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蓉
?
論高校學術期刊文理科編輯的不同特性及意義
馮蓉
(北京工業(yè)大學社科學報編輯部,北京 100124)
清楚地認識高校學術期刊文理科編輯的本質及不同特性,對編輯在工作中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理科編輯的主題是判斷科技創(chuàng)新,文科編輯的主題是審美價值判斷;文理科編輯面對的工作主題、工作模式及審美要求均有所不同;文理科編輯們雖然各有特性,但編輯的思想境界都是無私奉獻,任勞任怨。強調文理科編輯應積極發(fā)揮高校學報編輯工作的功能和特性,在新時代,勇于承擔責任,自強不息,充分利用高校學術期刊平臺為國家科學技術發(fā)展和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編輯工作;高等學校
中國的編輯工作出現(xiàn)很早,早在商代就已經有文字記錄的典冊,說明有人從事編輯整理簡策的工作。一方面,中國的編輯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歷史一樣源遠流長;另一方面,正因為古人有了精湛的編輯活動,璀璨智慧的古代學術文化才得以保存和發(fā)展[1]。司馬遷的《史記》中的十表八書,即是我國早期編輯工作的結晶。
編輯既是一種工作類別,也是一類職業(yè)身份。對“編輯”這一基本概念,20年來爭議最大。學界提出的解說眾說紛紜、各執(zhí)一詞。從《編輯學概覽》和《編輯學概覽(續(xù)編)》兩書中就可見一斑[1-2]。戴文葆認為:“使用物質文明設施和手段,組織,采錄、收集、整理、纂修、審定各式精神產品及其它文獻資料等,使之傳播展示于社會公眾”。劉光裕認為:“利用傳播工具的傳播活動中,處于作者和讀者之間進行的種種出版前期工作”[3]。
目前,在全國高校學術期刊中,各高校廣泛地存在著一批默默耕耘、辛勤揮灑的編輯,大體分為從事自然科學學報的編輯和從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的編輯,即文理科編輯。由于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從事文理科編輯的工作性質和功能既有相同,也有明顯的不同。
首先,自然科學通常是客觀的,而社會科學是主觀的,同時也是有不同立場的。自然科學含括了許多領域的研究,其認識的任務在于揭示自然界發(fā)生的現(xiàn)象和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這些現(xiàn)象和過程的規(guī)律性,并預見新的現(xiàn)象和過程,為在社會實踐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規(guī)律開辟各種可能途徑[4]。
其次,社會科學是關于社會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社會科學是科學化的研究人類社會現(xiàn)象的科學。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廣義的“社會科學”,它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統(tǒng)稱,包括了人文科學[5]。
同時,在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進程中,新科技革命為社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互滲透,相互聯(lián)系的趨勢日益加強。隨著社會時代的發(fā)展,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又緊密相關聯(lián)。一些新的交叉學科應運而生,并產生了強大的生命力。
目前,中國高??萍紝W術期刊有900余種,從事編輯工作人員近4000名;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有500余種,從事編輯人員近2000人。擔負著傳播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展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繁榮科學技術和哲學社會科學的重任。編輯朋友們對自己工作的性質有明確認識,無疑是有意義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正確認識從事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編輯的本質與特點,對于在編輯工作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雖然文理科編輯重要的一項任務都是對作者來稿進行編輯加工,看似一樣,其實隔行如隔山,文理科編輯工作因性質迥別而各具特色。例如,理科編輯需要基本的自然學知識,文科編輯需要基本的社會科學知識,這是編輯知識儲備方面的基本差異;理科編輯的主要目的是面向社會推出科技創(chuàng)新,文科編輯主要目的是面向社會推出精神文明進步;理科編輯工作重點在加工稿件中量和單位的規(guī)范格式等,文科編輯工作重點在關注稿件中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化以及審美意義,等等。盡管文理科編輯工作由于各自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不同,而體現(xiàn)在編輯工作中的不同,但編輯工作的意義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都承擔著展示科研成果、弘揚正能量,促進學術交流和學術創(chuàng)新,為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提供強有利的最新的成果展示平臺,等等。
由于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及方法不同,有各自的科學研究方法規(guī)范和發(fā)展規(guī)律等,因而致使文理科編輯產生的工作主題不同。
理科編輯在工作中面對的稿件的內容屬于自然科學,發(fā)表的是科學技術相關基礎研究及科技創(chuàng)新內容;主要任務是把高校教師、科研人員的新發(fā)現(xiàn)、新發(fā)明等研究成果進行展示并推向社會,使其產生巨大的學術影響和社會經濟效益,以推動整個現(xiàn)代社會的物質文明發(fā)展。這也是科技期刊編輯部的共同的目標和責任。這個工作是由科技期刊編輯部的工作人員完成的,其中包括主編、編輯、及各個學科的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相關科學技術專家等。因此,理科編輯工作中的主題是,判斷科技論文是否有發(fā)展生產力意義,以及是否具有科技創(chuàng)新的科學論斷,使用的科學試驗方法能夠得到準確驗證,思想方法是否合乎邏輯推理,等等。目前,國內外著名高校有影響的科技學術期刊、國際上的著名科學雜志。國內著名的科學雜志,都以其雜志文章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影響力為成就感,大都采用的界定數(shù)據(jù)是其學術期刊被轉引因子的高與低。
以確認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論點,把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結論公之于眾,無疑是理科編輯的最終目的,相對于文科編輯工作來說,理科編輯的主題簡單明了。
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稿件刊發(fā)的是有關社會科學的文章,包括文藝作品、哲學、倫理、歷史學、經濟管理、公共政策管理、社會學等學科和研究領域。人文社會科學刊物的主題是傳播精神文明、弘揚主旋律、傳承中外優(yōu)秀的文化、探討新時代新思想新發(fā)展,文章主要內容是關于人生、社會、審美的,既有人文學科的基礎研究,也有社會科學涉獵的有關社會發(fā)展的實證性研究,具有無限廣泛的研究空間。這些文章無論是理論說辭,還是形象描寫,又或是實證研究,都有一個共同的最基本的特點——即文章要有可閱讀性。文章要有審美意蘊,或者稱之為審美價值。例如,文學、藝術、詩歌、散文類文章無疑是以審美主題為目的的,閱讀要有通順流暢美。其形象要美,形象的思想要美,甚至形象的丑也要有丑美;哲學、倫理、批判類文章,雖然是理論分析,但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上來說,無疑也要給人們精神方面以豁然開朗和愉悅享受。如果一個理論觀點有佐于人類的情感和理想,沒有審美意蘊,那是沒有社會價值的。因為審美意義是人類存在的根本目的。例如,西方黑格爾的哲學名著是黑格爾《美學》,康德的哲學名著是《審美判斷》、都是以審美立論的。中國的《論語》、《老子》、《莊子》,《左傳》、《史記》等都以其豐富的審美價值滋潤著中國民族。這也就是說,高校人文社科學報中相關的文學、歷史、哲學、倫理等類理論性文章,以及社會學、政治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經濟與管理等實證性文章,在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他們如同詩歌散文一樣,審美價值是文章價值和意義的重要標準。
總而言之,對文章的審美價值判斷是從事人文社科編輯的一個重點,把美的思想、美的感受宣傳于社會,以推動人類精神文明發(fā)展,弘揚正能量,是人文社科編輯的工作主題。
當然,理科編輯也要有審美追求,但與文科編輯相較,則略顯次要。一個驚世科學推論,不必要追求其公式排列形式非常美;當然,文科編輯也需求邏輯嚴謹?shù)耐普?,那同樣是主題之外的次要部分了,一篇具有非凡審美價值的文字,很難從邏輯上說明其社會意義。
和生活中處事一樣,工作的性質特點不同,其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不同。編輯工作主題不同,從事科技期刊工作的理科編輯和從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文科編輯的工作模式大不一樣,且由來已久。
理科編輯的工作主題是判斷論文是否有科技創(chuàng)新。這個科技創(chuàng)新,必須由各行各業(yè)的專家說了算,自然科學版編輯部的編輯們,一般對其創(chuàng)新性很難把控。既然外行不能把控,那就需要建立龐大的專家審稿隊伍,由各行各業(yè)的專家在學術上盲審評閱把關。具體的工作程序大部分是:先由學科編輯初審,然后送相關學科專家一審,專家再審,專家三審,最后主編終審。一篇論文,反反復復,要經過多次評閱。主編終審,主編也是根據(jù)外部專家意見為依據(jù),參考多方面意見形成決策,這是一個集體合作運轉的模式。
科學技術學術期刊的編輯部工作是一個集體運作模式,這個集體運作模式,本質上是編輯依靠外部專家運作模式。科學技術專家是科學技術主力軍,也是編輯部依靠的核心,科學家是理科雜志的掌門人,只有依靠他們,編輯部的工作才能做好,編輯部的工作才能把握好主題方向,才能使工作做到完滿無誤。
從現(xiàn)實工作來看,編輯部在外審工作方面做得好的編輯部,基本上工作都做得很出色。方法模式正確,程序嚴格,基本可以保證雜志刊登的論文,沒有抄襲,沒有重復,內容創(chuàng)新,領先時代。
我們把科學技術學術期刊編輯部的這種運作模式,稱之為科學家運作模式。
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編輯部和科學技術學術期刊編輯部的工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人文社會科學版編輯部的工作主題是對稿件的審美價值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下進行判斷并取舍,在這個過程中,在專家盲審把關的基礎上,如果專家已對稿件的學術性、理論性及政治思想等方面認同,編輯部的主編和編輯會根據(jù)欄目安排及學術熱點等積極組稿,并由此對稿件的取舍起著決定作用。在編輯工作實踐中,這樣的工作常規(guī)是有根據(jù)的。從審美判斷角度來說,作者和編輯是同行,不是隔行太遠,編輯和主編基本上可以把控稿件的審美價值。甚至,大部分有經驗的資深編輯和主編在長期的工作歷練的審美水平,大多不在作者水平之下。他們本身就是能夠掌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嚴格遵守宣傳紀律和編輯學術規(guī)范,且能夠對文字駕馭文字寫文章的專家,有能力對文科稿件做出公正準確的評價。
再者自古而言,無論是高校從事人文社科領域的教師,還是在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及社會上的作家,他們和編輯主編是同一群體,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也許你是研究哲學、倫理、歷史、文化等專家;也或許你是從事與社會發(fā)展緊密的社會學、經濟學等相關的專家,但大家都是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文人,對這些領域的研究在工作實踐和社會媒介的宣傳下,多多少少都有些許了解,并不存在隔行如隔山的嚴重陌生感。
所以,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主編對刊物的發(fā)展定位和目標確立以及實施策略,對期刊發(fā)展意義非凡。有什么樣水平的編輯主編,就有什么樣的雜志水平,雜志也就有什么樣的前途,編輯主編是文科雜志的掌門人。
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編輯部形成的這種工作模式,我們稱之為編輯主編運作模式。
學術期刊文理科編輯部的這二種工作模式,有很大不同。這二種工作模式,是由文理科編輯主題追求不同產生的,認識這樣的不同,對我們編輯部管理以及工作努力方向是有意義的。理科編輯應該敬仰科學,尊重專家,嚴格工作審稿程序,選擇出具有科技創(chuàng)新的好稿件。文科編輯應該獨立思考,樹立自信,質疑權威,承擔責任,以敏銳犀利的目光選擇出具有思想深刻并對社會文化有影響的稿件。
作為以編輯工作為職業(yè)的同志來說,都期待作好本質工作,為社會做出應有貢獻。但是,由于文理科編輯工作的差異不同,對二類編輯工作人員的職業(yè)素質要求不同,進而對他們自身思想境界的要求亦全然迥別。
對于理科編輯,除了要求他們有科學基礎知識外,在思想境界方面,則要求他們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高貴的人格品德。具體如下。
首先,尊重科學家。科學家是理科編輯部的掌門人,編輯天天要和他們接觸,只有尊重他們,才能得到他們在工作上給予大力支持;只有團結他們,才能創(chuàng)造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理科編輯要認識自己是理科編輯工作的附從部分,應該謙虛積極工作。
其次,具有奉獻精神。理科編輯,無論從稿件定奪和文字加工二個內容講,都沒有實質性的利益回報,純粹是一項付出勞動,正如大家平時所言,皆為他人做嫁衣裳。理科編輯的辛勤勞動和他的工作回報是不成比例的。在當今社會,資本運作吃香,理科編輯默默無聞地奉獻在工作崗位上,他們具有無私奉獻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再次,文字加工,是極其耗費精力的腦力勞動。理科編輯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論文中一字一符號、一量一單位,都要嚴格準確,來不得半點馬虎。嚴肅認真也是一種極其崇高的思想境界。
通常,理科編輯的思想境界是尊貴崇高的,遵循嚴謹?shù)目茖W研究方法;文科編輯的思想境界是自在快樂的,雖然也必須嚴格把握文章的邏輯結構和思想內容的學理性,但在精神方面就輕松多了。文科編輯在工作中遇到好的文稿,會被優(yōu)美的文字、深邃的思想、精湛的學術見解所深深吸引,從而沉醉其中,感到有一種飄逸瀟灑的精神境界。
首先,文科編輯主編們一般都能看懂文科稿件。文科稿件的內容通常是有關文學、哲學、歷史、文化的觀點,這些是人們生活的基本知識,大家司空見慣。所以,對于文科編輯來說,閱讀稿件沒有障礙,或者少有知識障礙,這對于一個以文字為職業(yè)的從業(yè)者來說,心情是愜意的。
其次,文科編輯職業(yè)是一個人生提高平臺。我們知道,思想成就需要表達,文字水平需要鍛煉。對于一個有理想的人來說,文科編輯崗位,天天審閱編輯稿件,就是一個對編輯文字能力、思想認識、理論水平鍛煉提升的絕佳平臺。歷史上,我國一些有成就的政治文化名人,都是由編輯崗位走出來的。例如,陳獨秀、毛澤東、魯迅、郭沫若、茅盾等。面對這樣一個優(yōu)越的人生提高平臺,文科編輯如能把握機會,充分施展才華,高質量地完成工作,則心情必是自豪的,有物我兩忘的自在境界。
再次,文科編輯主編是雜志運行的掌控者,他們對稿件有話語權。由于文科編輯部稿件有通讀普適性,文科編輯更方便和作者交流。一方面,編輯可以通過學術交流不斷提高業(yè)務和理論水平,建立重要的作者隊伍,可以擁有知名資深學者、學科領軍帶頭人、以及學術大師的信任,建立龐大的作者團隊,并且熟知和掌握學術精英們的學術研究成果進展,以利于事業(yè)發(fā)展;二方面編輯可以通過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重大發(fā)展方向,積極地組織關乎熱點、難點等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研究,為國家建設和發(fā)展提供好的借鑒和研究成果。
陳浩元等學者曾總結高校學術期刊有五個特殊功能:一是學校師生進行學術交流的平臺和園地;二是展示本??蒲谐晒囊粋€重要窗口;三是促進高校重點學科和新學科的建設;四是對科技新人的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和扶持作用;五是記載著學校科研、教學發(fā)展的歷史[6]。
知識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離不開學術研究,而作為學術研究成果展示的重要平臺——高校學術期刊及專業(yè)期刊,它們的興盛和繁榮卻是我國學術研究發(fā)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黨和國家的重視,我國在人文、社會及科技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國高校學報及學術期刊也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學報及期刊品種多、數(shù)量大。高??萍计诳蠖嫁k刊時間長,有很好的積累,形成了很好的發(fā)展基礎和學術期刊特色。以科技期刊為例,1949年科技期刊只有80余種,至21世紀初,已增長至4420種。目前,高校已有科技學術期刊 900余種。
高等學校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是刊登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論文的、高層次的學術理論刊物。1906年,蘇州東吳大學創(chuàng)辦的《學桴》(《東吳月報》)為我國高校學報社科版發(fā)展的濫觴,迄今已走過了一百多年的發(fā)展歷程。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高校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過程;質量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從數(shù)量看,發(fā)展速度是空前的;從質量看,學術成就也是顯著的。目前,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理應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正確的辦刊之路,科學發(fā)展,彰顯高校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學術特色,充分發(fā)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7]。
因而,高校學術期刊的文理科編輯雖然工作有各自的學術規(guī)律和特點,但在學報發(fā)展之路上,在學報肩負的各項功能和編輯自身的責任下,都有共同的目標追求和責任擔當。
高校學術期刊是一個學??蒲谐晒故镜拇翱?,應以高校師生及科學研究機構學者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面向全社會,擴大用稿范圍,內外并舉。按照國家最新文件,作為高校出版的一部分,學報應發(fā)揮其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學術期刊要辦出水平有影響,編輯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坐在辦公室里等著作者投稿上門,而應主動深入學校各個院系和相關的科研單位,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去特約稿件組稿,發(fā)掘專家的最新理論見解,產生好的學術影響,推動繁榮學術交流。編輯還要隨時掌握刊物相關專業(yè)的最新科研動態(tài),主動向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大家、名家約請稿件。此外,編輯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積極扶植年輕有為但職稱不高或名氣不大的作者,要傾注更大的耐心,為鼓勵引導其在科研生涯上更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學術平臺。
高校學術期刊的編輯在積極約請校內外優(yōu)秀稿件的同時,在服務廣大師生及科研工作者的基礎上,擴大對外交流,延伸刊物的受眾范圍。通過各種渠道,努力開拓對外交流的領域,實時關注本刊優(yōu)勢欄目涉及學科的發(fā)展前沿信息,積極約稿,快速傳播最新的研究成果,掌握最新的科研動態(tài)。對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及重點學科的發(fā)展應持續(xù)關注其研究成果的進展,不定期地持續(xù)關注這些科研成果,推動科研成果不斷發(fā)展壯大,對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產生積極的作用。同時。積極向各類優(yōu)秀期刊學習,文理科編輯應取長補短,不斷地改進刊物的質量,提升刊物品質[8]。
高校學術期刊質量是一個刊物的生命之源。面對各方面的改革,只有較強的質量保障,高校學術期刊才能不懼風險、大膽探索、不斷進步和發(fā)展,適應國家社會科技發(fā)展步伐。而編輯則是期刊質量生命之源的“把關人”。因此,文理科編輯的素養(yǎng)決定著刊物的發(fā)展。編輯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再創(chuàng)造性勞動,要求編輯是知識廣博的“雜家”,也是某一方面知識的“專家”。面對不斷高速更新的知識,編輯部應建立人才培養(yǎng)機制,定期為編輯補充新知識,淘汰舊知識。
文理學科的編輯,我們籠統(tǒng)地以編輯對待,無論在工作安排,還是在職稱晉升時都不太重視其差異。細節(jié)決定成功,我們對編輯工作細致的分析一下,搞清楚文理科編輯之間的差異,對于我們做好編輯工作大有禆益。
雖然理科編輯的主題是判斷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是科學家掌門,編輯們的思想境界是無私奉獻,任勞任怨;而文科編輯的主題是審美價值判斷,工作模式是編輯主編掌門,編輯們的思想境界是自在快樂物我兩忘的。但同時,我們尊敬文理科編輯們的默默奉獻、無私奉獻精神;鼓勵文理科編輯們承擔肩負的責任,自強不息、勇于探索學報在新時代的新思路新理念,大家共同為科學技術發(fā)展、為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為實現(xiàn)“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1] 朱美士.編輯學概覽[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5.
[2] 向新陽.編輯學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3.
[3] 韓玉堂,王曙光.編輯職業(yè)品質論[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4(3):22-25.
[4] 李亞民.終極理論是干什么的[EB/OL].(2017-05-13)[2018-07-20]._/liyamin20.
[5] 淺析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與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EB/OL].(2011-07-01)[2018-07-22]..
[6] 嚴淼.從高校學報的功能看學報的改革與發(fā)展[EB/OL].(2018-03-12)[2018-06-22].http://wenku.baidu.com.
[7] 孫琇.編輯學研究二十年之回顧[J].編輯之友,2001(1):22-25.
[8] 方云嬋,馮上斌.高校學報發(fā)展問題的社會學分析[J].新聞愛好者,2010(16):66-67.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editors of the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in university journals
FENG RONG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editors in Arts and Sciences is of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m to put their heart and soul into work. The subject of work, work mode and aesthetic requirements faced by editors of Arts and Sciences are different.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for Science editors is to judge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le that of Arts editors is to judge the aesthetic value. Although Arts and Science editor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editors must do selfless dedication and hard work. Editors of Arts and Sciences should a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iting work of university journals. In the new era, they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strive for self-improvement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platform of university journals t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atural Scienc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ng work; College and University
G213
A
1008-472X(2018)03-0097-06
2018-06-14
馮 蓉(1964-),女,陜西西安人,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副編審。
本文推薦專家:
王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編審。
張淑霞,陜西師范大學《當代教師教育》,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