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幾點思考

2018-02-08 23:47:12郭亞如陳俊釗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18年6期
關鍵詞:教化親和力思政課

郭亞如,陳俊釗

(1.遵義醫(yī)學院,貴州遵義563000;2.遵義醫(yī)學院珠海校區(qū),廣東珠海519041)

繼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之后,2017年3月,在全國兩會期間教育部長陳寶生答記者問談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親和力不夠、針對性不強”。因此,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以下簡稱思政課親和力)的探究是應時、順勢之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內涵

在探討何謂“思政課親和力”之前,需明了何謂“親和力”。親,《說文解字》中將其解釋為“至也”。何謂“至”?“情意懇到曰至。父母者、情之冣至者也。故謂之親?!鼻橐庹嬲\、父母對子女之情就是“親”。我們現(xiàn)今多簡單理解為親近、親切之意。“和”自古以來就蘊意豐富?!昂汀弊钤缫娭T于甲骨文和金文,而“和合”一詞則最早出現(xiàn)于《國語 鄭語》中。“和”在《道德經(jīng)》中共出現(xiàn)了七次,綜合其在《道德經(jīng)》中的涵義,可解釋為和諧、調和、平和等之意,追求的是一種包容共生之態(tài),體現(xiàn)的是一種辯證的思維、態(tài)度。因此,何謂“親和力”,不僅指一種能夠拉近人與人、人與物距離的力量或屬性,其本身還蘊含有兩者或多者間和諧、包容、整合的辯證之意,其本質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總結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將親和力理解為一種積極的力量;一種拉近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能力或屬性。

在探討何謂“親和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何謂“思政課親和力”。通過整理分析國內學者關于“思政課親和力”的內涵界定可知,學者多是依據(jù)目前心理學上關于親和力的內涵界定來闡釋何謂“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將其界定為一種內生力量或外生力量、一種潛在功能或特性。如何更為科學化、學科化地界定思政課親和力的內涵、突出學科的特色是需要繼續(xù)努力的地方。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思政課親和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堅持人本理論,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教書育人規(guī)律、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的前提下,促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產(chǎn)生出來的吸引力、感召力,表現(xiàn)于教育對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近感、認同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理論依據(jù)

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提出不僅需要現(xiàn)實依據(jù),還應該嘗試尋求其理論依據(jù)。以歷史的角度、從以往圣賢的豐碩思想中探尋其親和力的產(chǎn)生依據(jù)是直面現(xiàn)實的必由之路。本文嘗試從中國古代德育理論、西方德育理論、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這三個方面探尋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思想淵源及理論依據(jù)。

(一)中國古代德育理論為其奠定了思想根基

有學者認為,民本思想最早見諸于夏朝的《五子之歌》,其中有言: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1]也就是說,人民可親近,不可輕視,人民是國家的根本。雖然它是為了處理好統(tǒng)治者與人民兩者之間的關系,最終目的是為了政權的穩(wěn)定。但是,拉近統(tǒng)治者與人民兩者之間的距離,何嘗不是統(tǒng)治者教化人民的一種手段。它是統(tǒng)治者對人民進行教化的一種策略、方法——增強自身的親和力。如同《易經(jīng)》中“比卦”有云:九五,顯此,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大致意思是說,君王要廣泛親善。又如“臨卦”中所描述的這樣:初九,咸臨,貞吉。九二,咸臨,吉,無不利。六三,甘臨,無攸利……。大意為:用感化政策、溫和政策治民,征兆吉利。而用鉗制政策治民,則沒有什么好處。這其中蘊含的處理君民關系的辯證思維,在新時代仍然是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教化方式的溫和、親和性是自古以來先人們都提倡和效仿的。再如《尚書·洪范》中提到君王有“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盵2]這里是說:君王要有三種德行,剛正直率、以剛取勝、以柔取勝。同時還要“沈潛剛克,高明柔克”——抑制過分剛強,推崇和順可親。以上,雖然都是在處理君民關系以及在對百姓進行教化的過程中強調教化方式的親和力、君王自身品德方面具備的親和力,但是同時也可以理解為,在對人民進行德育的過程中親和力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春秋時期,圣賢孔子在教化的時機、方法等方面對教化的有效性問題進行了探索。此外,《論語》中也記載著關于教化的親和力問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3]溫,是指溫文爾雅。良,是指平和善良。這是從教育者的親和力角度實施的教化。樂“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荀子則是在方法上、從藝術的角度來提升教化的吸引力和親和力?!肚f子漁夫》中有言: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4]莊子在這里強調了教育者真摯的情感對于教化的作用,利用情感的吸引力、感染力來增強教育者和教化本身的親和力,以實現(xiàn)教化的目的。

(二)西方德育理論為思政課親和力的提出提供了思想支持

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在雄辯術教育上對后世影響深遠,而其在道德教育上提出的“人道”教育——倡導以同情、仁愛、禮讓、尊重等與人相處,同樣也為我們現(xiàn)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以人為本、關乎人性的教育親和力的理念。尊重教育對象,處理好教育者與教育對象、教育活動與教育對象的關系,使之形成和諧共生之態(tài)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外在表現(xiàn)。時至啟蒙運動時期,英國哲學家、思想家約翰·洛克在其教育著作《教育漫話》中闡述了教育者在說理時“舉止應溫和”,他主張一定要用溫存的語言,耐心熱情的態(tài)度,和顏悅色的勸導,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兒童的習慣,切記不可聲色俱厲、簡單粗暴地責備和訓斥他們,以免傷害兒童脆弱幼嫩的心靈和正在成長中的自尊心。洛克的這種思想雖然針對的是兒童教育,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在對教育對象開展理論傳授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采取溫和的態(tài)度、方式則是新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實現(xiàn)及發(fā)展的必需。20世紀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讓·皮亞杰認為,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發(fā)展。讓·皮亞杰在這里強調具有吸引力的教學內容對于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可見,教育內容的吸引力、親和力問題是教育家一直以來所關注的焦點。

(三)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為思政課親和力的提出提供了理論支撐

1.人的需要的全面發(fā)展對思政課親和力的理論意義

在馬克思的早期理論中,將人的需要看做人的本性,即使后來需要不再被界定為人的本性,其在馬克思主義中仍被重視著。因此,從人的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可知,提高思政課親和力需立足于大學生的現(xiàn)實訴求,以拉近思政課同大學生的距離。

2.人自由個性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對提升思政課親和力的理論意義

人的自由個性的發(fā)展需要積極健康的氛圍。思政課的親和力本質是一種積極的力量、一種能夠產(chǎn)生吸引力與感召力的能力。因此,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為發(fā)展大學生自由個性提供了一個良好、和諧的氛圍。堅持人的全面發(fā)展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以大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思政課在理論上以及實踐上都需遵循的根本準則,它為思政課親和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論遵循和方法指導。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提升路徑

“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是關鍵”。[5]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效果,提升其親和力是關鍵一環(huán)。進而言之,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課的親和力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在此,嘗試從以下3個方面來分析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提升問題。

1.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同理,在思政課的教學中,要始終堅持以大學生為根本,密切關注其實際需要。思政課有什么用的問題就是能否滿足大學生自身需要的問題。思政課能否具有親和力關鍵因素也在于能否滿足大學生的思想訴求、精神訴求、實際訴求。因此,思政課教師無論在教學中還是在日常中都需著力于教育對象的實際,從現(xiàn)實中尋求理論的創(chuàng)造與應用,進而為思政課增添活力、提升親和力。

2.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突破口,提升其親和力

思政課親和力的提升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里面涉及到教師、教材的使用、內容的講解、教學話語及教學方法的選擇等等。在這些因素中教師起著支配性作用,是思政課有無親和力的關鍵所在。在此,從教師的自我意識及主體素質兩個方面思考其親和力的生成與提升。

“親其師,信其道”是教師親和力的形象描述。思政課教師想要提升自身的親和力首先應具有明確的自我意識。教書育人是其重要使命,孔子曾提倡,君子既要“博學于文”,又要“約之以禮”。知識與道德需緊密結合,缺一不可。既要重視知識教育,又要著力于道德養(yǎng)成。因此,他們不僅要有知識傳播的主體意識,還應具有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關鍵意識。同時,教書育人的目的不僅在于青年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而且還源于為社會發(fā)展、為國家富強、民族繁榮服務的需要。據(jù)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還應具備為社會、國家發(fā)展服務的方向意識。

此外,提升教師的主體素質也是增強其親和力的重要之處。首先,教師應強化自身的政治素質。思政課教師作為青年學生政治觀念的帶路人與培養(yǎng)者,其自身的政治素質應擔得起為人師表的基本要求?;谝恍┧颊n教師存有政治理想信念不堅定的現(xiàn)象及可能來自社會因素、個人因素、工作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首要之策應以黨建工作為立足點,用旗幟引領教師堅定其政治理念。其次,教育者應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難免會受到各種利益的誘惑,思政課教師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群體,也會受到利益原則的制約,針對此現(xiàn)象及潛在的誘因,其應始終端正自身的思想認識,通過他人教育及自我教育提高認識水平及道德素養(yǎng),明確“三觀”意識。

3.以自媒體環(huán)境為基點,增強教學過程的親和力

在自媒體環(huán)境的大背景下,思政課教師主體地位面臨挑戰(zhàn)。如何將大學生的“耳”“心”拉回課堂是思政課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斑\用新型傳播方式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輿論主動權,開展網(wǎng)絡陣地建設,完善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必然選擇”。[6]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自媒體環(huán)境同樣為思政課創(chuàng)造了有利方面。一方面,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轉變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模式,使教學模式更具生命力。借助多媒體這種新型媒介的生動性,將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更為高效地“入腦”“入心”,繼而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轉化教學話語。堅持“三貼近”原則,了解學習新時代教育對象的日常用語,并適度地轉化為教學話語,以使教師、思政課與教育對象更為親近。另外,緊跟時代潮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大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要課堂課下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過程的親和力。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不僅是其內在的要求,還需外在因素的支持。

猜你喜歡
教化親和力思政課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chuàng)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社會科學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高端訪談節(jié)目如何提升親和力
新聞傳播(2018年11期)2018-08-29 08:15:30
高端訪談節(jié)目如何提升親和力探索
新聞傳播(2018年13期)2018-08-29 01:06:52
《孔雀東南飛》女德教化主題探析
親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新聞傳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34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古希臘悲劇的教化旨歸探析
將親和力應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討
新聞傳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
双峰县| 榆树市| 井冈山市| 绥德县| 邵东县| 包头市| 金溪县| 滦南县| 虞城县| 天等县| 察雅县| 勃利县| 含山县| 漠河县| 绥化市| 陵川县| 新绛县| 阳曲县| 门源| 西贡区| 冀州市| 勐海县| 洪江市| 常山县| 潼关县| 新田县| 沁水县| 江孜县| 金坛市| 宝鸡市| 大埔区| 淮南市| 梓潼县| 苏尼特右旗| 永胜县| 无极县| 阳泉市| 新沂市| 平遥县| 府谷县|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