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奎, 張鵬軍, 牛俊財
(1.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第七一三研究所, 河南 鄭州 450015; 2. 中北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彈鼓作為高射速火炮自動裝填系統(tǒng)的供彈具, 是一個很重要的單元裝置, 以攜彈量大、 裝彈方便、 可靠性好、 火力持續(xù)性強等優(yōu)點而倍受青睞[1]. 由于彈鼓結(jié)構(gòu)較為復雜, 因此部分零件采用鋁合金鑄件. ZL20lA合金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高強韌鑄造鋁合金, 具有非常好的強度、 塑性及韌性[2], 因此被用來制作某彈鼓的出彈圓盤. 由于該合金為A1-Cu-Mn系合金, 結(jié)晶溫度范圍寬, 以粥狀方式凝固, 鑄造性能差, 流動性差, 收縮性大, 在結(jié)晶時易產(chǎn)生縮松、 裂紋和偏析等鑄造缺陷[3], 使得由該材料制作的出彈圓盤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裂紋, 從而引起供彈故障.
針對某出彈圓盤上靠近彈底位置的鉚釘孔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裂紋的現(xiàn)象, 本文采用數(shù)值模擬方法、 材料微觀分析法以及力學性能測試法[4]篩選了影響出彈圓盤質(zhì)量的因素, 確定了出彈圓盤鉚釘孔處裂紋產(chǎn)生的原因, 確定了出彈圓盤鉚釘孔裂紋缺陷形成的原因, 并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優(yōu)化工藝方案, 為生產(chǎn)工藝的制定提供參考.
某出彈圓盤體鑄件材料為ZL201A, 最大輪廓尺寸為Φ912 mm×90 mm, 結(jié)構(gòu)如圖 l 所示. 鑄件最大壁厚為46 mm, 最小壁厚為13 mm, 鑄件重量為96 kg.
圖 1 出彈圓盤實物圖Fig.1 The physical map of ammunition supply disk
在完成射擊后對供彈系統(tǒng)裝彈時發(fā)現(xiàn)裝彈阻力比以前增大, 檢查發(fā)現(xiàn)出彈圓盤上靠近彈底位置的鉚釘孔出現(xiàn)裂紋, 如圖 2 所示. 進一步檢查出彈圓盤體裂紋, 發(fā)現(xiàn)以下現(xiàn)象: ① 出現(xiàn)裂紋的鉚釘孔鉚接位置有明顯的敲擊痕跡, 該痕跡由鉗工鉚接鉚釘?shù)倪^程中墩粗頭打滑引起, 沖痕數(shù)量為2個, 其中底部位置的1個沖痕深度約1 mm. ② 裂紋發(fā)生在出彈圓盤體鉚釘孔處, 從進彈口邊緣至支撐筋通過鉚釘孔中心, 上下貫穿, 呈“Z”字狀, 總長約30 mm. ③ 將出彈圓盤體裂紋處剖開后, 斷口未見鑄造缺陷和氧化腐蝕痕跡, 進一步說明裂紋出現(xiàn)在熱處理和表面陽極氧化之后, 即產(chǎn)生在鉚接操作或裝備調(diào)試使用過程中.
圖 2 出彈圓盤鉚釘孔裂紋 Fig.2 The crack of rivet hole of ammunition supply disk
經(jīng)過上述檢查和分析, 初步判斷裂紋不是在后期使用中受力產(chǎn)生, 而是在鉚接過程中由沖頭敲擊或過鉚產(chǎn)生. 射擊試驗后, 裂紋得到一定程度的擴展.
在建立出彈圓盤裂紋故障樹后, 針對裂紋問題開展了分析工作, 并將出現(xiàn)裂紋故障的出彈圓盤交由第三方進行檢測, 對故障產(chǎn)生原因從設(shè)計、 鑄件質(zhì)量、 鉚接工藝等方面進行更深入和更大范圍的排查和定位. 分析排除了出彈圓盤設(shè)計缺陷, 認為出現(xiàn)裂紋故障的原因主要是鑄件質(zhì)量不過關(guān)與鉚接工藝不合理.
外導引與出彈圓盤體的連接采用鉚接方式, 鉚釘孔徑大小為6.2 mm, 鉚釘直徑為6 mm, 現(xiàn)操作方式為手工鉚接, 即人工用錘子敲擊沖頭, 沖頭將鉚釘頭部敦粗以此來完成鉚接. 出現(xiàn)的問題是錘子在敲擊沖頭進行鉚接的過程中, 沖頭會在錘擊時滑移到出彈圓盤體鉚釘孔附近位置, 從而造成對出彈圓盤體的錘擊. 本分析目的是計算出彈圓盤體受到?jīng)_頭錘擊時的應(yīng)力情況.
截取出彈圓盤體及外導引處的局部模型進行分析計算, 取直徑6.3 mm鉚釘進行仿真, 鉚釘孔徑為6.2 mm. 出彈圓盤體材料為ZL201A, 通常以斷裂的形式失效, 因此采用第一強度理論(最大拉應(yīng)力理論)和第二強度理論(最大伸長線應(yīng)變理論)進行校核[5]. 鉚釘頭部三個圓面為固定約束, 出彈圓盤體左支撐肋下平面為固定約束, 外導引的下平面為固定約束. 出彈圓盤體和外導引之間接觸面采用不分離接觸(可相對滑動, 但不分開), 鉚釘與出彈圓盤體及外導引之間均為無摩擦接觸[6], 模型如圖 3 所示.
圖 3 邊界約束 Fig.3 The boundary constraint
錘子由立方體模擬, 沖頭由直徑為5 mm的圓柱體模擬. 為簡化計算, 忽略錘子和沖頭的接觸, 將錘子和沖頭看作一個整體, 重800 g, 以8 m/s 的速度撞擊出彈圓盤體.
錘子為剛性材料, 出彈圓盤體采用鋁合金線性材料模擬, 在Ansys Workbench中采用瞬態(tài)分析模塊, 賦予錘子合適的速度撞擊出彈圓盤體模擬錘擊過程, 圖 4 所示為不同時刻出彈圓盤體強度分析結(jié)果.
圖 4 出彈圓盤體應(yīng)力云圖Fig.4 The stress cloud map of ammunition supply disk
由圖 4 的鉚接錘擊分析結(jié)果可知, 出彈圓盤體撞擊點處的應(yīng)力特別大, 達到4 286.3 MPa, 超出了鋁合金材料的強度極限. 由于出彈圓盤體采用的鋁合金材料為非線性材料, 故當應(yīng)力超過材料屈服點時發(fā)生塑性變形[7], 與實際情況一樣, 在出彈圓盤體上留下明顯的凹坑.
在出現(xiàn)裂紋的出彈圓盤體上, 鉚釘孔位置旁邊均有不同程度的沖頭砸痕, 應(yīng)為人工鉚接時沖子打滑砸在出彈圓盤體上留下的痕跡. 從仿真分析結(jié)果可以看出, 在沒有鉚接的情況下, 出彈圓盤體的鉚接接口處已經(jīng)出現(xiàn)應(yīng)力集中狀況, 并且有明顯的拉應(yīng)力出現(xiàn), 而錘擊過程更是加重了這個情況.
按照GB/T9438規(guī)定, 在圓盤體上選取試樣, 分別進行拉伸、 沖擊性能檢測, 取樣位置如圖 5 所示. 出彈圓盤力學性能實測結(jié)果見表 1.
圖 5 出彈圓盤取樣示意圖Fig.5 The sampling schematic of ammunition supply disk
編號拉伸性能Rp0.2/MPaRm0.2/MPaA/%Z/%1#1781962.04.02#1952131.53.0
對于ZL201A鑄件, 按GB/T9438標準II類鑄件規(guī)定, 在本體取樣的抗拉強度和延伸率平均值分別不低于規(guī)定值的75%(292.5 MPa)和50%(4%), 但最低值應(yīng)分別不低于65%(253.5MPa)和40%(3.2%)[8].
表 1 結(jié)果表明, 出彈圓盤體的拉伸性能較差, 抗拉強度和延伸率均不符合國標和技術(shù)要求. 因此, 出彈圓盤體力學性能不滿足要求, 延伸率和沖擊韌性較差, 使鑄件呈脆性特征, 是造成脆性斷裂的內(nèi)因.
采用LeciaDMI500M金相顯微鏡對出彈圓盤體材料的微觀組織進行觀察, 發(fā)現(xiàn)基體疏松缺陷較多, 并且沿晶界分布, 弱化了基體的強度, 是產(chǎn)生延晶裂紋的原因. 基體和斷口疏松情況見圖 6.
采用透射電鏡對出彈圓盤體材料的金相組織分析, 發(fā)現(xiàn)晶界有大塊狀T相化合物, 如圖 7 所示.θ相(Al2Cu)和T相(Al12CuMn2)是ZL201A固容處理后的正常產(chǎn)物, 可起強化作用[9]. 但若T相較多且以大顆粒分布在晶界上, 將弱化晶界結(jié)合力, 對機械性能產(chǎn)生嚴重影響, 使脆性大大增加, 易使鑄件在沖擊力或振動情況下產(chǎn)生沿晶斷裂, 是材料機械性能降低、 產(chǎn)生沿晶開裂的主要原因.
圖 7 晶界塊狀T相圖Fig.7 The block T phase diagram of grain boundary
通過上述對鑄件、 鉚接質(zhì)量檢查和原因分析的結(jié)果來看, 出彈圓盤鉚釘部位出現(xiàn)裂紋與鑄件本身缺陷和鉚接質(zhì)量有關(guān), 其中鑄件質(zhì)量是內(nèi)因, 鉚接質(zhì)量是外因.
從鑄件質(zhì)量來看, 力學性能的抗拉強度、 延伸率不能滿足標準規(guī)定要求. 原因主要是內(nèi)部質(zhì)量有疏松缺陷, 且缺陷延晶界分布. 同時, 晶界有較大的塊狀T相化合物存在, 不但降低了鑄件本體的力學性能, 而且脆性增大, 使出彈圓盤承受沖擊和振動的能力降低[10], 故鑄件質(zhì)量是本次出彈圓盤鉚接孔處出現(xiàn)開裂的內(nèi)因. 鉚接過程中的錘擊沖擊可造成很大的應(yīng)力, 使材料基體受到損傷, 產(chǎn)生微裂紋, 在射擊過程中受沖擊振動的影響, 裂紋逐漸擴展形成宏觀裂紋.
由上述分析結(jié)果可知, 解決裂紋現(xiàn)象可以從兩個方面改進: 一方面通過提高鑄件自身內(nèi)部質(zhì)量使出彈圓盤抗沖擊振動的能力提高, 另一方面改進鉚接方式使其避免在鉚接過程中承受沖擊.
在出彈圓盤體前期的鑄造工藝中, 由于冒口的位置和高度選擇不合適, 鑄件凝固過程中補縮不及時, 加之原冷鐵激冷效果差, 鑄件凝固時間長, 導致鑄件本體在冒口附近的鉚釘位置晶粒粗大, 有疏松缺陷且缺陷延晶界分布, 晶界上T相晶粒過大, 使鑄件本身的抗拉強度、 延伸率不能滿足標準規(guī)定要求. 改進后, 增加出彈圓盤體零件澆注的冒口高度及冒口根部尺寸, 提高補縮的壓力, 延長補縮時間和擴大補縮面積, 改善疏松缺陷; 改變澆注時的冷鐵材料和結(jié)構(gòu), 使其在澆鑄過程中加快冷卻速度, 細化晶粒, 避免晶界上T相晶粒過大, 提高鑄件本身的力學性能, 降低脆性[11]. 同時, 改進鑄件本身工藝, 調(diào)整冒口位置, 避開鉚接區(qū)域, 避免了由于鉚接部位冒口根部熱量集中而引起的冒口區(qū)域晶粒粗大和機械性能偏低等問題.
固溶時間由7 h增加到9 h, 時效時間由6 h增加到9 h. 出彈圓盤體鑄件毛坯厚薄不均, 固溶和時效時間短, 微量合金元素不能完全融入到基體中, 導致其力學性能較低, 增加固溶和時效時間后, 固溶和時效更充分, 力學性能得到了較大提高.
鉚接方式由手工鉚接改為油壓機鉚接. 通過控制油壓機鉚接的壓力和增加行程限位, 消除了手工鉚接過程中的隨機性和不可控性, 機鉚過程中鉚釘變形均勻、 整體墩粗, 保證了鉚接質(zhì)量的一致性, 避免了鉚釘上部因變形過大產(chǎn)生的應(yīng)力和下部有間隙而造成不良的受力狀態(tài), 也避免鑄件本體因受過大的敲擊力作用而引起材質(zhì)受損.
改進前后樣本關(guān)鍵部位的顯微縮松情況如圖 8 所示.
圖 8 顯微縮松比較 100×Fig.8 Comparison of microscopical shrinkage 100×
由圖 8 可知, 原始樣本疏松缺陷較多, 并且沿晶界分布, 弱化了基體的強度[8], 導致樣本在設(shè)備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裂紋, 改進后的出彈圓盤體顯微縮松情況有明顯好轉(zhuǎn). 改進前后出彈圓盤體力學性能對比如表 2 所示.
表 2 出彈圓盤改進前后拉伸性能對比結(jié)果
采用0.5 kg錘頭, 揚高0.2 m, 對準問題鉚釘孔外側(cè)進行錘擊, 對改進工藝前后生產(chǎn)的出彈圓盤體進行了錘擊對比試驗. 以舊工藝生產(chǎn)經(jīng)80次敲擊后, 鉚釘充盈完整, 產(chǎn)生裂紋, 裂紋出現(xiàn)時孔周圍基本看不到塑性變形. 新工藝生產(chǎn)的鑄件進行160次的錘擊鉚接, 鉚釘頭產(chǎn)生嚴重變形和過鉚, 出彈圓盤體鉚釘位置產(chǎn)生鼓包, 拆解鉚釘著色探傷, 未見裂紋, 如圖 9 所示.
圖 9 改進后出彈圓盤破壞性鉚接試驗Fig.9 The destructive riveting test of ammunition supply disk after improvement
手工鉚接和機械鉚接的剖面圖如圖 10 所示. 由圖 10 可以看出, 采用機鉚工藝, 在鉚釘與鉚釘孔配合的長度上, 墩粗變形過程均勻無縫隙, 剖開后鉚釘不會脫離工件, 并且鉚釘頭部變形均勻充實可滿足要求. 手工鉚接件, 剖開后, 鉚釘與工件間配合較松, 容易脫離. 新工藝生產(chǎn)的出彈圓盤材料即使在過鉚情況下產(chǎn)生鼓肚, 經(jīng)表面著色探傷也未現(xiàn)裂紋.
圖 10 改進前后鉚接線切割剖面圖Fig.10 The cutting section of riveting connection before and after improvement
將改進后的出彈圓盤體裝配到彈鼓, 進行了滿彈鼓射擊試驗考核, 累計射彈近2 000發(fā), 射后檢查左、 右彈鼓, 發(fā)現(xiàn)出彈圓盤共四個鉚接部位均未發(fā)現(xiàn)裂紋.
本文通過理論與實驗相結(jié)合的手段, 分析了某出彈圓盤體裂紋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相應(yīng)的改進措施并進行了驗證, 結(jié)論如下:
1)出彈圓盤鉚釘部位出現(xiàn)裂紋與鑄件本身缺陷和鉚接質(zhì)量有關(guān). 鑄件質(zhì)量是內(nèi)因, 鉚接質(zhì)量是外因.
2)增加出彈圓盤體零件澆注的冒口高度及冒口根部尺寸, 提高補縮的壓力, 延長補縮時間和擴大補縮面積, 加快鑄件冷卻速度, 能改善疏松缺陷, 提高鑄件本身的力學性能, 降低脆性.
3)對鑄件在進行首件生產(chǎn)后應(yīng)全面檢查本體的機械性能, 鉚接盡可能采用機鉚工藝, 并加強試驗檢測工作, 確保生產(chǎn)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 工藝的穩(wěn)健性與可靠性及裝備不出現(xiàn)批次性質(zhì)量問題.
[1] 鄭建輝, 王衛(wèi). 某火炮自動裝填系統(tǒng)專用試驗裝置的功能結(jié)構(gòu)分析[J]. 火炮發(fā)射與控制學報, 2006(4): 42-45.
Zheng Jianhui, Wang Wei. Function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special purpose test facilities of gun auto-matic load system[J]. Journal of Gun Launch & Control, 2006(4): 42-45. (in Chinese)
[2] 羅海軍, 介萬奇, 高志明, 等. 高強韌鋁合金半連鑄鑄錠溫度場與應(yīng)力場數(shù)值模擬[J]. 鑄造技術(shù), 2014, 35(11): 2455-2460.
Luo Haijun, Jie Wanqi, Gao Zhiming,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stress field of 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s in direct-chill casting ingot[J]. Foundry Technology, 2014, 35(11): 2455-2460. (in Chinese)
[3] 賈超, 張樹壯. 三維裂紋擴展仿真[J]. 系統(tǒng)仿真學報, 2006(12): 3399-3402.
Jia Chao, Zhang Shuzhuang. Simulation of 3D cra-ck propagation[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06(12): 3399-3402. (in Chinese)
[4] 王慰軍. 基于ABAQUS的裂紋擴展仿真軟件及應(yīng)用[D]. 杭州: 浙江大學, 2006.
[5] 易當祥, 劉春和, 封艷文, 等. 扭力軸三維裂紋擴展壽命仿真研究[J]. 應(yīng)用力學學報, 2008(3): 411-414.
Yi Dangxiang, Liu Chunhe, Feng Yanwen, et al. Simulation to three-dimensional fatigue crack growth life of torsion bar in self-propelled gun[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2008(3): 411-414. (in Chinese)
[6] 李玉蘭, 湯任基. 用樣條邊界元與奇異積分方程法聯(lián)合求解多裂紋柱體的扭轉(zhuǎn)[J]. 應(yīng)用力學學報, 1993(4): 14-19.
Li Yulan, Tang Renji. SBEM and SIEM to solve torsion problem of a cylinder with several crack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1993(4): 14-19. (in Chinese)
[7] 鄭紅霞, 劉青峰, 謝基龍. 三維疲勞裂紋擴展仿真技術(shù)研究[J]. 魯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25 (3): 280-284.
Zheng Hongxia, Liu Qingfeng, Xie Jilong. Study of simulation technique of 3D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J]. 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 (Nature Science Edition), 2009, 25(3): 280-284. (in Chinese)
[8] 易當祥, 劉春和, 呂國志, 等. 自行火炮行動系統(tǒng)關(guān)重件的疲勞壽命仿真[J]. 兵工學報, 2007(2): 138-143.
Yi Dangxiang, Liu Chunhe, Lü Guozhi, et al. Fatigue life simulation of key components of running gear for a self-propelled gun[J]. Acta Armamentarii, 2007(2): 138-143. (in Chinese)
[9] 周恒. 疲勞裂紋擴展仿真方法研究[D]. 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 2014.
[10] 余天堂. 裂紋擴展仿真分析[J]. 系統(tǒng)仿真學報, 2009, 21(6): 1756-1759.
Yu Tiantang. Simulation of crack growth[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09, 21(6): 1756-1759.(in Chinese)
[11] 馮月貴, 胡鵬, 靳慧, 等. 基于Ansys的起重機焊縫初始裂紋仿真計算[J]. 起重運輸機械, 2014(8): 33-36.
Feng Yuegui, Hu Peng, Jin Hui, et al. Craneweld initial crack simulation based on Ansys[J]. Hoisting and Conveying Mechinery, 2014(8): 33-36.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