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芳+吳其潤
摘 要:漢字的來源與字體的形成,從倉頡造字或伏羲氏作八卦的簡單字形來造字,到最終形成文字的字體體系。從始至終文字的意思從未變化,經(jīng)過一次次的去繁就簡,最終形成了現(xiàn)在的漢字文化。世間萬物都與此相似,只是通過不斷變化來改變外在的東西,而其本質(zhì)未曾改變。中國文字的這一發(fā)展過程也是一個反復循環(huán)的過程,經(jīng)晉唐完善后,宋元明清,出現(xiàn)印刷體,甚至在美術設計方面帶來了無限的生命力,文字一直在解碼與重構,最終在電腦時代也發(fā)揮了功用,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無以倫比的生命力。本文通過重點說明印刷術后印刷體的作用來分析漢字的組成特點及發(fā)展,以及現(xiàn)在漢字的書法藝術甚至成為視覺藝術。
關鍵詞:漢字;筆畫;設計;理念
一、剪紙包含的元素理念
(一)漢字書寫的基礎
漢字的書寫從書法的“永”字八法來講,包含了幾個簡單的筆畫。正是這幾個簡單的筆畫包含了漢字書法的基礎特點,一點乃一字之始,一點一劃的組合結構看似簡單,但就是這個基礎如同建筑一樣,基礎是根本(如圖1)。傳說中的文字起源倉頡造字或伏羲氏八卦才有文字的象形,而體察出文字以至后來文字的六個特點:一象形二指事三象聲四會意五轉(zhuǎn)注六假借。清代石濤也講過一劃開天,一點一劃幻化萬象,從微觀到宏觀,從解碼到重構,無不包含宇宙變化,甚至包含設計理念。
(二)所包含的元素理念
1.作品包含中國書法文化的元素
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文化得到了全面的重視,漢字的文化在設計中得到中西方的重視,而從設計理念中包含中國元素最直接的辦法是中國漢字的應用,雖然有中國地方各種民族特色或因素,但中國漢字是最好的元素。在此作品中,部分報紙是先寫過書法的,這樣更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元素,中國書法的藝術性在突顯,但通過小的剪紙后包含在作品里面,容易被忽視。但這個被忽視的東西恰恰好是筆者想表達的意愿之一。
2.包含中國剪紙藝術
此設計用的剪紙是應用了民間喜聞樂見的手藝?,F(xiàn)在的非遺申請中,中國剪紙就是其中的一項民間工藝傳承,雖然以圖案為主,但基本的方法及文字在剪紙中同樣會出現(xiàn)和應用。
3.包含設計理念
中國漢字及書寫的元素與民間剪紙應用,在設計中不是一種新的想法,但是這個符合筆者在參觀藝術展得到的靈感有關系,只是把它應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并把這種想法寫出來進行說明。
4.包含環(huán)保的理念
用舊的報紙本身就是廢物利用,把廢舊報紙剪成作品,一是節(jié)省能源,保護樹木減少砍伐;二是利用寫過書法的紙既能先寫字省錢,又能減少垃圾,好處多多。
通過上學期外出考察時參觀清華、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業(yè)生展,看見有一些作品,將山水畫用鐵線焊接造型而組合成山水形式的啟發(fā),設計巧妙簡單。以上的幾點組成了設計作品的念頭,又進行了嘗試,根據(jù)作品一點點的找根據(jù),然后用文字來說明,這樣既表達了想法又有創(chuàng)意,值得一試,可以考驗自己的動手能力。
題目的名稱也是呼喚人們對古代經(jīng)典詩歌的重視,想讓更多人去學習詩詞。比如電視的詩詞會。作品的設計包括了視覺上的表達,通過眾多的偏旁部首的疊加,密度和厚度給人一種走入漢字的世界,從而得到視覺上的享受。
二、想法的來源以及對中國書寫文字的擔憂和呼喚
(一)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對文字書寫的缺失
提筆忘字是當下年輕人的通病。天天面對電腦,需要就打印,動筆的時間少了,同音字互用的情況嚴重。面對這樣的狀況,筆者呼喚對于漢字書寫,甚至筆畫的重視,回歸日常書寫。
(二)對當代科技的依賴和閱讀書本的缺失
網(wǎng)絡上每天的新資訊、游戲、直播、微信朋友圈等入駐生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虛擬的世界讓人忘了過日子的艱辛,讓人逃避,不思進取。優(yōu)秀的人才會利用新科技,走進傳統(tǒng),而傳統(tǒng)才是生活及文化的根,沒有傳統(tǒng)的學習怎么會有高科技的產(chǎn)生呢?這是大家不愿去想的問題。
(三)如何才能重新吸引年輕一代的重視和學習
重新面對書寫回歸傳統(tǒng)閱讀,我們不排斥新事物,但肯定要適可而已。在需要學習的學生時期要回歸傳統(tǒng),坐在教室學習課本、學習專業(yè)。當然,依靠科技帶來的便利可以讓人們省了很多事,重新吸引人們的注意莫如通過設計作品來讓人們關注。
三、對傳統(tǒng)的學習以及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
(一)漢字書寫的傳承
漢字是中華文明之魂,一個民族的精神在其產(chǎn)生的文字中得到解釋,四大文明古國中,漢字的美可以用于藝術的書寫,產(chǎn)生書法。除了我們熟知的書法體,近當代,漢字書體用于設計中更是巧妙,深入人心。除了名店牌匾、著名商標的字體所謂“老字號”之外,如“全聚德”“榮寶齋”等現(xiàn)代工業(yè)、商品、門窗、廣告等漢字的夸張變形,也應用到了極致,起到了對物品的注釋。比如,麥當勞改金拱門事件,雖然是字母的應用,但在人們的念頭里,m就如同一偏旁,現(xiàn)在的金拱門更符合當代人的觀念。
對于漢字的學習,在當代人看來覺得很費力不討好,其實傳統(tǒng)的東西就是非功利性的。漢字的學習基礎是新華字典,深入學習莫過于許慎的《說文解字》。許慎將漢字的“文”和“字”作了區(qū)分,“文”則代表字原,是漢字形、音、義的根源;“字”則是在文的基礎上衍生出來,將中國文字的解釋分析透徹,既解碼了部首,又重構了內(nèi)涵,是學習漢字文化不可或缺的書籍。以后在文學、藝術性都得到廣泛應用。
(二)文字在平面設計藝術中的運用方法和技巧
1.提高文字的可讀性
文字的主要作用是向大眾傳達作者的想法和意圖,所以文字的表達要做到易認、易懂,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傳達作者的設計意圖,更好的讓人們了解設計的主題和所包含的理念。
2.提高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
豐剛居作品主題,突出表現(xiàn)文字設計的個性,通過獨具特色的字體給人以眼前一亮的視覺感受,有助于作者更好的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只有不斷在漢字的形態(tài)特征與組合上不斷推敲,反復琢磨,才能創(chuàng)造出富有個性的字體組合,才能讓人們在觀賞時感受到愉悅。
3.文字位置的恰當性
文字在畫面的位置非常關鍵,文字位置的安排需要從整體考慮,否則主次不分引起混亂(見圖2)。然而,有時不經(jīng)意地擺放也可以給畫面帶來另一種感受。
(三)關于畢業(yè)設計的一些方案
展示作品(見圖3)并通過書法進行解釋,通過欣賞作品,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熟視漢字的我們可能大多無動于衷,不通過具體的展示而是抽象的表達,讓人各有各的思考。解碼漢字的偏旁部首和內(nèi)容重構漢文化的內(nèi)涵,在文字文學上、藝術上盡可包含。雖然這種設計只是在部分的展示漢字作為藝術設計的某一個可能性,但關鍵在有沒有人因為這個而進行思考和重視。隨著中華文明偉大的復興夢的實現(xiàn),這種對漢字的基礎思考和內(nèi)涵表達相信會得到日益關注,在中國當代設計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
四、結語
漢字的表現(xiàn)力非常強,是中國文明史上無可替代的一種象征,利用符號來創(chuàng)造、建構圖像的設計,將其升華為一種造型語言也是一種傳承我們東方文化的一種方式。我們需要從不同角度去應用,以更加簡潔、趣味的形式將文字的創(chuàng)新應用形式表達給觀賞者,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
參考文獻:
[1]華人德.中國書法史-兩漢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2]葉金潤.漢字在設計中的運用[J].文學界(理論版),2012(12):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