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飛 武曉菊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心衰患者接受桂枝湯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的價值。方法 選取慢性心衰患者60例,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實驗組采用桂枝湯加減與西藥聯(lián)合治療,對比2組慢性心衰患者治療結果的差異性。結果 實驗組慢性心衰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指標(LVEF)較治療前改善程度、6MWT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慢性心衰患者接受桂枝湯加減與西藥聯(lián)合治療,可取得較高的療效。
【關鍵詞】桂枝湯加減;慢性心衰;西藥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0..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30日~2016年8月22日慢性心衰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治療措施不同分為2組,每組30例。實驗組年齡均值為(62.56±7.33)歲,病程均值為(7.50±3.56)年,男女之比為17/13。對照組年齡均值為(62.63±7.20)歲,病程均值為(7.55±3.46)年,男女之比為18/12。2組患者均知情同意接受本次研究,其進行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西藥治療,主要的藥物為血管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等,若患者接受血管轉換酶抑制劑治療難以耐受,則為其實施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
實驗組患者接受桂枝湯加減與西藥聯(lián)合治療,其中西藥治療措施與對照組一致。桂枝湯加減的主要藥物為桂枝15 g、甘草10 g、生姜15 g、制附子10 g、茯苓15 g、澤瀉
20 g、西洋參10 g、7枚大棗,將以上藥物進行水煎,取藥汁200 ml,分早晚2次用藥。胸痛加葛根、紅花、羌活各15 g,尿少加益母草30 g、仙靈脾15 g。
2組慢性心衰患者均接受相關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包括LVEF、LVESD、LVEDD)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分析,并對比2組治療后6MWT的差異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全文研究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心功能指標變化
實驗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指標(LVEF)較治療前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 6MWT對比
實驗組慢性心衰患者治療后的6MWT為(445.02±57.12)m,對照組慢性心衰患者治療后的6MWT為(351.13±56.81)m。實驗組慢性心衰患者治療后的6MWT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臟功能存在損傷,會導致其呼吸、運動活動受到限制,對其生活質量、日常生活造成影響。隨著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老齡化的不斷嚴重,使得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幾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
中醫(yī)將慢性心衰劃分為咳喘、心悸、心水的范疇,患者的主要癥狀為咳嗽咳痰、喘息胸悶、身困水腫,其主要是心氣虛、心陽虛,心脈鼓動無力,腎陽虛腎水上犯,涉及心肺腎并累及肝脾等多個臟腑器官均出現(xiàn)失調,其病因病機主要為陽虛水犯、氣虛血瘀、水飲內停,實施治療應以溫陽、益氣、活血、利水為主。
桂枝湯原本為發(fā)散風寒、調和營衛(wèi)之解表劑,這里用桂枝,以桂枝性溫、味甘,可入患者的膀胱、心、肺經,具有通心脈、溫心陽的作用,能止悸動、助心陽;配附子具有補火助陽、回陽救逆,再加人參大補元氣,三藥相輔相成,補元氣、溫心陽、通心脈以治本虛;茯苓具有寧心、健脾、利水滲濕的作用,與白術配健脾,若與澤瀉配利水,專攻三焦水道不利之浮腫;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配生姜、大棗益氣和胃;去白芍因白芍有壅滯氣機之弊;以上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達到寧心益氣、溫陽通脈、利水消腫的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桂枝湯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的實驗組慢性心衰患者,其治療后的心功能指標(LVEF)較治療前改善程度、6MWT水平優(yōu)于西藥治療的對照組。
綜上所述,桂枝湯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心衰,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以及預后,意義重大,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尹秀秀.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藥參芪強心湯治療的療效[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7,16(17):177.
[2] 劉臣先.中藥佐治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70例療效分析[J].江西醫(yī)藥,2014,29(1):49-51,52.
[3] 李 軍,張 莉.中藥干預對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電解質、白蛋白的影響[J].河南中醫(yī),2015,35(10):2376-2377.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