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澤
(成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實際上,鋼琴音樂自身就帶有情感特點,其主要是進行抒情,抒發(fā)人們內(nèi)心感受,這是情感和旋律進行結合形成的。所以,對鋼琴作品加以演奏期間,必須要對其中所含情感加以體驗,假設單憑演奏技巧但毫無情感來彈奏鋼琴,便會使得演奏變得索然無味。學生只有把情感和琴聲進行相互滲透,這樣才可使音樂引起共鳴。教學期間,情感教育可倡導教師重視培養(yǎng)學生思維、情緒以及感情這些心理,進而讓學生情感得以成長。
在高等院校的鋼琴教學之中實施情感教育,目的就是用情動人,用情育人,從而對教學成效加以突出。情感屬于音樂具有的固有屬性,如果缺少情感,那么音樂便會缺少生命力。進行鋼琴教學期間,只有對情感要素進行融入,借助情感教育這一手段,才可讓學生學習變得更加有效,更加快樂,進而使得音樂具有靈魂以及感召力。
在鋼琴教學期間,對學生具有的創(chuàng)新能力加以培養(yǎng)十分重要,并且與鋼琴教學及運用成效直接相關。對于鋼琴教學而言,情感教育可以對作品當中的情感信息進行準確傳遞,同時可以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創(chuàng)新力以及想象力。而且,在鋼琴教學期間,對情感教育加以運用,可以對學生具有的個性化的藝術品質(zhì)加以塑造。教學期間,師生借助情感交流可以處在融洽、和諧以及歡快氛圍之中,這可為學生養(yǎng)成創(chuàng)造思維奠定基礎。
實際上,鋼琴教學整體質(zhì)量和學生的鋼琴興趣濃厚的具體程度有著直接關系,在鋼琴教學之中實施情感教育可以從根本上調(diào)動學生鋼琴興趣。而鋼琴是一門含有多元素的學科,作品具有的藝術特征可借助情感進行傳遞以及表現(xiàn)出來。所以,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對彈奏技巧加以掌握,同時還需從情感方面對作品加以了解,并且和彈奏技巧結合,把作品具有的藝術性加以展現(xiàn)。例如,《C大調(diào)鋼琴鳴奏曲》看似清晰明朗,旋律動人,歡快流暢,然而從情感方面來看,可以感受到作品當中流露出來的絲絲悲傷,對當時社會和命運不公進行的深刻反映。所以,只有在演奏期間融入情感,并且運用情感,學生才可對作品進行深刻理解,并且對作品當中的核心思想加以準確傳遞以及反映,從而提升高校學生現(xiàn)有的演奏技能。
在鋼琴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加以運用,可以激發(fā)學生具有的潛在力量,并且?guī)椭鷮W生構建自信以及愿望,使其對自身優(yōu)勢以及長處加以了解,從而增強學習自信,獲得較好成績。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獲得思想方面的喜悅,并且體驗成功,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對音樂知識加以深層理解,進而樹立起正確學習觀念,對鋼琴具有的藝術魅力加以感受,在愉悅、歡快的氛圍當中學習鋼琴,逐漸增強學生鋼琴學習的喜悅感以及成就感。
最近幾年,伴隨網(wǎng)絡技術以及信息技術逐漸推廣以及普及運用,使得生產(chǎn)以及生活方式產(chǎn)生根本變革,同時教育模式也受到較大影響。在信息時代,高校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逐漸增多,并且知識獲取的渠道也逐漸增多。在此背景之下,高校當中的鋼琴教學同樣也需對信息技術加以運用,同時對情感教育加以有效運用,這樣可以促進師生交流,借助信息手段以及網(wǎng)絡平臺實施雙向互動以及情感交流,進而對鋼琴知識加以探討,逐漸發(fā)現(xiàn)和分析問題,并且不斷解決問題,漸漸形成良好道德品質(zhì)以及音樂素養(yǎng)。因此,在鋼琴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加以運用乃是信息時代下的一個必然選擇。
教師在鋼琴教學期間對情感教育加以運用,需重視選擇一些情感化的鋼琴教材,同時按照學生年齡以及心理特征對鋼琴教材加以選擇,不同種類的鋼琴教材能夠讓高校學生獲得不同情感體驗,無論是情緒激昂的音樂作品還是優(yōu)雅的音樂作品,全都擁有自身獨特認知以及情感態(tài)度,所以,教師選擇鋼琴教材需多對世界上著名的鋼琴曲加以考慮,并且還可重點選擇背后蘊含豐富故事的著名樂曲,這樣便于高校學生對作品當中的思想以及情感加以深入了解。例如,《天空之城》、《鳥之詩》、《致愛麗絲》這些世界著名的鋼琴曲,進而促使鋼琴教學當中的情感教育得以實現(xiàn)[1-2]。
高校教師在實施鋼琴教學期間,需注重對課堂情境的相應設計,對課堂情境加以模擬,進而引導學生對作品背后所含情感以及故事加以了解,借助創(chuàng)新教學這種有效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學習氛圍,這樣便于學生在良好狀態(tài)之下對鋼琴作品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琴曲的創(chuàng)作者對于音樂藝術的熱愛進行深刻體會以及感受。并且加強師生間情感交流,通過情感來指導學生對鋼琴教育進行接受。
其實,鋼琴教學并非單單要求學生要具備鋼琴方面的演奏技能,并且還要求高校學生具備音樂方面的審美藝術。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鋼琴教學之中,多數(shù)教師只是重視對學生實施演奏技能方面的訓練,但對于學生審美水平以及情感表達方面的關注非常少。如此一來,不僅難以提升學生整體演奏技能,同時還會促使學生漸漸失去鋼琴學生的熱情以及興趣[3-4]。因此,高校教師需不斷增強學生在彈奏技巧以及音樂情感方面的理解,促使大學生不僅可以對嫻熟彈奏技巧加以掌握,同時還能借助鋼琴演奏對情感加以傳遞。長此以往,高校學生便會對音樂具有的生命力加以感知,把個人具有的人生情感和藝術世界進行聯(lián)系,促使學生審美水平得到提高。
高校學生在對鋼琴進行學習期間,常會因為緊張而對學習造成較大干擾,其是因為一些外界因素具體影響形成的心理狀態(tài)。假設高校學生在緊張這種狀態(tài)之下進行鋼琴學習,必然難以獲得較好效果。不少學生在日常練習期間,節(jié)奏以及指法全都不錯,但一到課上,在面對教師以及同學之時便顯得十分緊張。針對此種情況,音樂教師必須注意引導大學生把注意力全都放到情感體驗當中,進而幫助學生對緊張心理加以克服,而學生只有克服緊張心理,才可全身心進入到鋼琴學習的狀態(tài),并且實現(xiàn)事半功倍這一效果。
“聽”指的就是對高校學生聽覺能力加以培養(yǎng)。由于音樂屬于聽覺藝術,所以對大學生聽覺方面感受力加以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鋼琴教學期間,音樂教師需把進行課內(nèi)與課外的結合,把作品當中的情感在學生面前加以展示,同時在示范之中加強表情、動作以及語言的整合,進而增強學生聽覺方面的感受,對其音樂方面的想象力加以啟發(fā)。除此之外,根據(jù)學生興趣對音響資料進行相應選擇,這樣可以實現(xiàn)音樂情感與作品的融合?!案小敝傅木褪菍Ω咝W生音樂方面的感受力加以培養(yǎng),其中涉及音樂方面的“聲、色以及形”的感覺,以及對音樂之美的具體感受以及內(nèi)在情感。如此一來可以促使學生當前內(nèi)在體驗得以提升,啟發(fā)高校學生對于美的想象,進而讓音樂情感現(xiàn)有的表現(xiàn)方式逐漸豐富[5-6]。“動”主要代表腦動、耳動、手動、喉動以及心動,同時必須對其進行有機整合,如此才可促使學生感官方面的體驗得到增強,從而投入到音樂欣賞當中,實現(xiàn)對音樂作品當中的情感表達以及感受。
綜上可知,在高等院校的鋼琴教學之中實施情感教育擁有重要意義以及深遠影響,其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而且還可對學生具有的創(chuàng)新能力加以有效培養(yǎng),增強學生學習鋼琴的成就感。所以,高校教師實施鋼琴教學期間,需要按照不同情感對鋼琴教材進行選擇,借助模擬情境實施鋼琴教學,將情感教育和鋼琴技能進行結合,對“聽、動、感”進行有機整合,緩解鋼琴教學期間的緊張心理,這樣才可促使學生提升演奏技能,并且學會借助鋼琴演奏對作品情感進行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