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文亮小學 秦惠琴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了古詩教學的要求:“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敝袊诺湮幕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但有超乎想象的語言運用技巧,更有豐富多彩的人文價值內(nèi)涵,它甚至可以代表博大精深的整個中國文化。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語文教學不但要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更要關注學生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不但要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下,如何進行小學古典文化詩詞的教學,是要亟待探討的問題。
小學詩詞教學,應該從教材入手,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反復品味,直到背誦、讀懂。但是,小學階段的教學是為學生整個學習生涯打基礎的階段,或者說是為學生終身的發(fā)展打基礎的階段。小學階段是人記憶力發(fā)展的黃金階段,更是開發(fā)潛在的過目不忘記憶力的黃金階段,所以,老師要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除了引導學生背誦教材篇目,要適當?shù)亟o學生補充擴展教材以外的內(nèi)容。
在杜牧的《江南春》教學中,第一階段,朗讀感知階段,包括老師示范朗讀,學生自由朗讀,師生齊聲朗讀。目的是創(chuàng)設詩詞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詩詞學習興趣,直觀上感知詩詞的特點。第二階段,老師提出問題,包括寫景和抒情兩個部分,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釋疑;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師生共同探究。第三階段,背誦、拓展階段。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反復背誦,并通過背誦比賽等形式強化學生背誦的動力。同時,老師用多媒體給學生出示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讓學生感悟兩首詩的相同之處,并進行背誦。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詩詞的學習,指導學生朗讀、背誦是非常關鍵的。課內(nèi)的詩詞應該讓絕大多數(shù)同學達到能夠熟記熟背的程度。課外老師拓展的,也應該適當?shù)匾龑W生背誦,并給部分學生課內(nèi)展示的機會,以帶動所有同學背詩詞的熱情。
文以載道,詩詞在詩詞家創(chuàng)作之初,就是他們抒情言志的最好工具,他們把對家國的情懷,對自然萬物的思考都融合進了或多或少的文字之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我們對學生的教育并不是空洞的說教,更不是抽象的大道理,作為語文老師應該抓住詩詞家蘊含在詩詞中的“情、志”,挖掘出這些“情、志”中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以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養(yǎng)。
在陸游的《示兒》一節(jié)的教學中,課堂從背誦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開始,背誦的同時,引導學生表述這首詩蘊含在其中的愛國情感。接下來,讓學生自由反復朗讀《示兒》,直觀上感悟七律的特點,并引導學生借助注釋進行自由探究,探究的過程中提出問題。然后,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jié)歸納解決這些問題,包括介紹陸游的簡單生平,這首詩的歷史背景,還包括解讀詩歌的標題,找出詩中的重要字眼,以及詩中要表達的情感。
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古典詩詞中就蘊含了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智慧和精神,這些智慧和精神是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以實現(xiàn)語文教學根本任務的最好平臺。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基于小學生心智發(fā)育的特點,并不刻意地去要求學生掌握系統(tǒng)完整的語文知識,而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接觸語文材料,在接觸語文材料的過程中得到潛移默化地提升。接觸語文材料,對于古詩詞來說,一方是是引導學生適當?shù)丶哟箝喿x量,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嘗試著自己去運用、使用這些古詩文材料,學生在嘗試運用中自然會提升古詩文的文化素養(yǎng)。
在于謙的《石灰吟》教學中,這首詩的文字,并不像其他的古詩那樣艱澀難懂,而是每一個字都明白如白話,所以這首詩的教學重點并不在文字的理解上,而是在“托物言志”的抒情方法上。上課,學生大聲朗讀,自由背誦,在這個基礎上,老師開門見山提出問題“這首詩,就是為了吟誦沒有情感,沒有生命的石灰嗎,如果不是,你認為在吟誦什么”。師生共同探討,講述于謙的生平,講述托物言志的方法。最后,老師布置作業(yè),背誦這首詩,并想一想,寫一寫,這首詩在你表達什么情感時可以用得到。
學以致用并不能是一句空話,我們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能夠背誦出這些古詩詞,而是要把古詩文的這種語文規(guī)律傳承下去,把古詩文中蘊含的精神傳承下去,這才是我們學習古詩詞的初衷所在。
在小學古典詩詞的教學中,重要的是要抓住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不生拉硬拽,不急于求成,既要有老師深入淺出地講,更要有學生反復大量地朗讀和閱讀;既要有咬定教材不放松的教材觀,又要有遷移拓展的開放視野;總之,我們必須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把代表中國母語最高境界的古典詩詞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