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陋室銘》,是一篇膾炙人口、流傳百代的佳作,全文只有81字,但是字字珠璣,劉禹錫借陋室歌頌自己的品德高尚。細細品讀,我從他的詩中窺見他有著一顆追求不朽的心。
關(guān)鍵詞:陋室;品德高尚;不朽
《陋室銘》為唐代文學(xué)家劉禹錫所著,文章通過贊美陋室不陋,表現(xiàn)了作者重視道德品質(zhì)的修養(yǎng),文章僅有81字,卻成了一篇膾炙人口、流傳百代的佳作。細細品讀,筆者發(fā)現(xiàn)詩人并不僅僅在于借陋室表達自己的安貧樂道的品德和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更想通過此詩表達自己追求不朽的志向。
一、 選擇“銘”這種文體
“銘”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題目《陋室銘》表明本文是一篇銘文。
銘文,又稱金文、鐘鼎文,初始于商代,指鑄刻在青銅器物上的文字。古人認為青銅器非常堅固,將文字刻在青銅器上可以永存,于是把需要長期保存或流傳的事跡功德刻于青銅器上。銘文發(fā)展到后來,成為一種刻在器物上以記功、警戒為內(nèi)容的文學(xué)體裁。
“故雋之玄石,傳諸不朽”,“鐘鼎禮樂之器,昭德紀功,以示子孫”,這種文體表明了古人的一種美好愿望,刻于不朽的金石上的文字可以流傳后世,文字所記錄的功德從而也獲得永恒,簡言之即獲得“不朽”,“子子孫孫永寶用”。
古人很早就提出過“人生三不朽”的著名論斷,《左傳》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痹诤笕藢Α叭恍唷钡慕庾x中,立德即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見形諸語言文字,著書立說,傳于后世。后世將“立德、立功、立言”稱為“三不朽”,成為讀書人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目標追求。
銘文迎合了漢民族追求不朽的心理,這種追求不朽的意念,深藏在銘文創(chuàng)作者的精神世界里,因此銘文在文人心目中,不是一種普通的文體,是一種價值珍貴,創(chuàng)作時更需慎重的文體,希冀其能流芳百世,永垂千古。所以筆者認為劉禹錫一定也是懷著一種希冀不朽的美好愿望來創(chuàng)作銘文的。
明白了銘的含義以及銘文的深刻內(nèi)涵,那么也就明白了題目《陋室銘》的題意。即作者通過對自己居住的陋室進行歌頌,進一步來對陋室主人的高尚品德進行歌頌,實際上是想彰顯自己的高尚品德,用“銘”這種文體以求不朽。
二、 引用孔子的話
文章結(jié)尾“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論語·子罕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講的是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孔子說:“那么簡陋怎么住???”孔子說:“君子居住的地方,有什么簡陋的?”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以來,封建統(tǒng)治者把儒家的道德標準作為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標準,把孔子尊為“至圣”,把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xué)說奉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把孔子的言論視作金科玉律。本文引用孔子的話并以此作結(jié),是為了突出強調(diào)本文陋室不陋是因為主人品德高尚這個主旨。引用孔子的話作為論據(jù),在當時是最有說服力,充分而不可辯駁,孔圣人的肯定和示范是來表明陋室主人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最有力的證據(jù)。
但是作者又不把孔子的原話全部照搬,這是作者故意不引“君子居之”四個字,只引“何陋之有”,而把“君子居之”這層意思暗含其中。這樣寫,不直白,含蓄而有余味,況且文章開頭已經(jīng)點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個主旨,再引“君子居之”便顯得露骨而且重復(fù)了。
還有一點筆者認為很重要,就是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都很顯著的第一人便是孔子。他宣講規(guī)范人倫道德,并以身作則,開創(chuàng)了儒家學(xué)派,培養(yǎng)教育的學(xué)生達3千多人,還著書立說,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以說孔子實現(xiàn)了古今圣賢的最高人格理想。李康在《運命論》中盛贊孔子,說:“若夫立德必須貴乎,則幽、厲之為天子,不如仲尼之為陪臣也?!?/p>
劉禹錫在詩的結(jié)尾點名道姓“孔子曰”,引用孔子的話有以圣人為榜樣,追求不朽的美好愿望。
三、 自比諸葛亮和揚雄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是說諸葛亮的草廬和揚雄的亭子雖然很簡陋,但是都因為主人有名而聞名。言外之意是自己的陋室也會因自己而出名,詩人用類比手法以圣賢自比來表達陋室因主人之德而不陋。除此之外作者還寄予了自己的遠大抱負。
“南陽諸葛廬”,諸葛亮隱居南陽時居住的草房。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一心輔佐劉備和劉禪,忠心耿耿,鞠躬盡瘁。作為政治家的杰出代表,他成為無數(shù)人的奮斗目標,后人如杜甫、李白、陸游等等都寫下不少詩篇,來表達自己希望能夠像諸葛亮一樣,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人生的不朽。在這里劉禹錫也流露出自己對立功以實現(xiàn)人生之不朽抱著渴望。
“西蜀子云亭”,揚雄在成都的住所,又稱“草玄堂”,因揚雄在這里寫下《太玄》一書而得名。揚雄字子云,西漢著名的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為人品德高尚,不慕榮華富貴,“簡易清靜,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彼抢^司馬相如之后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揚雄”。王充稱他為“鴻茂參圣之才”、一代大儒。他一生寫下不少名篇,其中在草玄堂自甘淡泊所寫的《太玄》成為揚雄的代表作之一。
班固在《漢書》中寫到揚雄:“實好古而樂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逼湟簧鸀橹?,仿《易》作《太玄》,仿《論語》作《法言》等,揚雄的哲學(xué)著作和文學(xué)篇章對后人產(chǎn)生的影響很大,受到很多思想家、政治家的竭力推重。西漢的桓譚認為他跨越了周秦諸子。在這里劉禹錫大有想借揚雄表達自己想要在立言方面有所建樹,文章能像揚雄一樣流芳百世。
總之,無論是諸葛亮還是揚子云,他們品德都十分高尚,前者政治上后者文學(xué)上成就極高,為后人所敬仰和銘記,流芳百世,可謂是不朽。筆者認為作者在文中寫諸葛亮和揚雄,有把他們看作是自己的同類、學(xué)習的榜樣、奮斗的方向。表明自己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品德,還希望能像他們一樣在政治方面、文學(xué)方面有所建樹,最終能實現(xiàn)人生的不朽。
“詩以言志”,本文我們與其把它看成是一篇闡述陋室不陋,借贊頌陋室來彰顯陋室主人淡泊名利、生活情趣高雅的抒情詩,不如說作者想借此文表達自己追求不朽的愿望的言志詩。
作者簡介:
王沂,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蠡口中學(xu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