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小香
一
《老王》既是楊絳先生的散文名篇,也是中學語文教學的經(jīng)典之作。對《老王》的解讀大多集中于作者“愧怍”的成因,而對成因的探究又集中于文本內(nèi)容和文本外部社會環(huán)境兩個方面。從文本內(nèi)容看,作者的“愧怍”反映了“居高”的知識分子與“居下”的人力車夫之間的隔膜及作者的反思;從社會環(huán)境看,作者的“愧怍”反映了那個特定年代人與人之間“無法親近”而又無力改變的社會現(xiàn)實?,F(xiàn)有的解讀大多從楊絳其人、文本內(nèi)容和社會環(huán)境入手,從文本話語形式入手的解讀則比較少見。
文本的話語形式對文本意義的傳達具有重要意義。《老王》不僅語言樸實自然,在敘述視角的應(yīng)用上也獨具匠心。視角的選擇不僅影響閱讀效果,對文本主題的體現(xiàn)也至關(guān)重要??梢哉f,正是《老王》獨特的敘述視角才使敘述者的“愧怍”顯得合情合理。本文對《老王》的“視角”藝術(shù)及其意義加以分析,以豐富對《老王》的解讀。
任何敘述性文本都有視角。“視角”即“觀察點”,或者說,“敘述者或人物從什么角度觀察故事”。大體上說,視角有非聚焦型、外聚焦型和內(nèi)聚焦型三種。非聚焦型視角也稱“上帝的眼睛”,敘述者無所不知,可以從所有的角度觀察被敘述的故事,既可以敘述別人的心理活動,也可以敘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外聚焦型視角就像一臺攝像機,敘述者只敘述人物的行動、外表及客觀環(huán)境,而不呈現(xiàn)人物的動機、情感和心理活動;內(nèi)聚焦型視角嚴格按照一個或幾個人物的感受和意識來呈現(xiàn)故事,只能敘述某個人物看到或知道的事情,某個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情感,對于其他人物則像旁觀者那樣,僅憑接觸去猜度、臆測其思想情感。顯然,《老王》選擇了內(nèi)聚焦型視角,“我”既是故事的敘述者,也是觀察故事的人物,所有的事情都是“我”看到、聽到和想到的。
那么,《老王》中內(nèi)聚焦型視角的應(yīng)用有什么樣的藝術(shù)效果?這種視角對表現(xiàn)敘述者的“愧怍”之情有什么作用?這就是本文要回答的問題。
二
閱讀《老王》不由得讓人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老王》的主人公是誰?是老王,還是“我”,即作者楊絳?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顯然主人公應(yīng)該是老王。但老王是誰?老王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情感波折和生活磨難?老王是否有朋友圈?老王愛他的親人嗎?……這一切問題的答案讀者都不得而知。我們所看到的老王都是敘述者“我”看到的:蹬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住在“塌敗的小屋”里,“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jié)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敘述者沒看到老王,都是道聽途說的:“有人說”、“據(jù)老王自己講”、據(jù)“老王的同院老李”講。文本對老王的心理活動和情感世界也沒有正面揭示,即使有,也是“我”的猜測:“他從沒看透我們是好欺負的主顧,他大概壓根兒沒想到這點?!薄八苍S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總之,文本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一個“模糊”的老王,一個被動的老王,一個“我”的老王。
相反,文本中得到“清晰”呈現(xiàn)的卻是敘述者“我”?!拔摇钡乃娝?、所思所感,“我”的“心中不安”、“我”的“抱歉”、“我”的“愧怍”都得到全面的揭示。文本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一個“主動”的“我”:敘事形式上,“我”主動地去“敘述”老王;敘事內(nèi)容上,“我”主動地去幫助老王。文本呈現(xiàn)給讀者的也是一個具有主體地位的“我”:“我”敘述,老王被敘述;“我”看,老王被看;“我”給予(在“我”看來),老王被給予。(“我們當然不要他減半收費。”“我問老王憑這位主顧,是否能維持生活?!保?/p>
由此看來,《老王》的真正主人公不是老王,而是“我”?!独贤酢房此茖懤贤酰瑢嶋H是寫“我”,是借老王而寫“我”。所以有論者指出:“楊絳和老王之間出現(xiàn)了一種極大的錯位?!薄啊独贤酢窡o疑是表達楊絳先生‘我之心的最好呈現(xiàn)?!?/p>
“我”與老王的錯位源于文本的內(nèi)聚焦型視角。內(nèi)聚焦型視角一方面能充分敞開視點人物(敘述者)的內(nèi)心世界,另一方面又嚴格限定于視點人物的視野之內(nèi),無法剖析他人的思想情感?!拔摇北怀浞殖ㄩ_,而老王則被遮蔽。換句話說,內(nèi)聚焦視角使“我”敞開,同時讓老王被遮蔽。
內(nèi)聚焦視角的應(yīng)用使“我”的“愧怍”自然產(chǎn)生,合乎情理。從文本意圖來看,整個敘述的目的在于引出“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是“我”的情感、“我”的體悟,因此,文本必須以“我”為視角的出發(fā)點,從“我”來觀察老王,讓“我”來體悟老王。同時,文本又必須讓老王的心理活動得以遮蔽,這樣才能讓“我”的愧怍產(chǎn)生。老王最后給“我”送雞蛋和香油一事是“我”產(chǎn)生愧怍的直接原因。且看這一最后場景的敘述: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shù)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我強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他只說:“我不吃。”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zhuǎn)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p>
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p>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這一場景的每一句話都留下了空白,這些空白是對老王心理空間的遮蔽。正是這些遮蔽,使“我”處于無知狀態(tài);正是這些無知,使“我”誤會了老王的用意。
“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為什么送給我們?不知道。
“他只說:‘我不吃?!睘槭裁床怀裕坎恢?。
“我不是要錢”,那老王要什么呢?不知道。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老王真的“覺得我這話有理”嗎?“也許”二字表明這是“我”對老王心理情感的猜測。老王到底怎么想,“我”并不知道。
內(nèi)聚焦視角必須使文本在某些地方保持沉默,而保持沉默的地方正是“我”產(chǎn)生愧怍的地方。同時,如許多論者指出的,《老王》使我們“看到知識分子和底層勞動者在文化上、心理上本就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楊絳對老王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尊重,與老王在精神上沒有達到契合”。其實,我們沒必要苛責楊絳,更沒必要苛責那個時代所有的知識分子?!拔摇迸c老王的隔膜,以及“我”居高臨下對老王的同情和憐憫,其實是內(nèi)聚焦視角的一個效果。如上文所述,這一視角必然使“我”主動,老王被動;“我”看,老王被看;“我”敞開,老王遮蔽。從一定意義上說,作者選擇這一視角正是要達到這種效果,以顯示在那個特定年代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只能觀察,不能走近,既是內(nèi)聚焦視角的藝術(shù)特征,也是那個時代的處世特征?!皫啄赀^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边@是一種事后的愧怍,是一種走出之后才能有的愧怍。“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文本以回憶的方式,在更高的層面顯示了對那個特定年代的愧怍。
如果換一種視角,效果會怎樣呢?如果換成非聚焦型視角,敘述者“我”對老王的一切洞若觀火,對老王的內(nèi)心世界了如指掌,還會有對老王的誤解嗎?愧怍就無所產(chǎn)生;如果換成外聚焦型視角,不僅老王的內(nèi)心世界不能揭示,“我”的內(nèi)在情感也無法表達,因而也無法產(chǎn)生愧怍之情。因此,要表現(xiàn)“我”的愧怍,文本只能選擇內(nèi)聚焦視角?!独贤酢凤@示了作者高明的視角藝術(shù)。
三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材編排和教師教學中,學者已經(jīng)注意到了《老王》視角應(yīng)用的藝術(shù)性。《老王》在統(tǒng)編本與人教版(2007年3月第2版)中的課文內(nèi)容一致,但課文前的導語卻有很大的差異。人教版的課前導語是:“在我們周圍,有一些像老王這樣生活艱難的人。他們不被人重視,卻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你體悟到這些人的善良了嗎?你是怎樣對待他們的?讀一讀這篇課文吧,也許你會有不少感觸。”這一導語提供的信息將老王置于前景,使老王處于無遮蔽狀態(tài),老王基本被定型定性,因而被封閉。從筆者的分析來看,這一定位是欠科學的。統(tǒng)編本教材的導語是:“預習:閱讀課文,想一想,在作者眼中,老王是個怎樣的人?再讀一遍課文,想一想,在老王眼中,楊絳又會是個什么樣的人呢?”這是一種開放式導語,顯然關(guān)注到文本的視角問題。第一個問題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因為內(nèi)聚焦視角使作者的思想情感得到全面揭示;第二個問題則具有相當?shù)拈_放性,因為內(nèi)聚焦視角使老王的思想情感被遮蔽,讀者只能想象。文本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楊絳看老王,而這一導語則要求學生轉(zhuǎn)換視角,以老王為視點人物去看楊絳,其實是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去還原被遮蔽的老王。課文的主旨是明顯的,就是要展示“我”的愧怍,作者通過內(nèi)聚焦視角的應(yīng)用達到了這個目的。但如果以老王為視角,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不同的讀者肯定會有不同的想象和不同的還原,因而就有不同的老王和不同的楊絳。
同樣地,有些教師也注意到了《老王》的視角問題,并在教學中體現(xiàn)了出來。語文特級教師韓軍在執(zhí)教《老王》時,設(shè)置了下面一系列問題:“老王是干什么的?——他是個體戶,還是屬于國營、集體單位的呢?——他為什么沒有加入國營、集體呢?——他身體是否很棒、很健全?——他住的房子很華美嗎?——他有親人嗎?——他結(jié)婚了嗎?”盡管這些問題在文中通過“我”的所見所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揭示,但這種提問方式顯然希望還原被遮蔽的老王。老王的個人經(jīng)歷、生活狀態(tài)、情感世界等都在文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值得我們?nèi)ヌ骄?、去思考,這些空白正是內(nèi)聚焦視角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