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中華兒女自稱為“龍的傳人”,龍在國人心中的神圣地位可見一斑。英文翻譯“龍”為“dragon”,其形象及象征意義皆與中國龍不符。本文借迪斯尼動畫電影《木蘭》來探討中西方文化中龍的翻譯及差異。
【關(guān)鍵詞】龍 dragon 翻譯 文化差異
迪斯尼電影《木蘭》脫胎于中國樂府民歌《木蘭辭》,通過美國成熟的劇本改編及技術(shù)加工,是一部成長于海外市場的中國外殼、西方內(nèi)核的電影。《木蘭辭》原文僅三百多字,電影為了加強戲劇沖突效果,增加了許多人物和情節(jié),如對木蘭形象的重塑、人物內(nèi)心的剖析、配角的形象與設(shè)定等。這些新增內(nèi)容中,最直觀體現(xiàn)出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就是片中出現(xiàn)的龍的形象。
一、《木蘭》中的龍
《木蘭》中龍以兩種形象出現(xiàn):第一種是木須龍(Mushu),長相與中國文化中的龍相似,但身量矮小,形容猥瑣,通身紅色,在祠堂負(fù)責(zé)打雜,后來為木蘭的跟班。無論從形象還是角色設(shè)定上,木須龍都是劇中的搞笑擔(dān)當(dāng),與國人認(rèn)知中的龍的形象完全相反。如,木蘭對木須龍的第一印象是“a little lizard”(小蜥蜴),突出了木須龍的小身板;木蘭的先祖?zhèn)円乙晃患易迨刈o神去幫助木蘭贏得家族聲譽時,木須龍毛遂自薦,但先祖?zhèn)冋f:“We will be sending a real dragon to retrieve Mulan.”(我們要派一條真正的龍去幫助木蘭),說明先祖?zhèn)円膊徽J(rèn)可木須龍的能力;木須龍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時,妄圖噴出一個火球,但因先天能力不足,只能吐出一個花生大小的火星,而且轉(zhuǎn)瞬既滅,沒有任何的威力可言等情節(jié),更加證明了木須龍在劇中的能力倒數(shù),地位低下。
而先祖?zhèn)兛谥械摹皉eal dragon”便是電影中的第二種龍,石像神龍(the great stone dragon)。它是木蘭家族的守護者,天神一般的存在。外形龍頭獅身,威猛異常。但在召喚時,卻被木須龍用銅鑼不小心敲斷了一只耳朵,這位守護神就成了一堆碎石,外強中干,不堪一擊,與之前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龍
中國龍由鹿角、牛頭、驢嘴、蝦眼、象耳、魚鱗、人須、蛇腹、鳳足構(gòu)成,能行云布雨,遨游于天際,也可潛伏于波濤,是東方文化中獨特的存在,并不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影《木蘭》中將龍翻譯為dragon,這是目前最常見的翻譯方法。維普百科上把dragon分成兩種,European dragon和Chinese dragon。European dragon是“depicted as reptilian creatures with animal-level intelligence, and are uniquely six-limbed (four legs and a separate set of wings)”,智商不高的爬行類生物,四爪兩翼。Chinese dragon是“depicted as serpentine creatures with above-average intelligence, and are quadrupeds (four legs and wingless)”,智商較高的蛇類生物,四爪無翼,形象上兩者有差別。
中國龍是圖騰,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中華兒女以龍的傳人自稱,古代皇帝也自稱為“真龍?zhí)熳印?。很多傳說故事也與龍有關(guān),如伏羲氏時,以龍紀(jì)事,創(chuàng)立文字;漢高祖劉邦生母夢中與龍結(jié)合,受孕而生劉邦等等。人們對龍有尊敬,有仰慕,有畏懼,卻不敢有輕蔑之情,所以中國的作品中,不會出現(xiàn)木須龍這樣的“小丑龍”形象。電影中的石像神龍雖是威嚴(yán)與神力代表,看似符合中國龍的設(shè)定,但卻龍獸獅身,蹲坐在石墩上猶如看門石獅,不倫不類,畫虎成犬,威嚴(yán)有余而貴氣不足,因此也不符合中國龍的形象。雖然電影《木蘭》是個傳統(tǒng)的中國故事,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存在,劇中的木須龍和石像神龍,都不是真正的中國龍。
dragon在英語中用來指代的是“a woman who behaves in an aggressive and frightening way”(悍婦,母夜叉)這類人,類似中國的“母老虎”。西方小說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有騎士與惡龍進行搏斗、惡龍擄走公主、噴火毀壞農(nóng)村和城鎮(zhèn)、搶奪財物等故事,如北歐神話中的尼德霍格、《貝奧武夫》中的龍等等。西方文化中的dragon,喜歡囤積并看守寶物、好奇心重、好報復(fù)、會飛、會噴火,一般來說是基督教中的反面形象。龍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征,許多跟龍有關(guān)的詞語也多是帶有祝?;蛎篮玫囊饬x,如龍鳳呈祥,龍馬精神,鯉魚躍龍門,生龍活虎等等,與dragon在英語中的象征意義大相徑庭。
由此可見,無論是形象還是象征意義上,中國龍與西方dragon都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三、結(jié)論
因為龍的形象和象征意義在中西方文化中不能對等,所以用dragon一詞來翻譯中國“龍”,是不妥當(dāng)?shù)?。目前對“龍”的翻譯意見不統(tǒng)一,有人建議用音譯法,用拼音“l(fā)ong”來代替dragon。但拼音“l(fā)ong”和英文單詞“l(fā)ong”(長的)拼寫一樣,容易混淆,所以又有人建設(shè)使用“l(fā)oong”,這樣與“龍”發(fā)音相似,與“l(fā)ong”(長的)拼寫方式也區(qū)別開來。也有人建議用意譯法,用Chinese dragon來專門指代中國龍,這樣好記又容易分別。無論是音譯法還是意譯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為了能更好地宣揚中國文化,減小中西方文化差異,需盡快統(tǒng)一“龍”的翻譯方法,為中國龍正名。
參考文獻:
[1]趙銳.從中國十二生肖翻譯看中西方文化差異[J].校園英語,2015(14).
[2]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M).商務(wù)印書館,2009.
[3]陳莉莉.迪斯尼電影《Mulan Ⅰ》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誤讀[J].淮北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9(6).
[4]李淑玲.淺議“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異及翻譯觀[J].陜西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