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愛華
淌過《詩經(jīng)》的河流,深情凝望,先輩們踏歌而來。斯人已逝,只留下經(jīng)典篇章代代相傳,蕩氣回腸。
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古代的愛情詩,再次動情吟誦,感受那些數(shù)不盡的愛與哀愁。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追尋她的方向……鄧麗君纏綿婉轉(zhuǎn)的歌聲,牽動了多少癡男怨女的情思。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熱戀者因?qū)σ庵腥藷崆凶非?,可望而不可即,備感惆悵與失望。詩歌空靈悠遠,執(zhí)著纏綿而又略帶傷感,渲染出一種渺遠迷茫的意境,給人一種“花非花,霧非霧”“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的朦朧美感。美得遙遠,美得飄忽,纖歌細細,彼岸花開,永不沾塵,永不破滅。沉靜了狂躁的心,不爭,不搶,不嗔,不怨,永葆青春蒼翠,永留一灣詩意。
做天籟的欣賞者是幸福的,牧歌式的旋律,鞭撻的是我們世故的靈魂,伴我們一路找尋喪失的原始浪漫與激情。
時光流轉(zhuǎn),定格在了言情大師瓊瑤女士導(dǎo)演的《還珠格格》中的幽幽谷:“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蹦信魅斯氖难匀缢?,著實讓觀眾怦然心動。
搜索綿長而又深刻的回憶,我們被漢樂府中的“神曲”《上邪》吸引:詩中女子為表達她對情郎忠貞不渝的愛情,對天發(fā)誓,指地為證,詩歌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所舉之事一件比一件離奇,一樁比一樁難以思議,這些原本不可能實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都被女主人公當作“與君絕”的條件,其實是誓死不分離,一個情真志堅的忠貞女子形象清晰呈現(xiàn)。清張玉谷評說:首三,正說,意言已盡,后五,反而竭力申說,如此,然后敢絕,是終不可絕也。迭用五事,兩就地維說,兩就天時說,直說到天地混合,一氣趕落,不見堆垛,局奇筆橫,極富浪漫色彩。不由得想起《詩經(jīng)·邶風(fēng)》中的名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癡情女子,多情詩人,大唐更是一發(fā)而不可收,故事更離奇,情味更濃烈。美就美在人面桃花相映成趣,巧就巧在今日桃花依舊,人卻不見,曲折表達無限惆悵之情,唏噓之余卻又抒寫了一段杜麗娘、柳夢梅般起死回生的愛情,成就千古佳話。真真是只要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而作者崔護也因“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贏得了不朽詩名。是珍珠便不會遺落民間,寇世勛版《珍珠傳奇》也因此插曲蕩氣回腸,經(jīng)久不衰。
情到深處便作相見難,別亦難,無法相聚亦不忍離別。糾結(jié)纏綿,加之暮春時節(jié),東風(fēng)無力,百花凋謝,月光清冷,物我交融,更添無可奈何。正如“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杉幢阕非鬅o望也要委托青鳥傳信,山遙路遠,亦是苦苦追尋,如蠟炬成灰淚,似春蠶吐絲,直至淚干絲盡。自始至終熔鑄著痛苦失望、纏綿執(zhí)著的感情。至于“美人遲暮”“自傷仕途”則又更進一步。想女兒國國王淚眼朦朧,看圣僧遠去,整個融成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余音徐歇,一路上升到了唐中晚期,花間派溫庭筠的情詩更加細膩動人,“小山重疊金明滅……”女子起床穿衣梳妝,嬌羞慵懶,無情無緒,人面如花,只能顧影自憐。見衣裙上鷓鴣雙雙,情何以堪。雖未直寫女子心情,卻用反襯手法極力表現(xiàn)了女子的孤獨惆悵。具體細致的生活場景,若隱若現(xiàn)的動作表情,細心玩味,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若配以《甄嬛傳》中美人、音樂,情味更濃,恰好印證了張三影的那句“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
愁腸百結(jié)怕也是比不了李易安的情真意切?!兑患裘贰飞掀垌∧w所觸,清涼渺遠之景,形單影只,只有獨上高樓遣懷。輕解、獨上,細膩纏綿,精秀特絕,而“獨上西樓”一個“西”字表明思夫情深,愁更極,一字傳神。但此種思念躍進成了兩地相思,“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此情無計可消除,更極言思之深切不可消除。而一上一下的運動有形更是化得出奇了,相思之情無法排遣?!安畔旅碱^,卻上心頭”表現(xiàn)愁情運動迅速,從眉間藏到心頭,更使人領(lǐng)略到女詞人萬千愁緒,縈繞心頭,真實生動,形象可感。果真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镑鋈讳N魂者,惟別而已矣”,古今能道盡別離幽情者,除易安而實罕有。
不管是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還是悔教夫婿覓封侯,無論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抑或是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即便是日思夜想此恨綿綿,生活也因有那個可等可盼,可嘆可怨之人而不至像一口枯井,了無生趣。男女主人的相思、相戀、相知甚至相離,表現(xiàn)的是堅貞不渝,心心相印,??菔癄€。而上升到理想事業(yè)的高度就演繹成執(zhí)著專一、矢志不渝、癡心不改。中國古典愛情詩中的愛恨情愁蘊含的美好情愫和優(yōu)秀品質(zhì)值得我們反復(fù)品味,代代相傳。
這正如歐陽修所說“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兩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