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天鵬 葛波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于1961年創(chuàng)辦的引文數據庫[1]。SCI收錄的醫(yī)學期刊所刊登的研究論文代表了醫(yī)學領域各亞專業(yè)目前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高影響因子的SCI醫(yī)學期刊,更是成為引領醫(yī)學各亞專業(yè)科研方向的風向標[2-3]。SCI醫(yī)學論文以其評審的公正性、權威性、影響力,已被全球公認為衡量科研成果最為客觀有效的評價工具[4]。隨著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科研院所、醫(y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yī)院愈發(fā)認識到科學研究促進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從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yè)、職稱評審、各級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各類學者稱號評比,無一不與SCI論文發(fā)表的質量和數量密切相關[5]。目前,我國的醫(yī)學院校研究生教育分為“專業(yè)學位”(臨床型)和“科學學位”(科研型)[6],隨著我國醫(yī)療和教育體制的不斷革新,綜合型三甲醫(yī)院對研究生的醫(yī)療、科研、教學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地方醫(yī)學院校的附屬醫(yī)院對畢業(yè)后進入臨床一線工作的臨床型研究生更是提出了“醫(yī)、教、研”三肩挑的綜合要求,鑒于SCI論文在臨床型研究生的學習及后續(x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熟練掌握SCI論文的撰寫及發(fā)表是每位優(yōu)秀的臨床型醫(yī)學研究生在求學階段必須掌握的技能。相比于專門從事科研的科研型研究生而言,臨床型研究生承擔著繁重的一線臨床工作,由于時間、精力有限,導致相應的科研工作質量不高,進一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SCI論文更是難上加難。筆者在醫(yī)學院校附屬醫(yī)院承擔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數年,根據自身發(fā)表SCI論文的經歷,并結合相關專題文獻,對目前我國醫(yī)學院校附屬醫(yī)院臨床型研究生SCI論文撰寫及發(fā)表提出一些見解。
部分臨床型研究生錯誤的認為,發(fā)表SCI論文必須要進行細胞或動物實驗,其實,很多醫(yī)學亞專業(yè)的高質量SCI期刊非常偏好純臨床研究,如評估藥物療效的RCT研究、開闊眼界的病案報道、疾病風險預測的前瞻或橫斷面研究、某一臨床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綜述[7]。與科研型研究生相比,臨床型研究生更容易收集到一線臨床患者的相關資料和標本,只要選題得當,臨床型研究生可以通過臨床工作中獲取的資料,發(fā)表高質量的SCI論文。
絕大部分的醫(yī)學院校附屬醫(yī)院均是本地區(qū)承擔“醫(yī)、教、研”的領軍醫(yī)院,收治患者數量大,病種繁多。臨床型研究生在承擔附屬醫(yī)院一線臨床工作的同時,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對不符合常規(guī)臨床表現的疾病進行細致分析,并完善相應的血液、影像、基因檢查,有些疾病甚至需要進一步收集與患者相關的家族疾病譜資料,在全面檢查確診疾病的基礎上,展開個體化治療,由于某些疾病的療程較長,手術或藥物的治療效果可能需要長時間定期隨訪并及時收集每次隨訪的相關資料。因此,臨床型研究生可從特殊疾病的診療過程選題,SCI論文撰寫中重點突出疾病診療過程中的困難、療效和啟示。
臨床工作中只要留心,其實可以發(fā)現很多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而一旦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則可以更好指導我們臨床工作的開展[8-9]。筆者以內分泌科臨床工作為例,為了確診糖尿病或定期評估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內分泌科患者會經常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檢查(OGTT),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患者口服葡萄糖后30分鐘,60分鐘以及120分鐘的血糖和胰島素釋放水平的變化趨勢不盡相同,近年來已有SCI論文就該問題進行深入討論,發(fā)現OGTT過程中血糖和胰島素釋放水平的不同變化趨勢對后續(xù)的個體化用藥治療和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預測具有重要意義。再比如,眾所周知,血糖過高會對圍手術期患者的手術效果及愈后產生影響,但由于手術種類以及患者的自身病情的不同,圍手術期患者的血糖控制標準必然也不盡相同,臨床型研究生可以通過對不同類型手術的血糖控制標準及其影響愈后的風險評估入手,進行SCI論文選題。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臨床問題如涉及學科間的交叉將會更適合SCI選題,例如筆者通過觀察糖尿病合并抑郁以及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資料和愈后,發(fā)現了早期評估糖尿病合并抑郁或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發(fā)病風險的血液標志物,上述研究成果均已發(fā)表在相關領域的高質量SCI期刊。
已發(fā)表的SCI研究論文或綜述絕大多數會覆蓋臨床某一領域發(fā)現的問題以及相關研究進展,臨床型研究生可通過查閱文獻,結合自身所在科室的臨床工作特點,鎖定某一臨床研究領域,然后查閱相關領域的最新SCI論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查閱上述SCI論著或綜述時,應重點關注SCI論著中提到的研究缺陷或綜述中提到的目前尚未解決的問題,臨床型研究生應從上述研究缺陷或未解決的問題中,敏銳發(fā)現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結合自身科室臨床工作的條件和特色,合理選題。
一篇優(yōu)秀的SCI論文,和其詳實全面的臨床資料收集以及后續(xù)的合理統(tǒng)計分析密不可分。臨床型研究生在開始SCI論文撰寫時應牢記上述兩點。
很多臨床領域的研究,基本資料通常會涉及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質量、飲食生活習慣,部分研究還會涉及女性的月經史、家庭經濟收入等,有些特定研究還會通過專業(yè)問卷對受試者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臨床型研究生應在SCI論文撰寫之前,充分查閱與課題相關的SCI論文,為全面收集受試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做好準備,例如,筆者在進行臨床骨質疏松癥的研究之前,通過充分查閱相關SCI論文后得知,骨質疏松患者的吸煙飲酒史、糖尿病史、每日鈣攝入量、血鈣磷水平、血25(OH)D水平均是發(fā)表骨質疏松相關的高質量SCI論文所必備的基本資料。而且,臨床型研究生應充分認識到收集受試者資料的時效性,有些統(tǒng)計指標一旦錯過時間窗口期,將再無機會收集。部分研究如涉及到需要留取受試者血液或組織標本的情況,臨床型研究生務必做好相關的知情同意工作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
絕大多數SCI臨床論著,均需要詳盡的數據分析作為基礎,進而得出可靠的科學結論。一篇優(yōu)秀的臨床SCI論著,作者最需要做的是通過各種統(tǒng)計學方法,從不同角度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深度剖析,最終通過各種統(tǒng)計圖表規(guī)范美觀的展示給讀者。臨床型研究生一方面要在統(tǒng)計學的理論和實踐課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處理和分析數據的基本能力,如χ2分析、偏相關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等。另一方面需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進一步學習統(tǒng)計學常規(guī)教材中并未涉及的統(tǒng)計方法,如效能檢驗、權重分析等。目前幾乎所有的SCI論文規(guī)范美觀的圖表,均是通過相關作圖軟件處理生成的。所以,臨床型研究生還要有意識的去學習相關作圖軟件,若Graphpad prism,SigmaPlot等。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多以“自主學習”模式為主,統(tǒng)計學數據分析和處理表達能力的提高不但需要相關學科老師的諄諄教導,更需要學生自己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高效率的自主學習來實現。
當通過合理的選題完成了相關領域的臨床研究后,SCI論文的撰寫成功與否成為重中之重。SCI論文的撰寫,尤其是論文各部分的行文習慣、專業(yè)詞匯的合理使用、中英文的表達差異均使SCI論文的撰寫過程困難重重,所以,臨床型研究生應首先認識到,熟練的SCI論文撰寫是一個長期積累、反復打磨、耗時耗力的痛苦歷程。其次,臨床型研究生在撰寫SCI論文過程中,應大量查閱與其研究課題密切相關的已發(fā)表的SCI論文,通過仔細研讀相關論文的寫作方式和用詞習慣,達到使用別人的句型來表達自己研究成果的目的,學生在撰寫SCI論文過程中切忌生搬硬套或發(fā)揮“自我創(chuàng)造力”,導致寫出只有自己才能讀懂的SCI論文。
不同的SCI期刊對投稿論文有著不同的要求,有些期刊偏向臨床研究,拒收純基礎研究,有些期刊僅接受綜述,或僅接受約稿,有些雜志需要作者繳納審稿費或出版費等[10]。而且,幾乎所有的SCI期刊對投稿論文均有相關的排版要求,期刊對“稿件首頁”“正文內容”“統(tǒng)計圖表”“參考文獻”等均提出了明確而獨特的要求。學生在投稿之前一定要登陸目標期刊的官方網站,詳盡閱讀網站關于介紹期刊“Aim and Scope”和“Instructions for authors”,根據相關要求,選擇對口期刊,并合理編排投稿論文的格式后再進行投稿。在投稿之前,筆者建議學生可以先通過國內的主流SCI期刊介紹網站,查找同行既往投稿目標期刊的相關經驗,還可通過數據庫如Pubmed等明確目標期刊是否已發(fā)表了和自己課題類似的相關研究,切忌無視期刊要求和喜好,盲目投稿,造成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消耗。
幾乎絕大多數的SCI論文在被雜志社接受前,都會經歷一次到多次的修稿,而修稿意見主要來源于雜志社邀請的同行評閱人,而且,一篇SCI論文最終是否接受很大程度取決于同行評閱人的最終意見。有些SCI論文在通過編輯部的初審后,已經順利進入了同行評閱階段,但是由于作者在修稿過程中,沒有足夠重視同行評閱人提出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修改,導致論文最終“胎死腹中”,無法發(fā)表。所以,學生一旦在投稿過程中接收到同行評閱人的意見并獲得修稿機會后,務必在充分尊重評閱人的基礎上,對評閱人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進行詳盡細致的回復并在論文中進行相應修改,如果評閱人提出的某些建議或問題,由于受到科研條件的限制而無法完成,也應坦誠布公的告知評閱人實際情況,并在研究缺陷中加入內容。如果遇到評閱人提出的問題相當棘手而沒有能力回復時,亦可在點對點回復中虛心請教評閱人,懇請對方協助解決,因為評閱人在對投稿論文提出相關問題的時候,心中已有答案。
總之,隨著我國醫(yī)療和教育體制的不斷革新,臨床型研究生同樣需要熟練掌握SCI論文的撰寫和發(fā)表技能,進而為后續(xù)進入臨床工作后更好的滿足“醫(yī)、教、研”三肩挑的綜合要求打下堅實基礎[11-12]。臨床型研究生應扎根臨床,通過臨床問題設計合理的科研課題,依靠扎實的數據統(tǒng)計分析能力和論文撰寫能力,最終實現SCI論文的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