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芝慶 by Zhao Zhiqing
景、境、靜、凈、敬。
觀山、入山、悟山、無山、出山。
賞石始終于山,周而循環(huán),起于“性”,得于“悟”,了于“醒”,知于“自然”。怎是一個“玩”字所得?
山水之美并非直觀,其間道理,只有常思靜悟,方知其所以然。勿亂,勿貪,莫落個玩山不得山,反被石頭玩。
觀山則是觀其景,使得心情愉悅,覺得可游可居。在于形,勝于勢,論風(fēng)水,講環(huán)抱,看起伏,觀層次,底平如切,水路分明,或大氣穩(wěn)重,或奇峰絕頂,或山中帶池,或洞中有景。有甚者除形之外,更重于色與紋,有好的皮色和紋理更使得一方山石錦上添花。好的山形石能以小見大,能以山見水,一方好山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流連忘返。此時(shí)看山是山。
境,意境,境界。由古至今,文人墨客關(guān)于山水之大作舉不勝舉,然而不曾有人將山水畫稱之為風(fēng)景畫。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古人常以山水寄情,意在于境而不在于景,對于山水之意也各有不同,只因身在山中,意在境中,得之為"境界",此時(shí)看山不是山。
淺入景轉(zhuǎn)眼不知秦漢
深如境回眸已是千年
靜乃靜悟,心靜如止水,自然映高山。
山靜似太古,
日長如小年。
此心初無住,
每與物皆禪。
靈臺方寸之地藏大千,可觀停云止水,神游天地之間,但無靜悟,看山卻不知山。
凈者凈心,人到清凈地,心至無塵間。無掛礙,迥脫根塵處,獨(dú)坐寂寥心。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謂之根,根之所取者謂之塵,根塵同源,縛脫無二,根塵清凈,才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物我兩忘,山即是我,我即是山,看我不見我,觀山不見山,一切即是即非??沼杏锌湛占从?,有無無有有還無。此時(shí)看山已無山。
敬,敬畏。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敬畏是君子之為與不為之道,孔子曰∶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古人有云∶山為大地之父,水為大地之母。賞石論山,思良久而不敢妄言,山水之大美豈是我等俗子只語片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我們的癡狂不過是一廂情愿,石之本身并不在意得于何名,置于何處。石還是那方石,山還是那座山,只是在內(nèi)心深處或神遊昆侖之上或安居于靈臺之間。靈臺即是心,心即是山,又何求無山。你我皆過客,何必貪?何苦戀?
如若只圖名和利,勸君莫誤一方山!
看千里江山能入畫卷
品一方美石可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