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拆分是個老話題。自從大眾集齊12個品牌后,就不斷有輿論稱,大眾拆分將有利于各品牌釋放“更大的活力”。甚至在2015年皮耶希下臺而文德恩續(xù)聘的當口,傳言拆分成4個集團的方案已經在內部討論。
但是當年9月份“排放門”一來,排山倒海一般,大眾的一切戰(zhàn)略規(guī)劃都陷于停滯,包括未經證實的“拆分擬議”。
輿論并沒有想到,為解決“排放門”的麻煩付出300億美元之后,大眾還能在2016財年大放異彩,營收(2173億歐元)、銷量(1030萬輛)、凈利潤(714L歐元)都達到歷史新高。
糟糕的形勢既然反轉而且持續(xù)向好,還有什么理由拆分?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大眾CEO馬蒂亞斯·穆勒(Matthias Mueller)否認了自家企業(yè)是下一個拆分對象。他回應稱,不會效仿戴姆勒對組織架構進行改造。他指的是戴姆勒前不久一拆三的戰(zhàn)略決策。
大眾去年漂亮的財報,再加上出售資產,穆勒向投資者和消費者們暗示,留著會下金蛋的鵝,比殺了它能獲取更多收益。
有消息稱“非核心資產”指向大眾旗下的摩托車品牌杜卡迪,此舉遭到了工會的否決,后者占據大眾董事會一半席位。工會領導人稱“無論多少錢都不賣”。目前還不清楚,工會有能力暫停還是徹底取消出售行動。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在“排放門”之后銷聲匿跡的拆分傳聞,如今死灰復燃?它和穆勒聲稱的變賣非核心資產有什么關系?
盡管杜卡迪被管理層定義可以轉讓的資產;出售行為本身是否可以視為拆分行動的一部分?出售是否是更大范圍拆分的試探性行動?
大眾需要籌資是毫無疑問的,但并非急務。如果出售未果,那么任何拆分企圖,都會被工會否掉。
工會對出售資產的行為敏感是可以理解的,買主盤點到手的資產后,往往會產生減員增效的想法。工作崗位的減少不是不可接受的,而是需要漫長的過渡期。集團業(yè)務轉向電動車,明顯帶來的一個副作用是不再需要那么多崗位了。大眾62萬員工的數目,也被分析機構認為其利潤率無法提高的硬傷。今年的利潤率也將維持在6%-7%左右。不過,電動車業(yè)務導致的裁員是漸進的、長期化的。大眾管理層和工會有能力逐步利用老員工退休、減少社招需求等溫和措施,減少崗位。
如果大眾拆分成若干家集團,會產生一些重復性的崗位,但這些新誕生的崗位大都是管理崗??梢灶A料,各品牌所屬集團的權力加強的后果,有可能重新審視自身架構,并做出重建決定。這樣一來,拆分就和出售一樣糟糕了,起碼對工會而言是很難接受的。endprint