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悠翔 李慕琰 曹穎 柳川
武俠小說家、知名報人金庸一生創(chuàng)作了15部武俠小說,風行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地區(qū),并有多種外文版本。他的武俠小說接續(xù)了中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審美意象,營造出一個獨特的與現(xiàn)實平行的世界。斯人己逝,記者選取金庸創(chuàng)作生涯的四個片斷,回望其建構的那個文學江湖。
緣起1931
“天上有幾點亮晶晶的明星,好似爍亮的小鏡子,在大黑布上閃閃地晃動。這時林中很陜的跑出一個少女來,渾身穿著黑衣,姿態(tài)婀娜中含有剛健氣,背負一劍,行走若飛,直向前面溪邊走去。”1931年,浙江海寧的八歲男孩良鏞讀到他人生中第—本武俠小說——《荒江女俠》。小說開頭的黑衣少女方玉琴為父報仇,途中遇到師兄岳劍秋,兩人珠聯(lián)壁合,共同行俠仗義?!痘慕畟b》融匯武俠打斗與兒女情長,在當時頗有開創(chuàng)性。作者顧明道最初計劃寫成中篇小說,由于在《新聞報》副刊連載時很受讀者歡
查良鏞大開眼界,此后他又在期刊上讀到平江不肖生的武俠小說《江湖奇?zhèn)b傳》和《俠義英雄傳》。在那個內憂外患的時代,這些俠客故事寄托著民眾除暴安良、振興華夏的愿望。
即便是常寫才子佳人故事的張恨水,也在1930年的小說《啼笑因緣》中,把多角戀女配角關秀姑設定為武藝高強、刺殺軍閥的女俠。
1931年發(fā)生的另一件大事,是查良鏞的表哥徐志摩乘飛機時遇難。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幾大社團中,徐志摩所在的新月社在創(chuàng)作上更關注藝術技巧和風格,如探索新詩的格律化,但是多數(shù)作品缺乏深厚的社會現(xiàn)實關懷。徐志摩逝世后,新月社走向衰落,并在兩年后解散。
1955年,查良鏞開始用金庸的筆名寫武俠小說,他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的主人公陳家洛,就是一位浙江海寧的翩翩公子,年紀輕輕便出任紅花會總舵主,肩負著“反清復明”的重任。然而陳家洛性格善良,輕信乾隆皇帝,最終葬送自己的事業(yè)。徐志摩同樣出身海寧望族,年少有成,被眾人寄予厚望,卻終因一份不切實際的感情付出生命代價。許多讀者和研究者因此把徐志摩看做陳家洛的原型。
金庸從未回應過這個話題。不過,在《荒江女俠》與新月社之間,金庸的創(chuàng)作顯然受前者的影響要大得多。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多半設定在民族矛盾錯綜復雜的宋元清,英雄俠士們在壯闊的大時代抉擇、抗爭,揭示道義所在。在這些小說中,金庸寫到的反派人物時也筆含同情。《天龍八部》中“四大惡人之一的云中鶴,恰好與徐志摩的一個筆名相同,“惡人,云中鶴盡管輕狂好色,卻也在西夏搭救過輕生跳崖的王語嫣。
超越正邪
《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鹿鼎記》等作品使金庸得以在正邪對立之外拓展了武俠小說的內涵。金庸曾說:“武俠小說和其他小說一樣,也應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p>
金庸研究者嚴曉星認為,在《神雕俠侶》與《笑傲江湖》之間,金庸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超越一般意義的“正邪”的人物。楊過曾叛出全真教,一度不顧民族大義,投到蒙古南征軍中效力,還圖謀刺殺“俠之大者”郭靖,己很難以一般意義上的正派人物去界定?!缎Π两穭t以令狐沖、劉正風、岳不群等人為代表,更猛烈地沖擊了_一般意義的正邪之分。在神雕、笑傲之間,還有在正邪間“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張無忌,遭受命運捉弄被正派人士逼得走投無路的蕭峰等形象。
金庸曾寫道:“我初期寫的小說,漢人王朝的正統(tǒng)觀念很強?!薄暗搅撕笃?,中華民族各族一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那是我的歷史觀比較有了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中特別明顯。”
在《倚天屠龍記》中,作為反派的武當派在張三豐帶領下改邪歸正,成為和少林齊名的門派。張無忌讓邪教明教與六大門派和解,共同對付蒙古侵略。作為《天龍八部》的男主角,蕭峰身上也出現(xiàn)了血緣身份和文化身份的沖突。韋小寶兼有天地會與朝廷的職務,整個歷程都在兩個身份中游離與平衡。
《笑傲江湖》的后記中,金庸稱:“這部小說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畫中國三千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xiàn)象。影射性的小說并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陜會改變,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
學者陳平原曾概括金庸對于武俠小說的基本看法:武俠小說是娛樂讀物,類型的高低與作品的好壞沒有必然聯(lián)系,武俠小說也和其他文學作品一樣有好有壞;有才華的作者能提高武俠小說的地位;“多少有一點人生哲理或個人的思想,通過小說可以表現(xiàn)一些自己對社會的看法”。
到封筆時,金庸已有了15部作品,他將其中的14部書名各取一字作了一副對聯(lián):“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1970年,金庸開始全面修訂自己的14部武俠小說(除—萬多字的短篇小說《越女傳》未改)。生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金庸說:“我修改的原則是故事的結果不變,人物不變,只是對一些前后矛盾的情節(jié)進行修改?!?/p>
最明顯的變化,是金庸對原作中愛情故事的改寫。在改寫后的《射雕英雄傳》里,他加入了黃藥師和梅超風之間的感情糾葛。在《碧血劍》中,原本袁承志對青青一見鐘情,非常專一,后被金庸改為袁承志被阿九吸引,甚至愛上了阿九?!短忑埌瞬俊返慕Y尾,段譽并沒有與王語嫣結成連理,而娶了木婉清、鐘靈以及西夏公主的侍婢曉蕾。王語嫣在離開段譽后,重新回到慕容復身邊。
楊過與小龍女堅貞不渝的愛情成了金庸改寫動作后唯一的存留。金庸曾這樣解釋自己愛情觀的改變:“現(xiàn)在了解人和事多一點了,知道世界上像小龍女和楊過一樣的人太少了。比如袁承志對他女朋友青青,有三心二意,但最后也沒變心。三心二意是現(xiàn)實中有的,完全沒有反而不現(xiàn)實。人生最理想的是專一的愛情,但不專一的愛情常常有,這樣改更接近現(xiàn)實?!?/p>
生前接受記者采訪時,金庸說:“我的小說以前沒有大的修改,現(xiàn)在要修改,跟進入文學史沒有關系的。我的想法是,把以前小說里的錯誤進行改正,把留下的遺憾挽回,修改主要的圍繞情節(jié)來進行的?,F(xiàn)在感覺以前寫得不怎么好,現(xiàn)在改得好一點也可能改得壞一點。后來思想比較成熟,感覺胡鬧的地方就改了一下,刪掉了一些?!?/p>
金庸曾對媒體表示,“我希望我的小說50年、60年以后人家還能看,我過世之后,100年后還能看。”
深入內地
金庸的小說來到臺灣與大陸后,在兩岸不約而同地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地下”流通。1959年,臺灣當局查禁了404種武俠小說,包括多部金庸小說,指其“顛倒歷史,混淆是非”。為躲避審查,臺灣書商更改書名,甚至將作者署名改為古龍。
直到1970年代,金庸以《明報》創(chuàng)始人身份到訪臺灣,得到了高層禮遇,加上出版人的游說努力,當局才批準了《金庸作品集》的出版和報紙連載。
這個時候,金庸小說也悄然流入內地。作家丁華回憶,1976年春末夏初,一位在遠洋輪上工作的海員有一套不全的舊版《笑傲江湖》,“將書借給我時,要求第二天上午必須歸還,他們要出?!?。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大家都十幾歲的年紀,苦于無書可讀,有什么書拿起來就讀。此時能讀到金庸小說,真是饕餮盛宴了。開始讀金庸,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薄敖鹩菇本W(wǎng)絡版主劉國重對記者解釋:“跟很多朋友交流過,多數(shù)是先看《射雕英雄傳>的電視劇,后來接觸到小說原著,就一發(fā)不可收了。”
從1960年代開始,邵氏已經(jīng)推出多部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著名導演楚原、張徹都曾執(zhí)導,不過票房反響平平。反倒是電視播出的幾部改編版本,收視大好,在重拍《射雕英雄傳》前,無線電視對香港觀眾做電話調查,結果顯示20%的觀眾看過原著,70%對改編表示贊成。無線還舉辦了“理想黃蓉形象”選秀,由金庸的好友倪匡,導演徐克、楚原、杜琪峰等人擔任評委,從中選出了演員翁美玲。這部1983版《射雕英雄傳》引進內地后,最終轟動一時。
金庸在此之前已經(jīng)兩次到訪內地,1981年7月19日《人民日報>報道,“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香港《明報》社長查良鏞,談論了中國當前的若干問題”。
1984年《中英聯(lián)合聲明》的簽署,也推動了曾經(jīng)作為“通俗文學”受到壓制的武俠小說,以“香港文學”的角色獲準公開進入內地。這一年,金庸全部作品在內地正式出版。1985年,金庸小說在中國內地銷售超過四千萬冊,這還不包括無法計數(shù)的盜印。
影視劇使金庸作品更加受到普羅大眾的青睞,但關于金庸小說的雅俗之爭,也從未休止。作家王朔曾經(jīng)評價,“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金庸小說,可說是四大俗”。金庸刊文做出了禮貌的回應,“既享受了這么多幸福,偶然給人罵幾句,命中該有,不會不開心的。”
學者錢理群第一次被學生提問金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時,感到吃驚,“這或許只是年輕人的青春閱讀興趣,是夸大其辭的”。直到有一天他精神苦悶,無意中拿起金庸小說,“沒料到拿起就放不下”?!兑刑焱例堄洝分小吧嗪螝g,死亦何苦,憐我世人,憂患實多”一句讓他有如雷擊,自己添上了一句,“憐我民族,憂患實多”。
“對這樣的震撼心靈的作品,文學史研究,現(xiàn)代文學史研究,能夠視而不見,擯棄在外嗎?”錢理群在一篇評論中寫道。
對于自己的小說廣為流行,金庸的解讀是,“我覺得最主要的大概是武俠小說比較根據(jù)中國的傳統(tǒng)來著手。……武俠小說,一方面形式跟中國的古典章回小說類似,第二它寫的是中國社會,更重要的,它的價值觀念,在傳統(tǒng)上能讓中國人接受。是非善惡的觀念,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基本想法沒有很大改變。”
“出?!?/p>
金庸小說最初遠播海外是在東南亞,甚至早于中國內地。1950年代末,金庸小說在香港報刊上連載后,在東南亞就有大量譯本面世。
印尼文譯本大受官員至民眾的歡迎,帶動了印尼本土的武俠小說寫作。泰文的“射雕三部曲”則從1958年至今已經(jīng)出版了四個譯本,再版數(shù)十次,書名譯作《玉龍》。越南有一則流傳己久的段子,稱曾有南越政府議員在議會吵架時,用“岳不群”“左冷禪”互罵。
新加坡《海峽時報》刊登的金庸訃聞中寫道:“在新加坡,即使是沒有讀過金庸原著的電視迷,大概也熟知他鐘愛的那些人物?!?/p>
由于文化的相近,金庸在日韓也大受歡迎。正式獲得授權之前,已有十二家韓國出版社盜譯了金庸小說,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院長樸宰宇曾說,“十多年來,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在韓國賣出總部數(shù)號稱是100萬部?!?/p>
1996年,金庸與日本德間書店簽約,很快推出了《金庸全集》及多部小說譯本。早稻田大學教授岡崎由美是其中一位譯者,作為多年的金庸迷與研究者,她曾說,“盡管日本讀者未必可以明白金庸作品中的諸多武功招式,但也覺得武功名稱富有詩意,相比武打場面的描寫,日本讀者普遍對于金庸小說中的愛情故事更為感興趣?!?/p>
最早的英文譯本出現(xiàn)在1993年,這本《雪山飛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發(fā)行,香港學者莫錦屏翻譯。英國媒體人晏格文曾擔任路透社亞洲區(qū)編輯,他用十年時間翻譯出版了《書劍恩仇錄》(The Book&The Sword)。漢學家閔福德為這本書做了審訂,隨后幾年,他又組織翻譯了三卷本《鹿鼎記》。他說:“那是金庸構筑的一個完整的世界,半是玄想,半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金庸的小說里,你會遭遇許多的古怪和許多的美妙?!蔽鞣酵茝V者傾向于把金庸放入西方文化進行類比,幫助讀者理解。例如,晏格文在譯序里寫,“金庸創(chuàng)作的人物已然構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好比狄更斯《霧都孤兒》的主角奧利弗·特威斯特對于維多利亞時代的讀者一般?!狈▏v港領事孟嗣德則說,金庸先生是“東方的大仲馬”。
《紐約客》在2018年的一篇報道中如此介紹金庸:其作品在華語世界的文化流行程度大約等于“哈利·波特”與“星戰(zhàn)”之和……金庸將江湖交織融貫于中國歷史,這就像是托爾金把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帶向了查理曼時代的歐洲。
美國華裔賴靜平創(chuàng)立了武俠小說翻譯網(wǎng)站“wuxiaworld”,他筆名為“任我行”,嘗試翻譯的第—本中文小說就是金庸的《天龍八部》。他時??ㄔ凇靶蘖_刀”這樣的詞上,花幾小時翻查字典。僅枯榮大師和鳩摩智在天龍寺前的一段對話,他整整翻譯了兩天。當譯到喬峰被趕出丐幫,他“永遠地放棄了”,“太難了”。
在這些國外文學社區(qū)里,業(yè)余譯者的熱情是層出不窮的,志愿者們已經(jīng)翻譯完了金庸的14本小說。
金庸愿意把金錢與精力投入于支持外語翻譯和國際學術研討會,作家馬家輝告訴記者:“一個作家非常在意自己的作品,覺得你們研究得不夠,假如你們愿意花時間精力想去研究,我當然支持了,我又有能力,又有影響力。我覺得這是金庸做人的認真。”
2005年,劍橋大學校長愛莉森·理查德女士閱讀了《鹿鼎記》英譯本,十分贊賞。在她的引薦下,金庸獲頒劍橋榮譽文學博士名銜。此時金庸已經(jīng)81歲,他主動提出赴劍橋攻讀普通的博士學位,“我到劍橋求學并非為了學位,而是感到本人的學問不夠”。
金庸小說最新的英譯本在2018年出版,這本《射雕英雄傳》第一卷在亞馬遜書店獲得銷售冠軍。出版人告訴媒體,英語國家這么晚才發(fā)現(xiàn)金庸,“真的太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