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徽日報·農(nóng)村版
當解放軍于1949年4月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時,承擔上海防務的守軍身后是大海,已沒辦法再退,需乘船撤走。上海守軍雖擁兵20余萬,但派系繁雜,各不相屬,負責上海防務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頗感頭痛——如何安排撤退事宜呢?湯恩伯叫來了自己的親信、時任淞滬警備司令的石覺來商討去留問題。
由誰來充當死守部隊的最高指揮官?湯恩伯和石覺都毫不猶豫地想到了淞滬警備副司令劉昌義。劉昌義出自西北軍,抗戰(zhàn)期間又當過偽軍,在1949年已經(jīng)無門無派。
解決了指揮官的問題,接下來就是挑選可以撤走的部隊。湯恩伯首先確定的是第54軍,這支部隊屬陳誠的嫡系。已決定撤往舟山的湯恩伯知道東南局勢由東南軍政長官陳誠負責,他抵達舟山后自然不希望被陳排擠,于是決定了第54軍是第1個可以撤走的部隊。第2支被決定的部隊是第52軍。第52軍被選中,是因為這個軍里有一個源自1924年就成立的黃埔軍校教導團。為保證教導團歷史的延續(xù),對蔣介石有所交代,所以第52軍必須撤走。
接下來決定的是第75軍——其主要原因是這個軍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現(xiàn)任靠山——周品石,此人正擔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湯恩伯如果想在舟山東山再起,他的支持必不可少。
接下來,第99軍在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作戰(zhàn)后,實力連一個整師都不到。湯恩伯不想得罪黃埔系的領頭人物——胡宗南,加上第99軍人數(shù)不多,干脆做一個順水人情。
湯恩伯又作出了撤走第12軍和第21軍各一部分的決定。第12軍里包括軍長在內(nèi)的不少干部都出自湯恩伯帶過的老部隊——第13軍。
連根基都沒有的東北軍第51軍和被解放軍打得連一個團都湊不齊的第123軍,以及擔負崇明島防務的暫編第1軍,就成為留守上海掩護主力經(jīng)由海路撤退的“替死鬼”。5月25日,由石覺出面召開了這次決定各部隊生死命運的會議。撤退命令一經(jīng)發(fā)布,可以走的部隊紛紛趕向各自的分配碼頭。等待留守部隊的,要么是戰(zhàn)死,要么是投降。劉昌義不想當替死鬼,于是他帶著第51軍和第123軍殘部向解放軍投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