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凱 孫 磊 高慶妮 楊 葉
香椿芽香氣濃郁,營養(yǎng)豐富,具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等食療保健作用,倍受消費者青睞。冬春季利用日光溫室進行香椿反季節(jié)栽培,產量高,效益好,深受廣大種植戶喜愛?,F(xiàn)將近幾年陜西韓城、寶雞等地日光溫室香椿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1 種子處理 選用未過夏的紅油香椿新種子,揉搓去掉種翅,用40℃熱水燙種5~10分鐘,再用20~25℃清水浸種18~20小時,撈出漂洗干凈,用濕布包好置于25~28℃容器中遮光催芽,4~5天后待有30%左右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一般畝用種量2~2.5 kg。
1.2 適期播種 陜西關中地區(qū)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塑料大棚或陽畦內育苗。按行距25 cm開深3 cm的播種溝,灌小水待水下滲后,將催芽后的種子均勻播在溝內,以3 cm有1粒種子為宜,隨即覆2 cm厚細沙土,并密閉棚膜。苗床溫度白天25~28℃、夜間12~15℃。
1.3 養(yǎng)護煉苗 香椿苗2~3片真葉時,注意除草、間苗,適當通風,床土過干時及時用噴壺灑水。5~6片真葉時,去掉棚膜進行大溫差煉苗。
1.4 移栽大田 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當香棒苗高10 cm、8~9片真葉時,即可移出苗床定植大田。按行距50 cm開溝,灌足底水待水下滲后,按株距20 cm栽苗,一般畝栽苗6 600株。
1.5 田間管理 緩苗期注意葉面經(jīng)常灑水或順栽植溝澆小水,以提高成活率。6月中下旬緩苗結束后,隨水畝追施尿素15 kg、三元復合肥20 kg。7月中旬葉面噴施0.5%磷酸二氫鉀+0.5%尿素液1次。7月下旬進行摘葉通風,一般是去掉苗干基部一半左右的葉片,剪掉老葉時羽狀復葉基部要保留1~2片葉。8月下旬開始控制肥水。
10月中下旬,做寬150 cm、深70 cm的溝,將香椿苗帶葉假植于溝內,覆土澆水并蓋草簾防止霜凍危害。注意香椿苗高40~50 cm時,可用15%多效唑或矮壯素300~500倍液對苗木進行矮化處理,間隔15天1次,連噴2次。白粉病可用6%氯苯嘧啶醇(樂必耕)或1∶1∶100倍波爾多液、0.3波美度石硫合劑。銹病可用27%銅高尚懸浮劑、20%三唑酮(粉銹寧)乳油、12.5%腈菌唑乳油噴霧防治。根腐病可用50%氯溴異氰尿酸灌根防治。
1.6 壯苗標準 葉片肥厚,葉色濃綠,莖干粗壯,莖粗 1.5~2 cm,株高 80~120 cm,頂芽肥大飽滿,根系發(fā)達。
2.1 適期合理密植 11月上旬,在日光溫室內做寬150 cm、深25 cm的南北向畦子,將假植的香椿苗按北高南低選苗栽植于畦內。栽植適宜密度:一年生苗120~150株/m2,二年生苗80~100株/m2。栽植完后立即填土澆水沉實,結合澆水撒施尿素5 g/m2。
2.2 促進萌芽 香椿苗栽植日光溫室后,用赤霉素500 mg/kg或2%三十烷醇5 mg/kg噴施葉片和莖干打破休眠,可以提高香椿萌芽的整齊度和前期產量。
2.3 環(huán)境調控 香椿緩苗期棚內溫度白天保持15~22℃,夜間10℃左右。萌芽期棚內溫度白天18~24℃,夜間12~15℃。椿芽著色期棚內溫度白天22~27℃,夜間10~12℃。栽植后15天左右給香椿苗噴1次水,以后每次采收前3~5天噴水,空氣干燥時向空中噴水,棚內濕度保持在60%~70%為宜。萌芽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 kg,頂芽采摘后畝追施三元復合肥10 kg,也可用0.5%磷酸二氫鉀+0.5%尿素液進行葉面追肥,間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2.4 適時采收 在棚內溫濕度、水肥調控合理的條件下,一般香椿栽植15天左右即可發(fā)芽,25天左右頂芽長到20 cm左右、顏色變紅褐色時即可采收。溫室香椿比較嬌嫩,須用剪刀剪下芽頭,不能用手掰,以防損傷芽子和樹體。剪椿芽時頂芽基部留2片復葉、側芽基部留3片復葉,保證完好的腋芽存在,可促進新枝新芽萌發(fā)以增加產量。頂芽采后側芽生長迅速,一般間隔15~20天收1次,共收3~4次,進入4月份露地香椿芽上市前結束采收。
4月份溫室香椿芽采收結束后,當外界氣溫穩(wěn)定在14℃以上時,逐漸揭去棚膜,煉苗4~5天后,挖出苗木移栽到露地。移栽時將總根量剪掉1/2,并從離地面5 cm處剪掉主干。按上年大田香椿的管理方法進行施肥澆水,至11月上旬再次移入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