文化的隱形教育作用形成合理強化思政教育。
當前思政教育與“中國夢”的融合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深化。高校需要發(fā)揮其主陣地的作用,不忘初心,肩負起向大學生傳達與踐行“中國夢”的偉大使命與職責,將“中國夢”融入到思政課程體系建設中、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采用喜聞樂見的宣傳手段以及構筑全方位的校園文化來進一步強化“中國夢”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以及“中國夢”的踐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