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蓮
(北京科技大學日語教研室,北京 100083)
和服歷史悠久,沉淀著日本傳統(tǒng)文化底蘊,與日本人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和服雖分男女但美不勝收的女子和服尤其令人贊嘆。說到日本和服文化,必須提到日本文化之都——京都。京都至今仍保留著傳統(tǒng)的藝伎文化,在祗園一帶時而能看到穿著艷麗的舞伎,特別是那華麗的垂結(jié)盡顯嫵媚。和服的美緣于上乘的染織技藝,更緣于身著和服時所襯托出的端莊優(yōu)雅的氛圍。可以說日本悠久的歷史、風土氣候和生活中的智慧造就了如今的和服。
古代日本服裝受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古墳飛鳥時代東吳風格的服裝傳入日本,同時傳入了紡織和縫制技術(shù)。奈良時期(710-794)的服裝深受唐朝的影響,并在樣式上頗多模仿。到了平安時代日本撤回遣唐使,在文化方面脫離唐文化的影響,興起本土的國風文化。服飾上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尤其因花紋及染色技術(shù)大幅發(fā)展,使當時的服裝花款豐富,重裝豪華,具有獨特的奢華與精致之美。對這個時期的服裝我們比較熟悉的是「唐衣」和「十二單」。唐衣是盛裝禮服。十二單原是疊穿幾層輕薄衣裳的穿法,而現(xiàn)在通常所指的十二單是叫作「五衣唐衣裳」的平安服飾。
基本上這個時期出現(xiàn)的和服成為日后朝廷及幕府的禮儀服制,亦有部分留傳到現(xiàn)代。今天,在一些民間的傳統(tǒng)慶典活動中也能看到平安朝裝束。平安禮服至今仍用于皇族婚禮、即位大典等宮廷慶典中。而傳統(tǒng)的古老家族在結(jié)婚等場合也穿。特別是皇族和名人穿著平安禮服舉行婚禮后,民間也會紛紛效仿興起熱潮。比如1990年平成天皇的次子夫婦結(jié)婚,1993年皇太子夫婦成婚,2007年女星藤原紀香的婚禮都因穿了平安朝禮服而引起轟動[1]。
一般認為現(xiàn)在的和服前身是平安時代(794-1192)的小袖,小袖本是平安貴族穿在禮服里面的衣服。鐮倉室町時期武士勢力抬頭,為了便于行動服裝便趨于簡化。小袖逐漸變成正裝,現(xiàn)代和服的雛形在室町末期就已成形。安土桃山時期和服基本定型并流傳到現(xiàn)代。小袖已經(jīng)完全演變成豪華服飾。其花紋的設(shè)計和分布也開始獨具匠心。比如「肩裾紋樣」圖案分布在肩部和下擺上,中間留余白以突顯點睛之效?!讣珩占y樣」作為這個時期的豪華紋樣,經(jīng)常用在小袖及能樂服裝上;「片身替」是衣服的一半或一只袖子的花樣紋路異于其他部位。這兩種都是小袖的基本式樣[2]。
江戶時代服裝更加簡化,在民間小袖更加流行,這個時期的小袖樣式與現(xiàn)代和服已無大的差別。江戶時代后期出現(xiàn)「太鼓結(jié)」系法并在明治之后得到普及。明治維新之后,政府為推行西化,規(guī)定在正式場合官員和軍人需穿洋服,而一般民眾可以穿和服但必須穿帶有家徽的禮服,從此和服的禮服無論男式女式都有了家徽。
現(xiàn)在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很少穿和服了,但是在冠婚葬祭等重大場合及新年、七夕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慶典中,和服仍是最適宜的裝束。20歲的成人儀式上,身著中振袖的年輕女孩們花團錦簇、充滿生氣。與傳統(tǒng)的茶道花道最契合的裝束也是和服,更不用說能、落語等日本傳統(tǒng)藝能的舞臺裝也非和服莫屬。和服與日本的傳統(tǒng)儀式、傳統(tǒng)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說是日本人“心靈的衣裝”。
有的人覺得和服雖美但穿著麻煩,寬幅腰帶緊束身體,長長的衣袖和裙裾也讓走路受限。不過和服在日本人的心目中還是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首先和服很適合日本的自然氣候。和服上多達8個透氣孔,且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均能自由開合。炎熱的夏季,薄棉浴衣比洋服透氣性好。夏天穿著浴衣打著遮陽傘款款而行的身影比短款洋裝更顯清麗。冬天能把身體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很保暖。畢竟是傳承了幾百年的民族服裝,非常適合日本的風土氣候。再者對行動的拘束也有好的一面,不管平時多么風風火火的人,一旦穿上和服馬上就變得端莊起來,亭亭玉立,楚楚生姿。
和服上的圖案極具裝飾性,色彩繽紛,造型豐富。一件和服展開來后就是一幅完整的畫,上面的花卉、人物、風景、動物栩栩如生,呈現(xiàn)出華美而精巧的藝術(shù)魅力。和服的圖案通常取材于大自然,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體現(xiàn)了日本民族對山水風土的眷戀以及對自然界的細膩感受。春天的櫻花、桃花,夏天的牽?;ǎ锾斓募t葉,冬天的松、梅,隨著季節(jié)變換著時令花紋,會讓穿它的人融入變化中的自然的節(jié)拍,對季節(jié)的更替感受更加敏銳。
和服圖案還有個獨具魅力的技藝就是手繪紋樣,就是手工藝人直接在織物上構(gòu)思描繪的印染方法。日本的手工染色技藝中最典型的是友禪染,由江戶時代的扇面畫師宮崎友禪齋創(chuàng)建。友禪染使用淀粉或米制成的防染劑,用手工描繪出繽紛圖案,并在最后用金箔銀箔以及刺繡做最后加工。友禪染各個工序都有嚴格分工,專人負責。主題一般為花草,顏色以紅黃系為主。
現(xiàn)代和服分男子和服,女子和服。相對于女子和服的艷麗,男子和服就素淡些,多為黑、深藍、淺棕色,款式也較少。男子穿的最多的還是休閑的室內(nèi)裝,比如夏天洗完澡穿著浴衣在室內(nèi)通風處納涼便是很愜意的事。
高規(guī)格的和服都采用「繪羽模樣」來構(gòu)思圖案分布。所謂「繪羽模樣」是在印染前先整體構(gòu)圖,和服縫制完成后,其前襟、腋下、后背等縫線處的圖案相互銜接,整幅和服的花紋展現(xiàn)為完整的圖畫?,F(xiàn)代和服中的振袖、留袖、訪問服等正裝就采用這種方式印染。
振袖是未婚女性最正式的禮服。根據(jù)袖子長度又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小振袖,其中穿的最多的是中振袖。中振袖花色亮麗可愛,很適合少女,可在成人禮、親友婚禮等場合穿著;大振袖也叫引振袖,下擺拖地能夠擺出漂亮的造型,把身材襯托得挺拔秀美。大振袖比中振袖華麗典雅,可作為新娘禮服在典禮后換裝時穿,是三種新娘禮服之一,另外2種是白無垢和打卦。打卦在和服中是最豪華的服飾,面料為絲織品,上面用金線銀線繡有花鳥圖案。
黑留袖是已婚女性的最高規(guī)格的禮服,家徽的數(shù)量決定禮服的規(guī)格等級,5紋最高,黑留袖都是5紋的。留袖的袖子比振袖短得多,圖案分布在腰部以下的裙擺處,腰帶則多鑲有金銀線。色留袖樣式與黑留袖一樣,差別僅是顏色為單一的彩色。在婚禮上,新郎新娘的母親穿黑留袖,已婚的女性親戚則穿色留袖。5紋色留袖的規(guī)格與黑留袖相等,所以在宮廷慶典中,因黑色被視為葬禮用色而被忌諱,所以可穿色留袖。
其次是訪問服,正式但不隆重,沒有年齡限制,適用場合廣,所以很受歡迎。付下僅次于訪問服。氛圍比訪問服輕松,華麗些的付下也可以代替訪問服。未婚已婚都可以穿。
付下與訪問服的區(qū)別在于,付下不是繪羽模樣,所以圖案整體并不連貫。而色留袖與訪問服的區(qū)別在于圖案的分布,不同于色留袖,訪問服是上下身都有圖案。
色無地是單色和服,無圖案,與茶道的質(zhì)樸、幽寂的境界相符,故適用于茶道茶會。小紋是碎花布和服,介于簡略禮服和外出服之間,不分老少,比較隨意。
浴衣是夏季休閑的單層和服,可貼身穿,衣料大多為棉織品。夏天觀看焰火大會,跳盂蘭盆舞時人們都喜歡穿浴衣。浴衣因輕便涼爽、顏色多樣且價格合理而深受喜愛,是盛夏時節(jié)的人氣裝束。溫泉旅館都會備有浴衣,泡溫泉時,在附近納涼、散步時都可穿用。穿浴衣時一般赤腳穿木屐,給人視覺上的清涼感。
穿和服時,搭配腰帶是很關(guān)鍵的。腰帶上的花紋與身上精美的圖案相呼應(yīng),使和服極成為具觀賞性的藝術(shù)品。腰帶中京都西陣織最負盛名,先把絲線染成各種顏色,再直接織出美麗圖案,精美的技藝使織物看起來就像是手工刺繡一樣有立體感。另外,腰帶的搭配也要講究格調(diào)相配。比如休閑和服配個高級禮服帶會嚇人一跳,反之也不協(xié)調(diào)。可見和服除了種類繁多之外,穿和服也有很多講究,這不僅跟種類、圖案、質(zhì)料、工藝等相關(guān),還因家徽因素而變得更加錯綜復雜。
除此之外還有留存至今的古董和服,是明治至昭和初期的產(chǎn)物。那時的和服無論設(shè)計還是做工都很精細,成為一代經(jīng)典。其圖案設(shè)計是現(xiàn)今和服所沒有的,有些就算是現(xiàn)代技術(shù)也做不出同樣的花色了。上乘和服就算過了幾十年也光彩依舊,甚至可以代代傳下去。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和服鮮活耐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