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建懷
兩宋三百余年間,人才輩出,群星燦爛。但縱觀這些燦然于云表天際的群星,大都是習孔孟之道、為帝王代言而顯于世、名于時的,循規(guī)蹈矩者多,棱角分明者少,讜言直論者多,狂放不羈者少。雖說少,但也不乏其人。而在這極少的狂人之中,被稱為龍川先生的陳亮最引人注目,他以一介布衣之身,在朝堂之上和士大夫之間,掀起了巨大的議論風潮,以至“人不以為狂,則以為妄”,成為歷史長河中一道別樣的風景。
一、到底有多狂
陳亮到底有多狂呢?試舉幾例:
隆興元年(1163),宋孝宗發(fā)動了反擊金軍的“隆興北伐”,由于太上皇趙構(gòu)的反對,以及各路抗金將領不和,北伐以失敗告終。隆興二年底,在趙構(gòu)的干預下,朝廷再次向金乞和,達成和議,規(guī)定金宋兩國皇帝再次以叔侄相稱,南宋再次向金割地賠款,再次背上了恥辱的包袱。不過,朝野上下卻有許多人為此而“欣然”,說“幸得蘇息”。當時,陳亮以鄉(xiāng)試第一被推薦到太學學習,他看到大家不以為恥、反以為幸時,氣憤不過,冒著極大風險,以一介布衣之身向宋孝宗連上五章,即歷史上著名的《中興五論》?!吨信d五論》一千八百多字,包括中興論、開誠論、執(zhí)要論、勵臣論、正體論五章,是凝聚著陳亮心血和智慧的治道之論。但《中興五論》呈宋孝宗閱后,卻如泥牛入海,杳無音訊。陳亮見上上下下如此怯懦,即退學而歸,以示憤慨。
淳熙五年(1178),三十五歲的陳亮,又以布衣之身連續(xù)三次向宋孝宗上書,批評自南宋初以來茍且偷安的國策,一蹶不振的士氣,談古論今,針砭時弊,縱談國是,開出良方,建議遷行都于建康(今南京),置行宮于武昌,不要把長江當做防守的天險,而要將其當作北伐的跳板,打過長江,振作北伐,其設想之宏遠、觀點之新奇、議論之大膽,即便是執(zhí)政大臣,也是從未有過的。而且,奏章中狂言狂語俯拾即是——“臣不佞,自少有驅(qū)馳四方之志,嘗數(shù)至行都,人物如林,其論皆不足以起人意。”(《宋史·陳亮傳》下同)“今世之儒士自以為得正心誠意之學者,皆風痹不知痛癢之人也。舉一世安于君父之讎,而方低頭拱手以談性命,不知何者謂之性命乎?”如此等等,狂放至極。宋孝宗收到奏章后,雖然為之“赫然震動”,甚至準備給陳亮封官,但對他的建議卻依然不置可否,封官不過是博一禮賢下士之虛名而已。陳亮獲悉,非但沒有大喜過望,反而因皇帝不用建議、折衷安撫的作為大失所望,哈哈一笑說:“吾欲為社稷開數(shù)百年之基,寧用以博一官乎!”說完,拂袖而去,回鄉(xiāng)授徒講學去了。
淳熙十四年(1187),太上皇趙構(gòu)去世,金人派來使者吊唁,使者傲慢無禮,朝野為此議論紛紛,陳亮再次上章,開篇即言:“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計、舉常事以應之者,不待知者而后知其不濟也。秦檜以和誤國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氣索然而無余矣……今者高宗既已祔廟,天下之英雄豪杰皆仰首以觀陛下之舉動,陛下其忍使二十年間所以作天下之氣者,一旦而復索然乎?”他建議宋孝宗命令太子監(jiān)軍,駐節(jié)建康,銳意北伐、恢復中原。此論一出,朝野嘩然,大臣們“在廷交怒,以為狂怪。”而此時的宋孝宗呢?他正忙著將皇位禪讓給太子趙惇,打算一邊休息去了,還會操心什么勞什子北伐?于是,疏入不報。
二、為什么這樣狂
陳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南宋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出生于一個家境漸衰的地主家庭。陳亮少年聰慧,才氣超邁,及長,好議論,喜談兵,寫起文章來洋洋灑灑,下筆千言立就。1161年,他根據(jù)自己多年深入研讀的史籍,細致考察韓信、劉徹、曹操、諸葛亮等風云人物的成敗得失,創(chuàng)作了《酌古論》一書,以文武互參的理念,得出了自己古為今用、指導實際的獨特見解,使之成為了“可以觀,可以法,可以戒,大則興王,小則臨敵”的一部知往鑒今、別具一格的軍事史著作。這一年,他才剛剛十八歲。
時任婺州(今浙江金華)知州的周葵讀了《酌古論》后,對這位年輕人的才華識見驚嘆不已,贊譽陳亮為“他日國士”,引為上賓。后來,周葵歸朝出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攜陳亮入京師,凡前來議事的朝臣大吏,周葵一一引見給陳亮,陳亮因此結(jié)交了許多名士豪杰,眼界進一步開闊。周葵希望陳亮研究正統(tǒng)學問,授他以《大學》《中庸》,陳亮跟隨學習一段時期后,認為救世濟時,這種“道德性命之學”究竟用處不大,后來便偏離了這一方向,朝著自己更感興趣、于時更有益、與人生理想更契合的方向發(fā)展和掘進了。
還有一件反映出他對“道德性命之學”反對的例子,是后來他與陸九淵和朱熹的一系列的論戰(zhàn)。他非常明確而堅定的認為,在國家內(nèi)憂外患之際,陸氏閉門修學,只顧心性,“玩心于無形之表”,結(jié)果把人變成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究”,簡直與“枯木死灰”的廢物無異。而朱氏所謂理學,雖然“縱橫妙用”,但“肆而不約,安知所謂文理密察之道?”他認為,無論陸氏朱氏,其“道”作為事物的法則,不能超越有形物之上,超越了,就如同空中樓閣,于國計民生,究竟用處不大。它認為,所謂學問,必須貫通于事物之間,必須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正欲攪金、銀、銅、鐵、錫作一器,要以實用為主耳?!薄皩嵱谩?,就是陳亮做學問的一貫態(tài)度。
而說到陳亮為什么這樣狂,這與他的信念密不可分。他曾在《中興五論》中說自己:“十八、九歲吋,慨然有經(jīng)略四方之志?!彼苍凇都壮酱鹬煸迺分袑χ祆湔f:“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自謂差有一日之長?!闭沁@種遠大的理想抱負,讓陳亮有了以學問發(fā)之于外的義薄云天的豪氣,也正是這種豪氣,在當時平庸內(nèi)斂的士大夫中激起了反感。
三、復仇自是平生志
那么,陳亮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呢?
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五十一歲的陳亮參加了當年的禮部考試,一路過關斬將之后,被禮部以第三名的好成績報到了宋光宗案頭。宋光宗在殿試策論環(huán)節(jié)與陳亮的對談中,因為在談及“禮樂刑政之要”時,講到了皇帝與太上皇之間如何處理父子關系的問題,深得宋光宗認同,便親自將陳亮撥擢為第一,欽定為狀元,還賜詩陳亮以示褒獎。endprint
陳亮接受皇帝賜詩后,特作《及第謝恩和御賜詩韻》一詩,詩曰:“云漢昭回倬錦章,爛然衣被九天光。已將德雨平分布,更把仁風與奉揚。治道修明當正寧,皇威震迭到遐方。復仇自是平生志,勿謂儒臣鬢發(fā)蒼?!痹谶@首獻給皇帝的和詩中,陳亮慷慨激昂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那就是“復仇自是平生志”。這時,離他去世已經(jīng)時日不多,所以,這句詩即是他對自己一生理想追求的高度概括和表白。
而陳亮理想中的復仇,就是復金人的亡國之仇,他的一生事功,就是振興國家、恢復中原。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樣做的,而且矢志不移,百折不撓。
南宋自高宗與金人達成“紹興和議”之后,一直向金奉行賠錢、割地、俯首稱臣的屈辱外交,南宋百姓在內(nèi)憂外患中倍受盤剝,邊關將士在乞和政策下一蹶不振,士大夫在恥辱外交中情緒消沉,南宋朝野間彌漫著一股萎靡頹唐的氛圍。宋孝宗繼位后試圖振作,曾發(fā)動著名的“隆興北伐”,然而,匆匆出戰(zhàn),草草收兵,在失敗的戰(zhàn)局下,再次與金簽訂賣國的“隆興和議”條約,在本來沮喪的士氣上再添一份悲涼,南宋政權(quán)如風雨飄搖中一艘破敗的帆船,隨時都有被巨浪吞沒的危險。
在這種悲歌四起的情況下,一批仁人志士不甘沉淪,他們?nèi)虩o可忍,為抗金復國大聲疾呼。岳飛怒吼:“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辛棄疾大呼:“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還反復回憶抗金歲月:“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陸游一片悲歌:“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本瓦B柔弱的女流之輩李清照,也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p>
將這種志向化作系統(tǒng)思想而發(fā)出巨大吼聲并直達天聽的,就非陳亮莫屬了。陳亮一生,曾經(jīng)多次以布衣之身向宋孝宗上書,直陳抗金恢復之志,進獻富國強兵之策。他在最初向宋孝宗提出的《中興五論》中,對政治、經(jīng)濟、軍事、財政、法制、風俗等方面,提出過許多有利于國家振興的而且非常具體的改革意見。在淳熙年間的上書中,他又更為簡潔、成熟而精煉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宋孝宗加快政治制度改革、人才制度改革,振作起來,鼓舞士氣,凝聚人心,積極北伐??梢哉f,他一輩子都在為強國夢想、復仇理想、恢復大計鼓與呼,而且為此不怕打擊,寧死不屈。
因為他的觀點犀利,好發(fā)高論,在朝中上至宰相、下至末吏,得罪了一大批人,這些人把他視作“眼中釘”,一有機會,就往死里整,為此,他吃盡了苦頭,其中,就包括三次莫名其妙的入獄經(jīng)歷。
第一次是1178年,他上書宋孝宗,在批評朝政的同時,還大肆批評朝廷大臣對外的茍且和對學問的空談,遭到了很多人的忌恨,于是,“不以為狂,則以為妄”。孝宗欲封他官,他拂袖而歸,經(jīng)常與那些狂朋怪友胡吃海喝,喝醉了就口出狂言。當年陳亮參加科考,何澹任主考,曾黜落他,陳亮為此多次言語沖撞何澹。有個忌恨陳亮的人,便把他醉后狂言向時任刑部侍郎的何澹告發(fā),何澹為此將陳亮下獄,嚴刑拷打,以至體無完膚,斯文掃地。最后還是宋孝宗明白,他說:“秀才醉后胡言亂語,何罪之有!”才放了。
第二次是上回宋孝宗赦他無罪不久,陳亮家童意外殺人,湊巧的是,被殺者曾經(jīng)羞辱過他的父親,死者家屬便懷疑此事為陳亮指使,將陳亮告到了官府,官府將陳亮父親關押于本州監(jiān)獄,而將陳亮交大理寺嚴辦。陳亮因此又蹲了一段時間的監(jiān)獄,后在王淮(時任宰相)和辛棄疾和竭力營救下才脫罪。
第三次是1188年,也是在向宋孝宗上書之后,因批評朝官大臣們的語言更加耿直,又觸怒了許多人?;剜l(xiāng)后,在一次鄉(xiāng)下喝喜酒的過程中,同桌某人喝完喜酒回去后忽然死了,其家人竟然狀告陳亮下毒,陳亮又被下了大獄。第二年,大理寺少卿鄭汝諧為陳亮向當時的皇帝宋光宗求情,才獲赦免。
這三個案子,看似毫無關礙,實則有一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就是陳亮的狂,激怒了那些得過且過、安于一隅偏安的士大夫們。所以磨難連連,備受打擊,為了自己的狂,陳亮吃盡了苦頭,可謂九死一生。
然而,陳亮從未因此而軟弱、順從和茍且,他依然堅持自己的抗金理想,一輩子都在為振興和統(tǒng)一大聲疾呼,而且百折不回。然而,就在他狀元及第的第二年,宋光宗授他簽書建康府判官廳公事,人還未到任,便因病去世,年僅五十二歲。
值得一說的是,陳亮一生,朋友遍天下,但交情最好的人,是辛棄疾。據(jù)說,陳亮曾經(jīng)在漫天大雪的天氣,從自己的家鄉(xiāng)永康出發(fā),艱難跋涉數(shù)百公里,到江西上饒去看望辛棄疾,兩人暢談十余日,陳亮依依不舍地離去。陳亮走后,辛棄疾非常不舍,竟抄近道去追陳亮,希望把他追回繼續(xù)交流,結(jié)果追了幾天,還是沒有追上。在路上,辛棄疾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賀新郎》,在詞中,辛棄疾把陳亮比喻成諸葛亮,說他:“風流酷似,臥龍諸葛?!毙翖壖擦硗庖皇字男×睢镀脐囎印罚骸白砝锾魺艨磩Γ瑝艋卮到沁B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也是同陳亮互唱中寫就的,后來成為了千古絕唱。
辛棄疾作為南宋出任過安撫使的封疆大吏,為什么如此看重一介布衣之身的陳亮呢?皆因二人性情相近,志趣相投。更重要的是,二人都是為振興國家、恢復中原而奔走呼號的愛國者。而陳亮的所謂狂,歸根結(jié)底是愛國家、愛民族的狂,是與投降、妥協(xié)者不屈斗爭的狂。
陳亮曾寫過《水調(diào)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一詞,詞曰:“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p>
一首寫給為金世宗賀壽的使者赴“屈辱之行”的詞,陳亮卻寫得氣勢磅礴、斗志昂揚,足見他內(nèi)心的寬廣和志氣的高揚。因此,與其說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狂士,毋寧說他是一位不屈不撓的斗士。
責任編輯 李 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